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三國戰爭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出現在襄樊之戰期間,主要人物分別為關羽、廖化、曹仁和夏侯存。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曹操命滿寵擔任使者前往江東,提出與孫權聯合奪取荊州。孫權與滿寵見面後,召集文武商議。諸葛瑾提出,關羽有一個女兒尚未嫁人,可以利用此事向關羽提親。如果關羽答應婚事,東吳可繼續與劉備聯合對付曹操。如果關羽拒絕婚事,則可以答應曹操的要求,合擊關羽。於是,孫權便派諸葛瑾出使荊州。
諸葛瑾來到荊州後,向關羽提親,卻遭到關羽的斷然拒絕。孫權勃然大怒,派人與曹操秘密聯絡。曹操大喜,命滿寵前往樊城協助曹仁,共同商議進軍荊州事宜。
此時,遠在成都的諸葛亮得到了孫權與曹操暗中勾結的消息。諸葛亮建議劉備立即命關羽出兵樊城進攻曹仁。諸葛亮認為,只要關羽擊敗曹仁,孫權與曹操的密謀就會破產。劉備隨即派出費詩前往荊州面見關羽。沒過多久,關羽命麋芳和傅士仁留守南郡和公安,自己率領廖化、馬良等文武征討樊城。
得知關羽率部前來,曹仁打算據城堅守,卻遭到副將翟元的反對。翟元認為應該主動迎戰,這一建議也得到了另外一名將領夏侯存的支持。曹仁無奈,留下滿寵鎮守樊城,自己領兵迎戰關羽。
在兩軍進行的首次較量中,關羽巧施計策,斬殺夏侯存。翟元也被關平所殺。曹軍大敗,曹仁只得退守樊城,但與樊城僅有一河之隔的襄陽卻落入了關羽之手。
小説中所描述的此次樊城之戰,符合歷史的大背景。按照《三國志》相關傳記的記載,劉備自稱漢中王后,關羽對襄陽和樊城發動進攻。不過,小説中的諸多細節與歷史卻有着很大的差異。
按照小説的描述,關羽之所以出兵襄陽和樊城,是為了防止曹仁向荊州滲透。而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關羽對襄陽和樊城圖謀已久,甚至為此做了長達六年的準備。到了獻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十月,宛城和陸渾等地先後出現侯音、孫狼等人的叛亂,對襄陽和樊城造成嚴重威脅,也給了關羽乘虛而入的機會。到了第二年,關羽終於集結兵力,主動發動了襄樊之戰。
至於小説中提到的翟元和夏侯存這兩員曹魏將領,都是作者虛構出來的藝術形象,並非真實的歷史人物。這兩人出現的原因也非常簡單,是為了突出關羽的神勇。
在小説的這段描述當中,還有一處與真實的歷史存在巨大差異的地方。小説中提到,關羽斬殺翟元和夏侯存之後,佔領了襄陽。但在真實的歷史當中,襄陽與樊城一樣,都在襄樊之戰期間被關羽圍攻。不過,關羽不但沒有拿下曹仁所佔據的樊城,就連襄陽也未能佔領,這也為關羽後來的失利埋下了伏筆。
那麼,鎮守襄陽的曹魏將領又是誰呢?這個人物在小説中僅僅出場過一次,之後便蹤跡全無。而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此人也只是被一筆帶過,之後無影無蹤。幸好後來出土了一塊珍貴的墓碑,後人才終於瞭解這員將領的事蹟。
這個人,名叫呂常。《魏故橫海將軍章陵太守都鄉侯呂君之碑》載,呂常是荊州南陽郡博望人氏,早年加入曹魏集團,歷任武猛都尉、厲節中郎將、裨將軍、章陵太守等職。荊襄之戰爆發前,呂常被調往襄陽,沒想到很快便遭遇了關羽的進攻。
與曹仁鎮守的樊城一樣,呂常鎮守的襄陽也變成了一座孤城,遭到了關羽長達四個多月的圍攻。面對關羽的優勢兵力,呂常指揮若定,多次擊退關羽的進攻,力保襄陽不失。襄樊之戰結束後,呂常任命為橫海將軍,封西鄂都鄉侯,於魏文帝黃初二年(公元221年)病逝。
與張遼、曹仁這些漢末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守城名將相比,呂常顯然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在史料的記載中,呂常也僅僅被一筆帶過。如果不是因為《魏故橫海將軍章陵太守都鄉侯呂君之碑》的出土,又會有幾個人知道,在襄樊之戰期間,還有這樣一位小人物擋住了關羽長達四個多月的進攻呢?
參考書籍:《三國志》、《魏故橫海將軍章陵太守都鄉侯呂君之碑》、《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