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李弘怎麼死的
李弘怎麼死的
歷史上的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內外的不少讚譽,但是身體卻是體弱多病,在675年的時候,病情突然開始惡化。沒過多長時間,死在了倚雲殿。
太子李弘
關於他的死因也是有眾多猜測,很多人都認為是武后毒殺的他,但也有説法是他因本來就病弱所以才會早夭。根據相關歷史文獻的記載,説李弘是被母后武則天鴆殺的。原因是當時的李弘深得父皇高宗的鐘愛,在被立為太子後,仁孝謙謹,禮接士大夫,受到不少朝臣的好評,有一次高宗出訪東都,並命令李弘留京師監國。後來,高宗因為生病不能上朝,就令李弘代理朝政。從這一切表明,看得出來高宗有禪讓太子之意。而武則天眼見兒子長大成人,害怕他奪取了自己王位,於是把派人把李弘鴆殺了。還有一種猜測就是李弘與武則天之間本來就存在矛盾,日積月累造成李弘同母後孃家人的宿怨,加深了母子感情的裂痕。從此李弘開始對抗武氏家族,作為武氏的當家人武則天當然不會容忍。
作為現代來説,很多人認為李弘並不是武則天殺害的,而是死於一種肺結核病,在古代稱之為癆瘵。裏有來自於高宗的《皇太子溢孝敬皇帝制》一書中,其中就記錄了李弘從被立為太子之後就染上癆瘵,後來又接受父君之命,帶病理政,日理萬機,從而導致操勞過度,使舊病加劇,最終病卒。所以後世人就通過這個判斷出李弘是癆瘵惡化而死。
大明宮詞李弘
《大明宮詞》這部歷史古裝電視劇,主要是以武則天與太平公主這一對母女一生權力和情感的矛盾爭鬥為主線,講述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又飽含人生力度的故事。關於裏面的人物留給人們影響最深的就是太子李弘。
《大明宮詞》中太子李弘劇照
在影視劇中的太子李弘是這樣一個男人,活得隆重而又具典雅,每時每刻利用身上的每一個熱情細胞來呈現一個帝國太子所應有的驕傲與風采。然而不知為什麼,他內心似乎盪漾着一種與生俱來像秋水般似的深刻的孤獨。他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狂熱的理想主義者,關於他的悲劇,究其原因就是他永遠搞不清楚自己的錯誤在什麼地方。在他的內心藴藏着的豐富連綿的愛意,可他的表現卻顯得頑固笨拙、不合時宜,也正是因為這樣使他的這種性格最終蜕變為一件武器,在傷害他人的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命運。
李弘,他沒有李顯的那般懦弱無能,也沒有李賢的那種狼子野心,更加沒有李旦的那種曠世脱俗,他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總是習慣把自己的前途寄託在別人身上這既是他的一個優點,但同時又是他的一個缺點,一個能夠要了他性命的缺點,面對強勢的母親,他堅持他的仁義,面對反叛的人他堅持寬容的態度,在他的世界裏,寬容與原諒是作為主線。但是他生活在王室之中,對敵人的寬容就是對自己的殘忍也是因此,才到導致了自己的好心被他人利用,從而讓自己深陷泥沼。
代王李弘
代王這個名號指的是中國封建社會王爵之一,也是中國社會使用最長的王爵,也另指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能夠替代正統王位繼承者稱王的皇帝,即名義上的皇帝,也可理解為代理皇位者。而在唐高宗時期,李弘就擔任了代王。
代王李弘劇照
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個兒子,在永徽六年時期,高宗廢除了王皇后和蕭淑妃被貶為庶人,之後改立武則天為皇后,李弘由此成為高宗的嫡長子。在同一年,李弘和他的胞弟李賢被進封為親王,李弘為代王。直到,高宗下令廢黜太子李忠的時候,才改立四歲的代王李弘為皇太子。
他自小就身為儲君,深得高宗的喜愛。有一次,高宗還曾對侍臣稱讚太子説:“十分仁孝,接待大臣符合禮節,從不曾有過失。”李弘也是很爭氣,在他早年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春秋左氏傳》,每每讀到楚世子羋商臣要弒殺君王的故事時,就會忍不住掩書嘆息。其次在他當太子期間還非常的重視治學。命令部分人收集大量的古詩文集,編纂了《瑤山玉彩》一書,深得唐高宗的欣賞和賞賜。同時還擁有“仁德”的著稱。
可惜,由於身體自小就體弱多病,在後期監國時,多是有部分官員代為處理。一次在陪帝后出宮視察時,突然離世,那時的他才年僅23歲。唐高宗得知後非常的悲痛,於是破例追封太子李弘為皇帝,可以看得出高宗對太子早逝的深深哀痛與惋惜。
武則天李弘
在中國有句古話:虎毒不食子。但是這句話也是因人而異的,作為一代女皇武則天,在成就自己一代霸王的血腥道路上,做了多少讓人記恨的事情,當然關於“吃子”也是記錄在史冊上的。
武則天與太子李弘
歷史流傳説女皇武則天親手殺死了自己的長子,不論是史書上還是現在,大多都是這樣認為的,這是真的嗎?有些爭議認為武則天並沒有殺自己的兒子,而是另有原因,這能相信嗎?孝敬皇帝李弘在二十四歲就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卻留給了後人無法破解的謎團。
年僅24歲的李弘在跟隨父母一同視察的期間,突然暴斃,至於其中的原因,也不得而知。但是在史書記錄上,像諸如新舊《唐書》、《唐會要》等書,均表明李弘是被他的母親武則天鴆殺的。這樣的觀點似乎也很受大眾的認可。縱觀歷史,從武則天一生來看,她喜於濫殺無辜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若他與自己兒子之間的關係一旦破滅,殺害自己的親生孩子也是有着極大可能的。
追溯到那時的歷史,當時的李弘當太子時深得父皇高宗的鐘愛,他仁孝謙謹,禮接士大夫,受到不少朝臣的好評,後來高宗出訪東都,並命令李弘留京師監國。後來,高宗因為生病不能上朝,就令李弘代理朝政。這一切跡象表明,看得出來高宗有禪讓太子之意。而武則天眼見兒子長大成人,害怕他自己奪取王位,於是把派人把李弘鴆殺了。還有一種猜測就是李弘與武則天之間本來就存在矛盾,日積月累造成李弘同母後孃家人的宿怨,加深了母子感情的裂痕。從此李弘開始對抗武氏家族,作為武氏的當家人武則天當然不會容忍。
李弘墓
恭陵是中原地區建造的帝王陵中保存相對較為完整的一座,主要位於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滹沱村南,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李弘的陵墓。唐恭陵也是初唐“號墓為陵”規制下一處完整實例。
太子李弘墓遺址
關於陵園的地理方向主要是坐北朝南,整個呈現平面正方形的形狀,關於它的長寬長度均為440米。在陵園內設有有大、小兩個冢,大冢主要位於陵園中部偏西的位置,裏面的主人公是皇帝李弘,也俗稱太子冢。而小冢在大冢東北方向的一角,主要埋葬的是哀皇后裴氏,也被俗稱為娘娘冢。
關於倆個冢,都是位於陵園的正中間,同一個地方卻又不是同一個墓。形狀都是呈現長方覆斗的形狀。現在僅存的太子冢早已不是原來的樣子,關於他的這方面尺寸是:底部東西長度150米,南北寬130米。頂部東西46米,南北50米,殘高22米。由於陵冢封土是用高粘度的紅褐色生土夯築而製成,整體堅硬密實,即便是經過千年風雨剝蝕,它的高度仍僅損失5米。關於皇后冢,它距太子冢約有50米,底部呈方錐形,長和各為寬50米,上半部呈圓形,殘高約有13米。在恭陵的四周都築有圍牆,每面圍牆中部各都闢了一扇門,並以四神命名。在門外建築雙闕,四隅角築角樓。可惜如今圍牆已不復存在,只剩下了四隅角樓遺址殘存,門外雙闕之南設有御道,其兩側列置的大型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