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姚崇品性如何 姚崇滅蝗的故事揭秘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經典

姚崇品性如何

唐朝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最繁榮的時期之一。在將近三百餘年的時間裏,唐朝出現了兩個著名的盛世:一個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的“貞觀之治”,前後延續了近二十二年;另一個就是唐玄宗統治時期的“開元盛世”,這可以説是唐朝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開元盛世”的出現最重要的當然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勤勉執政和文韜武略,當然也離不開一干能臣的盡心輔佐。在這些能臣中,姚崇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姚崇畫像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出生在現在的河南陝縣,是唐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自小並不喜好讀書考取功名,而是打獵和習武等活動。一直到他二十歲的時候,他才開始勤奮讀書,並最終得中進士,開始了他漫長的官場生涯。他曾經先後三次擔任宰相,經歷過武則天、唐中宗和唐如宗三朝,並先後三次擔任宰相的職務。其中在唐玄宗統治時期,他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説”,這十條治國良策被玄宗欣然採納,此後他又殫精竭慮輔佐玄宗,助他開創了“開元盛世”。

雖然姚崇為“開元盛世”出現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但是他在管教自己的子女方面確是不合格的。他的兒子姚彝和姚異都在朝中擔任重要官職,但是他們不僅不為民謀福,反而大肆收斂財富,供自己享樂,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強烈不滿。當他的親信趙誨因為貪污被揭發後,他不但不懲處他,反而設法極力營救。

總得來説,姚崇做出的功績是要遠遠大於他的過失的,他仍然是一位具有卓越才能和智慧的賢臣。

姚崇滅蝗的故事

姚崇,原名元崇,字元之,為了避唐玄宗的年號“開元”的諱才改名為姚崇。陝州硤石也即現今的河南陝縣人,是我國唐朝初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在一個官僚之家,祖上世代為官,他的父親姚懿曾擔任嶲州都督一職。在年輕的時候並不喜歡讀書,而愛好打獵和習武。一直到他二十歲的時候,他才開始發奮讀書,隨後便考取功名,開始了他輝煌的官場生涯。

姚崇畫像

在姚崇的官場生涯中,他曾經先後兩次擔任過宰相的職位,都做出了卓越的功績。尤其是第二次擔任宰相,他提出了著名“十事要説”,勤勉有為,為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裏有一個“姚崇滅蝗”的典故可以體現他的行事果斷和堅決的一面。

公元716年,也就是唐玄宗開元四年,河南地區爆發了一次嚴重的蝗蟲之災,數量龐大的蝗蟲飛過之地,把莊稼啃得乾乾淨淨。那時候人們認為這是天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百姓紛紛燒香禱告,祈求上天保佑。姚崇知悉之後,立即向玄宗上奏消滅蝗蟲,玄宗也同意了。但是當時的汴州刺史認為蝗災是無法抵抗的,拒絕執行命令,姚崇知道之後警告他如果不採取措施消滅蝗蟲,一旦發生饑荒後果不堪設想。刺史只得按照姚崇的命令盡力消滅蝗蟲。但是朝中仍然有大臣不能理解他的這一做法,認為從前從來沒有這樣做過,現在這樣的舉措不知道會不會出亂子,姚崇曉之以禮,澄清利害關係,並以曾經的官職作擔保,終於贏得了所有人的認同。在他的堅持推動下,蝗災的危害逐漸減小,也沒有爆發大規模的饑荒。

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姚崇的堅決果敢和拳拳愛國之心,讓人不禁欽佩他的勇氣和決斷。

姚崇的十事要説介紹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過程中,曾經過多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百姓生活安樂的時期。我們把這些和平安定的時期稱為“盛世”。歷史上比較著名的盛世主要有漢代“文景之治”、“漢武盛世”、“光武中興”,唐代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每一個盛世的創立,除了依賴於最高統治者皇帝的主政之外,一定會有精明能幹的大臣輔佐。在這些具有雄才大略的能臣之中,“開元盛世”的重要輔政大臣之一姚崇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姚崇畫像

姚崇,原名元崇,是陝州硤石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陝縣人,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武雙全,先後經歷了武則天、唐中宗和唐睿宗三代。他一開始並不喜歡讀書,而喜好打獵、習武等活動。一直到了二十歲的時候,他才開始發奮苦讀,很快便考取了功名。一開始擔任的是孝敬輓郎的官職,後來因為平定叛亂有功和政績突出,一路升遷,一直做到了宰相之位。這是他第一次擔任宰相。

到了公元713年的時候,唐玄宗發動先天政變,剷除了妄圖謀反的太平公主的勢力,在經過新豐檢閲軍隊時與姚崇會談,想任命他再次擔任宰相之位,姚崇便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説”,主要包括:施行仁政廢除嚴苛的刑法;休養生息,不再發動戰爭;嚴格執法,不論誰違法都應按法辦事;宦官不得干預政事;輕徭薄賦;皇族成員不能擔任台省官;禮待羣臣,虛心納諫;不修建道觀、寺廟;以史為鑑。這十條主張充分體現了姚崇的雄才大略和長遠規劃。唐玄宗聽完之後欣然接受,由此繼“貞觀之治”後唐朝的又一個盛世開始了。

姚崇不愧是一代賢相,“十事要説”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從穩定局勢、整頓官吏和改善財政三個方面來為替玄宗治理政局,是堪稱為治國典範的舉措。


姚崇和宋璟的成就

“開元盛世”是我國唐朝時期繼唐太宗治下的“貞觀之治”後又一個繁榮的盛世。在唐玄宗李隆基的精心治理下,唐朝經濟迅速發展,社會平和,百姓生活安樂,可以説當時的唐朝已經進入了全盛時期。“開元盛世”的出現除了要歸功於唐玄宗的個人才能之外,也離不開那些具有雄才大略的大臣的輔佐。在這些通曉治國方略的大臣中,姚崇和宋璟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姚崇劇照

先來看姚崇,他原名元崇,字元之,為了避唐太宗的年號“開元”的諱而改姓姚,字元之。現今河南陝縣人,是唐朝時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自小喜愛習武和打獵,在二十歲的時候發奮讀書,很快考取功名開始了仕途之路。在官場生涯中,他先後兩次拜為宰相,特別是第二次擔任宰相期間,他盡心輔佐唐玄宗,提出了治理國家的良策“十事要説”,深得玄宗的賞識和愛戴,最終助其開創了“開元盛世”。

然後是宋璟,他字廣平,是河北邢台南和縣人。他出生於官宦之家,祖先在北魏、北齊時期都是朝中重臣。宋璟年輕時即顯露出了超人的天賦,尤其擅長文學。他在弱冠之年得中進士,曾經先後擔任過上黨尉、鳳閣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等職。在公元729年官拜尚書右丞相,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殫精竭慮,和另一賢臣姚崇一起,把唐朝逐漸發展為一個在經濟、文化和軍事方面都極其強大的帝國,是“開元盛世”當之無愧的締造者之一。

姚崇和宋璟都為唐朝的繁盛和富庶做出了突出貢獻,史書上評價他們“崇善應變以成務,璟善守文以持正”,可見他們的功績之高。

走馬任姚崇典故介紹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具有博大胸懷和宏大志向的皇帝,他任人唯賢,虛心納諫,勵精圖治,在他的統治下唐朝迎來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繁榮,進入了一個鼎盛的時期,這一時期就是唐朝繼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後的又一一個盛世——”開元盛世”。盛世的建立不僅需要英明的皇帝,更需要很多治國之才,唐玄宗對人才的渴求和期盼從“走馬任姚崇”這個典故中可以看出來。

唐玄宗和姚崇

先天二年,也就是公元713年,玄宗到新豐(今陝西臨潼東北一帶)檢閲自己的軍隊。依照規矩,皇帝到一個地方,方圓三百里地方長官都要前來拜見他。當時姚崇擔任的是同州刺史一職,玄宗早就聽聞他的才華,便秘密召見他前來。姚崇來見他的時候,玄宗正在打獵。姚崇答道他從小便喜歡打獵,雖然現在老了但是打獵還是可以的。玄宗就讓他加入了打獵的行列。姚崇在打獵過程中揮灑自如的表現讓玄宗十分欣喜。打獵結束之後,玄宗便詢問他對國家大事的意見,姚崇坦然自若,説得玄宗心裏甚為滿意。玄宗便邀請他擔任宰相,幫助他治理國家。

姚崇聽後,沒有立即答應,而是向玄宗提出了十條治國方面的要求:施行仁政,廢除嚴酷的刑罰;休養生息,不輕易發動戰爭;嚴格執法,任何人犯法都必須得到懲罰;拒絕宦官干預政事;輕徭薄賦;皇族成員不能擔任台省官;禮待朝臣;虛懷納諫;不額外修建道觀和佛寺;易史為鑑。玄宗聽了之後,認為都是治國的良策,便欣然接納了他的建議。於是姚崇就接受了皇帝的邀請,擔任宰相的職務,為締造“開元盛世”做出了突出貢獻。

這個典故不僅使我們見識到了唐玄宗的求賢若渴和深明大義,而且體現了姚崇的廣博學識和治國智慧。

姚崇做過哪幾朝的宰相

姚崇,生於公元651年,卒於公元721年,字元之,是現在的河南陝縣人,他是我國唐朝時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雄才大略,勤勉有為,為唐朝的安定和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在他的一生中,總共經歷了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五位帝王,擔任過三次宰相的職務,可以説是位高權重。

姚崇劇照

姚崇第一次擔任宰相是在女皇武則天在位時期。姚崇出生於將門之家,他的父親姚懿曾經擔任過嶲州都督的職務。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和自身的努力下,他對軍事方面非常熟悉,這時契丹人造反,姚崇及時處置,沒有造成特別大的傷亡,經過這件事之後,武則天覺得他是一個可用之才,於是提拔他擔任了宰相的職位,但是後來因為他反對張易之和張昌宗這兩個武則天的寵臣派人去定州建造寺廟而被貶為司僕寺卿。

第二次擔任宰相是在武則天晚年時期,朝中大臣們聯手鏟除了張易之和張昌宗之後,姚崇隨即官復原職。但是擔任了宰相沒多久,他因為在見到被廢黜的武則天時激動大哭而惹得唐中宗不滿,他又被貶為亳州刺史。

第三次任宰相職位是在唐玄宗登基之後。玄宗早就聽聞他的才能,於是便邀請他再次出任宰相,姚崇沒有立即答應,而是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説”要求皇帝採納才肯做宰相。這十條良策主要是從穩定政局、整頓官吏和改革財政三方面來治理朝政的舉措,玄宗聽了之後自然是欣然接受,從此姚崇盡心輔佐玄宗,幫助他開創了唐朝的又一個盛世——“開元盛世”。

縱觀姚崇一生三次擔任宰相又三從被貶,可以看出他的仕途也不是那麼順利,但是這掩蓋不了他的雄才大略和深遠智慧,他依然是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