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賞五毛錢”:毀孩子不是錢,是你的心
(圖片來源網)
01
這幾天,我收到一個問題,覺得有必要寫一篇文章:
你好,我和我的孩子們説我們可以做家務,給一些小獎勵,比如洗鍋50美分,你覺得可以嗎?
我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沒有問題。
畢竟,這是許多家長的問題嗎?
你想獎勵你的孩子做正確的事嗎?兒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你想獎勵他們嗎?孩子們為父母做家務。你想獎勵他們嗎?
這個有爭議的話題也引起了育兒界的爭論:幾乎一半的孩子支持獎勵,一半不支持獎勵。
不過,我更堅持:獎勵本身並沒有錯。真正摧殘孩子的不是獎勵本身,而是孩子在獎勵過程中形成的思維。
02
孩子們和你談條件?祝賀 你!
馬英九批評的獎勵來自美國行為心理學家斯金納的物質獎勵實驗(又稱條件反射實驗)
斯金納做了一個盒子,放了一隻飢餓的老鼠進去。當老鼠在盒子裏跑和爬的時候,它按下了槓桿,然後一個食物球被送到盒子裏。幾次按下之後,老鼠學會了主動按下槓桿來獲取食物。但頻繁“按壓-獲得食物”的獎勵機制是短期的,後來老鼠只有在飢餓的時候才按下槓桿。
動力專家丹尼爾·平克認為,獎勵只能帶來短期的爆發,而且效果會逐漸消失。
這個理論似乎是正確的,但它忘記了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一點——契約精神。
當孩子們和你談論條件時,他們也在培養一種契約精神。
鼓勵孩子和你談條件是尊重孩子的重要開始,也是她邁出的重要一步。
很多家長會説:我的孩子真的很聽話。
服從,a的蜜,B的砷。
過分服從,容易過度妥協。過度的不服從,容易成為無法管教的生子。
學會談判完全是中立的。她終於開始對外界毫不妥協,學會了主動。
有想法的孩子會和別人談判。
坐下來問她:你覺得洗碗要多少錢?你為什麼需要錢?你怎麼計算的!
如果她想提高價格,你可以請她説明理由。
如果理由足夠的話,交易就會結束。如果原因還不夠,那就等等。
她希望通過勞動獲得自己的價值,這是件好事。
03
別害怕獎勵你的孩子。
你的方式很重要
首先,讓我談談契約精神。
很多家長會在交易前和孩子商量價格。但交易完成後,它並沒有兑現承諾。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很多周圍的朋友都會告訴我:
我媽説考試我得了100分,所以我帶我去了北京。我考試得了100分,説我沒時間。我帶我去了城市廣場。
我媽説進了重點高中給我買了一台電腦,結果給我買了書。
成年人不算。這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對孩子來説,卻是件大事。你以後説的每一句話都不那麼有説服力。
在獎勵之前,與孩子討論獎勵什麼以及她最需要什麼。
不要一個人説:獎勵你一本書。讀書是最重要的。
首先,讓她説出她最想要什麼以及為什麼想要。
然後,設定一個目標,比如在30天內完成,媽媽會獎勵你的。
最後,獎勵之後,你應該學會鼓勵。如果你表現特別好,你可以加上獎勵,這對他來説是個驚喜。
04
讓孩子們學會使用獎品
比獎品本身更重要
畢竟,一個孩子怎麼能接觸到像錢這樣粗俗的東西。
但是錢怎麼了?金錢從來不會傷害任何人,事實上,這都是父母的心理。
如何讓孩子控制獎金是家長能做的。
格蕾絲曾經跟我談起過一種情況,她説:
媽媽,我五天不看電視了。能給我10元嗎?
這聽起來可笑嗎。不看電視你能給什麼獎勵?
我問她,10元錢你打算怎麼辦?
她説她想給她妹妹買個玩具。
事實上,我可以直接給她10元錢,我根本不需要她交換條件。
但她顯然願意放棄自己心愛的事情去做,説明了這件事的重要性。
錢的控制沒有問題,所以五天不看電視的小事就開始了。
五天後,她也拿到了想要的錢。
賺錢不是目的。金錢的目的就是目的。
讓孩子們珍惜和理解金錢。他們長大後會賺錢和理財。
就這樣,過了幾年,她還是會明白賺錢不容易,而學會控制自己的錢才是最重要的。
05
作為80後和90後的父母,我們應該學會用更廣闊的視野來看待貨幣和貿易問題。
這一問題的核心實際上是如何與孩子和平平等相處,實現父母與孩子的良性互動。
孩子是你的孩子,但孩子實際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當她開始自主地對待你並告訴你她的需求時:
恭喜,她真的開始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