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繁星 | 水岸人家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經典

水岸邊的茅屋,還有它在水中的倒影,如夢如幻。隨着年歲的增長,這影像愈發清晰起來。

茅屋類似北方四合院,當地人稱“一顆印”,取其四四方方合為一體的意思。土坯磚,木架構,稻草頂,大門對開,四平八穩。小院天井的廊邊,堆着三座糧垛,糧垛的後邊砌着三口灶台。

這院裏住着三户人家,同出一門。

茅屋的妙處,夏冬時節各自不同。

夏日急雨,轟轟然滑過茅草鋪就的陡峭屋面,天井四圍的沿口,泄下瀑布般雨簾,驚擾到梁間的燕子,探着腦袋四處張望。族中的孩子,此刻全無四處野淘的興趣,坐在迴廊的小桌邊,聽着落雨的聲音,望着如注的水幕,有心無心寫着作業。雨簾,堂燕、學童同框,是為舊日雨中一景。

入冬大雪,天地一色,原本錯落有致的屋脊,轉眼變成蓬鬆的蘑菇狀。此刻屋內温暖如春,一家人圍坐火塘邊,烘着孩子弄雪濡濕的衣裳,吃着剛烤熟的山芋,談着可有可無的話題。窩居在山牆上的麻雀着實餓急了,膽大的會乘人不備,落在院中,冒險偷吃家雞食盆裏的稻穀。

茅屋前有水塘一汪,每逢做飯時分,族中的女人便拎着淘米竹籮來到水邊,彎腰蹲下,將米籮半浸水中,傾斜着來回掂淘,嗄嗄有聲。那稻米被搓揉,泛起白色米漿,驀然間,長二三寸的小魚如約而至,色銀體細,鄉下人喚作“參條”。只見它們游來躥去,上下翻滾,爭搶着淘米時漂出的稻嘴、糠麩、稗子。那些浪裏白條總是在淘米將淨時,紛紛遊近前來,環繞在站立在水中女人的腿腳邊,淘氣地輕啄着肌膚,弄得人舒癢舒癢的。有人被魚兒撩撥得受不了,便跳將起來,惹來淺岸邊光腚戲水孩子們放肆的大笑。

米淘淨,菜洗畢,女人和孩子們便悠悠然轉入各自的家門。

薄暮升騰,四野漸合,三座煙囱先後升起團團炊煙。主婦們取翠綠的水芹菜,配上百葉,用外鍋炒出一碗“翡翠白玉絲”;裏鍋煮飯,邊煮飯邊蒸着一碗香氣四溢的鹹豬肉。灶台後,家中孩童在主婦“裏鍋”“外鍋”不斷變換的指令下,時而左邊、時而右邊,將稻草捏成小團塞進灶膛,間或,鼓嘴用力一呼,煙起火旺,映紅了孩子那沾滿鍋灰的臉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