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鄧世昌印章疑出水
在“丹東一號”被正式確認是甲午戰爭時期被擊沉的致遠艦的同時,也意味着長達兩年的水下調查正式結束,由水下調查轉向了考古發掘的階段。
鄧世昌印章
考古工作開始後,有大量的的古代文物陸續出土,有60多種、1000多件各種各樣的文物,隨後傳出鄧世昌印章疑出水的消息。印章上面刻着“雲中白鶴”,考古專家猜測可能是屬於鄧世昌的私人物品,雲中白鶴是出自於《三國志·魏志·邴原傳》中的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的品德十分高尚。
鄧世昌印章疑出水的消息一經傳出,馬上引來了大量的記者對該文物進行了拍攝報道,讓大家一睹鄧世昌印章的風采,讓人們隱約感受到清末日本軍國主義者來犯,鄧世昌率領中國人民寧死不屈,以死報國的壯志豪情,展現了中華民族熱血男兒的英勇氣概。鄧世昌的後人對鄧世昌印章疑出水的消息也是十分的關注,都想着一睹祖先曾經戰鬥的地方,看一看自己的祖先的無上風采,因為天氣的原因現在對致遠艦的打撈僅僅打撈起了整個船隻船尾的部分,人們迫切希望能對致遠艦進行整體的打撈,讓人們一睹完整致遠艦的風采,讓人們看到曾經戰爭的慘烈,也可以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勵祖國的花朵努力學習,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同時考古學家也希望能將鄧世昌印章開放,讓人們一睹風采。
鄧世昌為什麼沒有出去留學
後人對於鄧世昌為什麼沒有出去留學這個問題一直持有不同的説法,根據相關人士留下的記載中指出,鄧世昌之所以沒有出去留學,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清政府艦隊指揮人才的緊缺,最終才決定不讓鄧世昌出國。
致遠艦舊照
但是鄧世昌不管在學習還是平常表現等各方面素質都是非常高的,完全符合當時出國的要求。而且鄧世昌是一個十分上進且熱愛學習的人,雖然他最後沒有出國留學,但是李鴻章等人經常安排鄧世昌去國外接收艦隊,鄧世昌趁這個機會虛心學習,彌補了他沒有出國留學的遺憾,並且學習了大量的外國先進技術和知識。
當然對於鄧世昌為什麼沒有出去留學的説法還有人説因為鄧世昌是廣東人,出國留學的資金都是由福建省出資贊助的,所以都是對自己人優先考慮,而且鄧世昌當時已經是致遠艦的管帶,所以才沒有讓鄧世昌出國去留學。對於鄧世昌為什麼沒有出去留學這一問題,人們應該用客觀、公正的眼光去看待,讓自己對此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待事情人們應該有自己的看法,不能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且是否能出國留學並不能代表一切,就算鄧世昌並沒有出國留學,但是他卻通過後來的機遇慢慢學到了知識,彌補了沒有出國留學的遺憾,而且成為後世人人尊敬的大英雄。
鄧世昌的精神
鄧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祖籍廣東番禺縣龍導尾鄉,清末海軍將領,民族英雄,在1894年甲午戰爭黃海海戰中壯烈殉國,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悲歌。鄧世昌雖然犧牲了,但是鄧世昌的精神永遠激勵中華兒女奮進。
鄧世昌劇照
鄧世昌出生於清朝末年,由於清朝制度落後,官僚腐敗,常年受到列強侵略。他少年時期就立志精忠報國,18歲時憑藉優秀的資質進入福州馬尾船政學堂。進入學堂後他刻苦學習,成績優異,通過考試考取了駕駛專業。駕駛專業非常困難,除了要學習英語數學,還要學習天文地理和航行,經過5年學習方可畢業。鄧世昌憑藉不畏艱難的精神和持之以恆的毅力,完成了學業,順利畢業。鄧世昌的精神就是中國無數愛國志士的精神。想成為海軍人才從學堂畢業只是第一步,想成為合格的指揮官需要不斷從實踐中學習,要成為士兵敬重的將軍還需要極高的意志品質。在學有所成之後,當國家危亡之時,早就抱有精忠報國精神的鄧世昌站了出來,大聲疾呼:人誰不死,但願死得其所爾。
鄧世昌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指揮致遠號奮勇作戰,重創日軍主力戰艦吉野號,而後在日軍圍攻下彈盡援絕,艦身傾斜,知道無法突圍,鼓勵全艦官兵:吾輩從軍衞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之後指揮戰艦撞向吉野號,誓與戰艦共存亡。鄧世昌的精神永垂不朽,捨身救國的壯舉永遠被國人銘記。
鄧世昌後人
民族英雄鄧世昌在甲午海戰中不幸戰死,那麼鄧世昌後人都有誰呢,鄧世昌後人的生活狀況如何呢?
鄧世昌舊照
鄧世昌育有三兒五女,他的長子叫做鄧浩洪,由於清朝政府的官職還是世襲罔替,所以理所當然的接了他爸爸的職務,任職於廣東水師,直到1947年在廣州去世。次子鄧浩洋英年早逝。三子鄧浩乾,曾經任職於民國海軍部,逝世於1969年的春天。鄧世昌還有一個養女叫做鄧孝思。長女叫做鄧秀媛,第二個女兒叫做鄧秀蟬,嫁給鄧世昌的同僚,南陽海軍超武艦艦長葉富的兒子葉説周。三女兒叫做鄧秀娟,四女兒鄧秀婷,五女兒鄧秀海。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生活在廣州的7位鄧世昌後人中有6位投筆從戎,他們中五位都是畢業於黃埔軍校。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後,鄧世昌後人舉家遷徙到北方地區。鄧世昌後人中有許多為新中國做出了傑出貢獻。鄧立英是鄧世昌的玄孫,是河北省宣化市冶金環保廠的經濟師,還兼任河北省政協委員。鄧世昌外玄孫葉偉力,是中國電視藝術家。指導過多部作品,他代表作品有《戰爭電影與人類和平》、《科幻電影與未來時代》、《千萬年的夢——人類和平之歌》。就像鄧世昌後人鄧權民所説,作為民族英雄的後人就要繼承先輩的遺志,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再立新功,再做出更大的貢獻。
鄧世昌紀念館
1994年經中央批准建造的鄧世昌紀念館對外開放,該館是為了紀念我國清末時期的英雄將領鄧世昌而建立的,這一年正是其為國犧牲的100週年。鄧世昌紀念館位於廣州的鄧氏宗祠內,宗祠是鄧世昌為國捐軀後所建造,至今人們還在比較完好地保護着這裏。
鄧世昌紀念館
鄧世昌紀念館建立於鄧氏宗祠內,其總面積為4700平方米,祠內經過精心設計,庭院呈現出船台的形狀,以三院、三路還有兩進的佈局保持着清代時期的式樣。祠內寬敞透亮,景色優美,祠內還尚存鄧世昌當年親手種植的花草樹木和古井等遺址。祠內的大殿、附祠還有兩廡作為陳列廳,陳列了眾多展品,其展覽長度長達80米,其中包括600張圖片、文字説明、雕塑、模型、文獻等。祠內還有中國百年以來的船艦圖片展,展出我國各個時期的軍艦圖及部分模型,反映了我國近百年來海軍的發展及壯大。
該紀念館還常年展覽《鄧世昌與甲午戰爭》,詳細地為前來參觀的人介紹鄧世昌的英勇事件,充分再現了鄧世昌的愛國事蹟,鄧世昌紀念館成為愛國教育基地。在1999年還建立海珠博物館與其互為襯托,該館很好的保護、收集了海珠區的文物遺產,還充分地利用了鄧世昌的影響力,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以及展覽,向前來參觀的人傳遞愛國精神和保護文物的良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