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代的封建王朝中,皇帝被稱為天子,意為上天之子,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力。由於封建帝王的產生是以世襲為主,為了能夠繼承皇位,歷史上兄弟相殘地事件屢見不鮮。古代帝王所大力提倡的立長不立幼的傳統,便是為了防止兄弟之間的爭鬥。
然而,到了清朝, 因為是滿人入關,與中原文化不同,並沒有採用傳統的嫡長子制,而是由皇帝從皇子中選出自己中意的人來繼承皇位,如此以來,便導致兄弟之間為了爭奪皇位而骨肉相殘,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數康熙朝的“九子奪嫡”的事件。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育有三十五個兒子,這些兒子當中,不乏精明強幹之輩,從中選出一個繼承大統之人,實在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各皇子之間為了博得康熙的歡喜,也是費盡心機,互相排擠。而朝中的大臣,也在絞盡腦汁,選擇合適的陣營。因為這選擇的對錯,直接關係到日後自己的前途。
經過一番明爭暗鬥,最終是皇四子胤禛在九子奪嫡中取得了勝利,繼承了皇位,便是歷史上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能夠勝出,有兩個人功不可沒,一個是戰功卓著、手握兵權的年羹堯,另一個是時任步軍統領的隆科多。
年羹堯戰功赫赫,深得康熙皇帝重用,手握兵馬大權。年羹堯的妹妹是雍正的妻子,兩人有着直接的親屬關係,因此在一開始的皇位爭奪中,年羹堯便堅定地站在雍正一邊。
最初,隆科多並沒有介入皇位的爭奪。康熙五十八年時,康熙皇帝讓雍親王(即後來的雍正),協同隆科多等人一同盤查京城內的糧倉。兩人因此有了密切接觸的機會。自那之後,隆科多便成為了雍親王陣營的人。很可能是雍親王藉助清查糧倉的機會,勸説隆科多,將他拉攏了過來。
內部有康熙皇帝極為信任的隆科多,外部有手握兵馬大權的年羹堯,在這兩人的竭力幫助下,雍親王如願以償地登上了皇位。然而在他繼位之後,沒過幾年,這兩人便被他分別除掉:年羹堯被雍正賜死;隆科多被剝奪所有官職,並囚禁起來,最終死於囚中。很多野史上説都雍正心狠手辣,除掉他們兩人,是為了殺人滅口。實際上兩個人的死,都是咎由自取。
其實不然,雍正登基之初,對於年羹堯和隆科多都極為信任,不僅委以重任,在很多事務上,都會主動和他們商議,爭取他們的意見。這兩人自恃為皇帝做出過重大貢獻,而且皇帝對自己又如此信任,便漸漸有些忘乎所以。
年羹堯恃功自傲,擁兵自重。有一次,年羹堯帶兵回京,雍正皇帝到軍營裏視察慰問。當時已是三伏天,酷熱難當。雍正見軍營的士兵都頭戴大帽,身穿重甲,熱得大汗淋漓。於是就下令讓他們摘下帽子,脱下重甲,但所有士兵都不為所動。年羹堯見了,就下令:“皇上讓你們摘帽卸甲,還不照辦?”士兵們這才摘帽卸甲。年羹堯手下的士兵,只知有年將軍,不知道有皇帝,這使雍正十分不滿。
另外,年羹堯還依仗着皇帝的崇信,開始結黨營私,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在文武官員的選拔上,他依靠着皇帝對他的信任,迫使兵部、吏部必須選用按照他所薦舉的人,即“年選”。特別是在川、陝、甘一帶,所有文武官員,都是年羹堯的心腹。
而隆科多常常將自己比作是諸葛亮,將康熙在暢春園的臨死囑託,比作白帝託孤。在後來給雍正的奏摺中,還提到曾身攜匕首,以防不測,以此向皇帝表功,令雍正十分不滿。不僅如此,隆科多也和年羹堯一樣,結黨營私,排斥異己,依靠着皇帝的崇信,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迫使吏部採用他推薦的官員,便是“佟選”。
這個兩人一個在內,一個在外,都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嚴重威脅着皇權的穩定。原本的肱骨大臣,卻變成了心頭大患。為了維護皇權的穩固和朝廷的穩定,雍正才會想法設法將他們除去。當然還有一種説法,大家都知道隆科多是突然擁戴雍正的,前面沒有任何痕跡。他一直都是保持中立的。那為什麼後來會在眾皇子中選擇了資質普通的雍正,這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了,甚至包括雍正本人。
當然對此,有兩種説法,其一就是他和雍正相處後,發現此子大用。其二就是聲稱雍正並不是愛新覺羅子孫,而是隆科多與其母通姦生下的孽子。 因為雍正的母親烏雅氏自小與隆科多熟識,兩人算得上是青梅竹馬,家中父輩關係也十分交好,如果烏雅氏沒有入宮,很大可能性就會嫁與隆科多。在雍正繼位之後,尊生母烏雅氏為太后,隆科多就時時入宮請安,足見兩人舊情未斷。所以雍正才把隆科多軟禁致死。至於隆科多與雍正的真實關係,史學家是眾説紛紜,這個謎題到今天也沒能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