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別稱 王安石書法有怎樣的成就?
王安石的別稱
王安石是北宋年間的人物,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創作除了春風有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千古佳句;其又是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發動了王安石變法,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社會格局;要問其王安石別稱,列其稱呼發現王安石共有6個別稱,下面我們來分別羅列下。
王安石畫像
稱呼一:臨川先生
王安石於1021年出生在撫州臨川,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臨川人,所以人們常常以其地名稱呼王安石,稱為臨川先生。
稱呼二:拗相公
這稱呼來自於王安石的性格,歷史上的王安石是個固執己見的人,在他的世界裏不允許有反對的聲音,而且性格執拗到就算錯了他也不願意改正自己的錯誤。所以王安石在推行新法的時候,跳出了很多反對的聲音,這反對的聲音反而成為了王安石堅定變法的動力與決心。其政敵司馬光等人也對其評價:不曉事,又執拗耳。包括變法後期,造成了一些列的不好後果,給人民帶來了災難,世人對其很是痛恨,於是為其取綽號拗相公。
稱呼三:荊文公
這和王安石的封號與諡號有關,王安石被宋神宗封為荊國公,死後諡號為文,所以人們又以荊文公稱呼。
稱呼四:王文公
這是根據其諡號相稱,王安石死後諡號為文,所以人們稱之為王文公。
稱呼五:王舒公
曾被封為舒國公,所以人稱王舒公。
稱呼六:半山先生
這是王安石的號,王安石字介普,號半山,所以人們也常以半山先生或者介普先生來稱呼王安石。
十五王安石
《十五》是王安石的其中一個作品,又名《將母》。王安石是北宋年間著名的詩人,其作品以政治詩和詠史詩較為出彩,晚年時期其詠物作品也深得後人的喜歡。《十五》這首詩描述母愛,這種題材與類型的作品在王安石詩中獨樹一幟。
王安石畫像
先來看看原文: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邗溝是一個地名,指的是一條古運河,母親在邗河溝上,十五的月亮倍兒圓,母親聽到月夜杜鵑的聲音,想起了離鄉在外的兒子,南北相隔,深深牽掛。
古代的人為了事業背井離鄉打拼,王安石也一樣,考中進士後就一直在異地為官,古時候的距離太過於遙遠,古時候的書信太過於緩慢。人們為了生計,為了事業離開家鄉離開父母,在外遊子思念母親思念家鄉,在家鄉的母親何嘗不是對於自己的兒子牽腸掛肚。“慈母手中線,臨行密密縫”這是天下母親的心和愛,王安石也不例外,他將所有的心境,將所有的愛都通過物化來表示了,世人通過讀《十五》可以摸到母愛的温度,這也是王安石詩的魅力所在。
開篇講述了母親與自己的所在之處,一個在南一個在北,母親留守在家孩子漂泊在外,講述另一種形態,所以母親是留家白邗陰,十五月亮伴隨着杜鵑的聲音,空曠而寂寥,夜深時期思緒遼闊,不管多遠的距離牽掛依然在。
王安石紀念館
王安石紀念館位於撫州市贛東大道的南端,於1985年首建,1986年完工開館。王安石紀念館不僅有着江南園林的氣質更有着宋代建築遺韻,是一座仿宋園林式的建築。王安石紀念館是後人用來紀念王安石的一種方式。
王安石紀念館一角
王安石紀念館佔地面積達20畝,建築面積達一千五百六十平方。王安石紀念館已被列入江西十大歷史名人紀念館中的其中一個館,每年接受來自全世界四面八方的遊客,成為江西一個熱門的旅遊景點。
從王安石紀念館的門樓入內,發現裏面的建築通過一條遊廊將各個地方穿連成一處,如水榭,接待室,紀念館主體等,大有曲徑通幽之美感。
王安石紀念館的精髓都在其主樓上,主樓主要分為上下兩層,這兩層都是陳列廳,用來展示王安石的生平事蹟。一樓陳列了王安石熙寧變法,荊公新學等方面的內容;二樓陳列是人文品格,終老金陵等各個方面的內容。整個展廳的內容並不枯燥乏味,而是通過照片,雕塑,國畫,文字,實物等結合闡述了王安石的一生。紀念館中更是收藏了當代畫家為紀念館贈送的書法字畫等30多件,可謂是錦上添花。
除去王安石的向人們展示的內容,其在建築上也韻味十足,亭台樓閣,碑廊水榭,荷池曲橋,整個紀念館有着一股濃濃的書卷氣,有人説看到王安石紀念館就已經被他的文化內涵所陶醉,更別説細看其內部,那是一種歷史與時代的味道。
王安石書法
王安石是一個大文豪,不僅在政治上有着頗高成就,在文學上的造詣也很高,不僅精通詩詞歌賦,其對書法也有一定的研究。王安石書法以一手飄逸而著稱,而這飄逸正好是題壁的要求。但是王安石書法到了一定時期與在一定程度上被黑化了。
王安石書法作品賞析
王安石變法是歷史上著名的變法失敗的典型案例,變法人就是以王安石為首的這一部分新法推行者。在變法過程中,王安石用人不當,剛愎自用,最終導致變法失敗。變法這段時間,雖然解決了國家的財政危機但是百姓的損失也是巨大的,在變法過程中王安石太過於急於求成。見過王安石書法的人常常將書法作品與政治舉措相提並論(是指王安石政敵),認為王安石書法太過於急躁。但是這並不能掩蓋王安石書法作品好的一面。因為世人對於王安石的成見已經很深了,以至於對關於王安石作品一概都是排斥的,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説都是不公平的。
世人對於王安石書法的評價是“忙”,王安石書法是從楊凝式那邊學習而來,而且作品以題壁居多,題壁作品對於技藝的要求頗高,所以不僅需要技術更是需要勇氣,而王安石就是這樣一個有魄力的人,將作品展覽於世。
但是可惜的是王安石書法真跡現在已經絕滅了,很多人都無緣見到王安石書法的真跡,但是從各個文獻資料中可以瞭解到王安石書法有其精髓之處也有可批判之處,這不就是書法帶給後人取長補短的意義麼。
歐陽修與王安石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無論是在政壇還是文壇都有其的足記,其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參與攥寫了《新唐書》《五代史》等作品,也是古文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歐陽修畫像
王安石也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位列唐宋八大家,其在政治上推行了著名的王安石變法,在文學上創作了大量的千古佳作,可謂是文壇巨匠。
王安石早期文學受到歐陽修的大力贊言,歐陽修非常欣賞王安石的文學作品,在早期歐陽修對於王安石的幫助是很大的。歐陽修曾經提攜過王安石,所以兩人交往甚密,不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文學上,兩人都是互相切磋互相學習。
到了晚年,歐陽修的政治思想過於保守,而王安石的政治主張則趨於前衞與創新,所以歐陽修成為了保守派,反對王安石變法,而王安石則是新法的擁護者及推行者。兩人政見不同,可謂是政敵,但是在政治上的分歧並沒有對他們造成影響,兩人的關係可謂是亦師亦友。
但是另有説法是兩人關係惡劣,歐陽修反對變法,多次上書朝廷要求終止青苗法,兩人關係惡劣,王安石對歐陽修是深惡痛絕。
但是不得不否認早期歐陽修對於王安石的影響是很大的,特別是在文學創作上,但是兩人的關係至今也説不清楚,畢竟已經過去千年。這千年之結在如今也已釋懷了吧。
北山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詩人,一生中作品頗豐,曾留下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千古名句。《北山》就是王安石作品中一首有名的七言絕句。整首詩短短28個字,雖然言簡但是意賅,語言樸素,情感真摯,將詩人那種渾然天成的超脱情懷展現的淋漓盡致,這首作品中詩人的神離塵寰,詩人的心無掛礙都得到了很好的抒寫,整體基調閒適而安逸。
北山王安石配畫
引原文:
北山輸綠漲橫陂,
直塹回塘灩灩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
緩尋芳草得歸遲。
鬱鬱葱葱的北山倒映在水塘裏,水塘水悄悄上漲,不論是塹溝還是池塘,都泛起了波光。我坐着久久不離開,悠然閒得的數着飄落的鮮花。我慢慢的走着尋找着尋芳草,回到家已經很晚了。
《北山》這首詩創作於1084年,也就是王安石的晚年時期,這時候的王安石已經從政壇退下,開始了他的隱居生活。春天的時候王安石到北山遊玩,剛好下完雨花朵飄落好不美麗,王安石陶醉於這個美景中久久不能離去,從而寫下了這部作品來頌揚大自然。
細觀整首詩,發現詩中的山有情,水也有情,落花有情,人也有情。詩人看着這滿目的美景,看着這誘人的山水,他流連忘返,駐足觀賞,他就這樣坐着數着落花也能過一下午。這種日子是何等的閒適與安逸。
《北山》作品文路很清晰,前面兩句是寫景,用詞細膩工巧,後面兩句是情語,情感自然流露。將靜態的景物寫動,寫活,這就是王安石作品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