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4個生活習慣: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經典

現在的小孩都是寶寶貝,父母親對孩子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打包處理,日常基本的洗衣、掃地、整理書包等小事情都不用做或者做不來,剩下的就只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想要讓孩子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父母有必要幫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習慣1:“我就是不想睡覺”——按時作息, 早睡早起

睡眠對於我們來説,就像陽光、水分、空氣一樣,必不可少。睡眠就是最好的休息,是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習慣2:‘“媽媽,再等我一會兒。”—— 做事不要拖拉

對於孩子來説,做事拖拉實際上就是給自己設障礙,自己管不住自己,沒有自我約束、控制能力,把該做事情的時間用在了其他事情上。所以,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自制力。

習慣3:“媽媽,我的書包哪裏去了?”——把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處

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處,培養孩子的“歸位”意識。

習慣4:“不要吵我,忙着呢!”——合理利用時間

每個人對待時間的態度不同,所取得的成績和成就也會大相徑庭。合理利用時間,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利用和管理時間,關係到孩子的學習效率。

習慣5:“唉呀!今天差點兒又忘了寫日記。”——堅持每天寫日記

寫日記也是一種情緒自我調節的渠道,可以讓孩子學會了解自己,瞭解自然,認識社會。讓孩子堅持寫日記,可以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毅力。

習慣6:“我該先做什麼呢?’——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先做重要的事,不要把時間花在那些不是必須或者不重要的事情上。養成做事情分主次的好習慣,就能幫助孩子更科學、合理地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抓住關鍵問題。

習慣7:“你怎麼站沒站樣,坐沒坐樣?”——立要正、 坐要直

正確的站姿、坐姿不僅能很好地保護孩子的視力,消除或減輕肌肉疲勞、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發育、防止胸部和脊柱畸形,而且有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對孩子專心學習及思考十分有益。

習慣8:“孩子,你有能力自己解決這件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讓孩子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分析問題,用自己的社會經驗去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不斷提高孩子的自我判斷力、自主決定能力,使孩子的才能充分發揮出來,讓孩子以後的人生道路走得更輕鬆。

習慣9:“今天晚上我想看一個通宵電視”——適當看電視

適當地看電視還是有必要的,可以為孩子學習知識、瞭解信息提供一條不錯的方式。但是孩子每天看電視不宜超過一個半小時,時間太長,容易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習慣10:“不就是多交幾塊錢的水電費嗎?”——節約水電

節約水電不能只是一句口號、一種空談,而應是實實在在需要執行的事情。

習慣11:“不就是一個饅頭嗎?”——愛惜糧食, 不剩飯菜

愛惜糧食不僅是一種勤儉節約的表現,更是一種傳統美德。家長對孩子浪費糧食的現象不能忽視。

習慣12:“手機/電腦不是讓你玩遊戲的。”——遠離網絡遊戲

網絡就像一把“雙刃劍”,既能讓孩子處理信息又容易使孩子走入誤區。所以,為孩子創造良好、健康的網絡環境,成為了父母的“必修課”。

習慣13:“有電,不要用手碰。”——增強安全意識

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提升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必須讓孩子把機智和勇敢當做自救的武器,把知識與能力當做自護的法寶。培養孩子獨立做事、斷是非、獨立生活,養成注意安全、保護自己的好習慣。

習慣14:“太遠了,我看不清楚。”——讓孩子珍視自己的眼睛​

提高孩子保護眼睛的意識,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使孩子擁有一雙明亮、健康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