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得,説不得,孩子的“玻璃心”竟然是被誇出來的

網絡上有個熱詞“玻璃心”,指那些容易受到打擊,心理承受能力不強,過分脆弱的人。現在的很多孩子也是這樣。和很多老師交流的時候,都會提到班上的孩子:現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最多的就是心理上的問題,每個班上都有幾個説不得的孩子。

拿什麼拯救?玻璃心的孩子。

打不得,説不得,孩子的“玻璃心”竟然是被誇出來的

班上有一個小朋友涵涵,很聰明也很聽話。平時基本上都是作為班上孩子的榜樣來表揚。

家裏面爸爸媽媽對孩子更是自帶光環,覺得孩子各方面都很不錯,也是經常表揚,讚美孩子。可是有一次,涵涵和其他小朋友在操場玩,有個小朋友説涵涵撿了自己的皮球。面對其他小朋友的説辭,涵涵的臉刷得一下通紅,一直抱着老師哭,哭得哇哇的。

老師一直在安慰涵涵,但是沒用。涵涵還是抱着老師,鼻涕眼淚都往老師身上擦。哭了十幾分鍾,很委屈。一邊哭一邊説:“下次再也不這樣了。”

老師覺得很無奈,皮球拿錯了,換過來就行了,現在的孩子都太玻璃心了。

打不得,説不得,孩子的“玻璃心”竟然是被誇出來的

大多數玻璃心的孩子,都是遭受兩頭擠壓的“三明治孩子”——一方面是家長過高的讚美,另一方面是家長過高的期待。雙重壓力,導致孩子經不起一點挫折。

從賞識教育的興起,我們給予孩子的太多表揚和讚美了。孩子剛學會走路,“寶寶真棒呀”!孩子剛學會拿勺子,“寶寶真聰明”!上幼兒園後,會説幾首老師教的兒歌,“以後讀書成績肯定好”!

過高的讚美帶來的後果是:孩子對自己的評價過高,而且只願意聽好話,聽不進去任何批評;當孩子遇到真正挫折的時候,就只會玻璃心。

打不得,説不得,孩子的“玻璃心”竟然是被誇出來的

教育學者黃全愈教授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小時候,有個同學叫“菜包子”,其父是領導,菜包子到處炫耀自己的棋藝如何高超,他讓“車、馬、炮”三子,都能殺得父親和父親的秘書丟盔棄甲。結果到同齡人中一比,他只會哭,因為在班裏,他誰也下不贏。

少一些包辦,少一些虛假,多一分理解,多一分真實,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不斷試錯中調整自己,孩子才有更多的機會成長。

打不得,説不得,孩子的“玻璃心”竟然是被誇出來的

另一方面是過多的期望和重託,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孩子一出生,6個家長圍着他,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期望,全部壓在孩子身上。

6個家長的愛都給予了孩子,孩子幸福嗎?當然幸福,但是同時也是巨大的壓力。

此外,隨着應試教育的起跑線不斷前移,孩子們的學習壓力也逐日上升。從幼兒園開始,就要學習英語、珠心算等。

到了小學之後,生活作息更是被學習佔滿,五加二、白加黑,作業好像永遠也做不完。每次考試都像是懸在孩子心頭的一塊石頭,不知道什麼時候落下來。

打不得,説不得,孩子的“玻璃心”竟然是被誇出來的

話説回來,孩子需要讚美、需要誇獎,這一點毋庸置疑,關鍵是如何誇獎。

不是孩子的所有行為都需要誇獎。

哪個當媽的不是看自己的孩子是自帶光環的?即便是寶寶做了一件再普通的事情,都忍不住誇誇孩子,“你真能幹!”

但很多時候,孩子孩子在完成事情的過程中,就能體會成功的喜悦。

打不得,説不得,孩子的“玻璃心”竟然是被誇出來的

幼兒園的枇杷熟了,我帶着孩子去枇杷樹下摘枇杷,吃枇杷之前要剝皮。暖暖嘗試了好久,終於剝好了。

孩子開心地走到我面前説枇杷剝好了,其實孩子在學會剝皮的事實就已經是一種鼓勵了,我們可以説:“你今天能自己剝枇杷了,以後吃枇杷就不用了老師或者媽媽剝了,你又學會了一個本領。”

打不得,説不得,孩子的“玻璃心”竟然是被誇出來的

一些在孩子能力範圍內的事情也不需要重複誇獎。

孩子其實並不喜歡自己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如:刷牙、穿鞋子、收拾玩具等,這種力所能及而且本應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要重複的表揚。

對孩子具體的事物的某個點進行表揚,而不是泛泛的説:“你真棒!”

每次都是“你真棒!”“棒在哪裏?”

孩子第一次會畫線條了,你誇“你畫的真棒!”

孩子第一次給蘋果塗顏色沒有塗出來,你誇“你真棒!”

孩子第一次會畫人物了,你誇“你真棒!”

孩子聽多了會麻木的,好嗎?

孩子不明白自己的進步在哪裏,也不清楚自己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怎樣才會做的更好。

打不得,説不得,孩子的“玻璃心”竟然是被誇出來的

多表揚孩子正確的行為,暫時不提之前的錯誤行為。

午飯後,孩子覺得媽媽辛苦,主動把碗洗了。媽媽走過來説“你今天怎麼這麼勤快?今天洗碗知道擦灶台啦?上次洗個碗就只知道洗碗,灶台都沒有擦,地上全是水。”

這麼講話的父母,不在少數,圖一時嘴快,一股腦兒説出來。

想幫孩子改正過來,可以理解,但這麼説話,有時候真的很欠揍,孩子並不買賬。

你這樣褒貶一起,説了等於沒説,雖然你表揚了孩子洗碗,但話裏的諷刺,孩子可聽得出來;又強調孩子之前錯誤的做法,打消了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

給一顆糖,再扇兩耳光,請問那顆糖還甜的起來嗎?

打不得,説不得,孩子的“玻璃心”竟然是被誇出來的

孩子會覺得,明明自己已經很努力了,這次灶台、地上的水都擦了,你還揪着過去的錯誤不放,真的很令人討厭。

如果你確實想糾正孩子的錯誤,可以等下次孩子再犯相同的錯誤的時候,再去糾正。

孩子不能不誇獎,正確的誇獎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孩子也不能過度誇獎,就像蝨子多了不癢,賬多了不愁一個道理;孩子還要誇獎到點上,不要做個什麼都是“你真棒!”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43 字。

轉載請註明: 打不得,説不得,孩子的“玻璃心”竟然是被誇出來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