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居民收入的增長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更高層次的素質教育產品呼聲強烈,需求明顯上升。這一前提下,素質教育領域成為競爭藍海。營地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新形勢,順勢而起,並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營地教育
美國營地協會的定義是:一種在户外以團隊生活為形式,並且能夠達到創造性、娛樂性和教育意義的持續體驗,通過領導力的培訓以及自然環境的薰陶,幫助每一位營員達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靈方面的成長。
簡單來説,營地教育是一種體驗式教育。營地是一個由全體青少年和導師、活動空間、大自然所組成的“體驗式”社區,通過團體遊戲、工作坊和團隊合作,引導青少年探索自我、挖掘潛能,鍛鍊創造性思維,完善情感感知力,培養勇於探索的精神和服務社會的心。
國外營地教育發展現狀
營地教育在發達國家十分普及。資料顯示2011年美國6~12歲青少年營地教育活動的參與率為63%,13~17歲青少年營地教育活動參與率為62%,且項目涉及眾多,如遠足、山地自行車、露營、滑雪、皮划艇、攀巖等。
日本將野外生存能力視為青少年必備的一種生活技能,建立了專門的訓練基地。
新西蘭將“野外生存生活”內容列入課程,其認為,營地教育給學生髮展個人的社會技能,使學生在户外變得充滿活力、安全的進行活動,以及保護和關注環境等提供了機會。
美國設立了一些大規模的野外生存訓練實驗基地,參加的學生有幾百萬,都是自願參加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童子軍”組織。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比爾·克林頓、希拉里·克林頓、小布什、比爾·蓋茨等世界名人都參加過童子軍活動。
在瑞典,户外活動已經是瑞典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生活方式。更別説他們對孩子户外教育的發展程度了。瑞典政府甚至為了方便公民享受大自然,通過了一項名為“Allemansrätten”(自由通行權)的立法來保障人們接近大自然的公共權利。這項立法保障所有公民在不打擾別人生活的情況下可以進行任何户外活動,包括露營、滑雪、划船等。
俄羅斯經濟雖然不景氣,但人口僅有1.5億的俄羅斯目前共有55000個營地,他們把營地看成是培養未來接班人的重要手段。
現在,營地教育被定義為一種相對於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社會教育模式,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補充。一些帶孩子參加過營地教育的父母説:“營地是一個沒有圍牆的學校,家長和孩子在這裏能夠得到共同的成長。”
這些年來,中國的家長帶着孩子去全世界旅行,已經是一種潮流。在逛過了名勝景點,看膩了教堂,看累了博物館之後,很多家庭開始把孩子送到營地之中。
沒有圍牆的學校--營地教育 為何如此受歡迎?
營地教育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瞭解自身、瞭解社會的創新式學習環境。營地教育以能力培養為核心,通過不同營會課程引領青少年實踐、培養、發展、提高核心能力;融入跨學科的知識和多樣的文化元素,激發青少年的學習興趣、拓寬知識的邊界……
1.讓孩子享受樂趣
營地是創造快樂的地方。經驗豐富的營地導師們懂得如何在現有設施的條件下創造有趣的活動。導師們會把沉悶的課堂、枯燥的勞動變成有趣的遊戲,讓你的孩子樂在其中,這是營地的魅力。
2.強調自我調節能力
好的調節能力是從小培養的, 那些需要他人激勵的、有些內斂的孩子,營地是一個絕佳的環境,讓他們去嘗試一些新的、甚至是之前不敢嘗試的事情。而這種嘗試會帶給他們更大的勇氣去嘗試人生中更多的新事物。
3.這裏有直接的體驗式學習
在營地所有的項目設計都是基於體驗式的學習,通過實踐孩子會得到第一手的經驗,這些經驗會在今後的日常生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活動中我們通過營員承擔責任來增加互動、通過更積極的參與和集體努力他們也享受共同的結果,雖然不是每次實踐都能帶來好的回報,但是實踐總能給我們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因為這都是量身定製的學習,發現自身的更多潛能和可能性,進而使孩子在情感上、體力上和智力上有更多的提升。
4.嘗試成功並且變得自信
在營地中,孩子可以拋開學業競爭和社交競爭的壓力,拋開好學生和差生的傳統定義;在營地中,有無數的活動等孩子去嘗試,有無數的機會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它能幫助孩子更好的建立自信。
5.培養孩子的社交技能
營會中的各種任務都在強調發展友誼和社交技能,離開家和其他孩子一起在自然環境下生活的確能夠對個人成長起到獨特的推動作用,這種體驗是無可比擬的。孩子們會學到如何更好地與他人相處,並獲得獨立解決新社交問題和挑戰的自信。無論是世界五百強企業的CEO,還是隔壁鄰居,這些技能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不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的人是不會有所成就的。
6.讓孩子走出虛擬,增強孩子現實感
當今的孩子現實感非常弱,我們的孩子從小到大一切現實事務都被替代了,他們只知道好好學習,而我們的學校很少有提供給孩子處理事務的機會。孩子在現代化的電腦世界裏生活,現實感很弱。他們在虛擬的世界感受真實,在真實的世界裏卻有虛擬感,這就是他們的特徵。所以孩子們需要換一個環境,在自然的中、在集體中、在營地來進行更多的真實體驗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