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劉備三顧茅廬的原因
一提起劉備與孔明這兩位人物,人們不由地總會提起“三顧茅廬”這一典故,因為這一典故所包含的寓意十分深刻,至今仍能對於人們有着一定的啓示作用。
劉備像
每個典故的發生總會有着故事發生的原因,過程以及結果,歷史學家之所以要如此進行每個部分的研究,是為了更好地理清歷史故事,因而劉備因為什麼理由要三次拜訪孔明,在“三顧茅廬”這個典故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東漢時期的劉備因與曹操的軍隊在官渡一役之後元氣大敗,為了保全自己,劉備在萬般無奈之下向劉表低下了頭,投靠了劉表。然而眾所周知,寄人屋下,不得不看人的眼色,就算劉備能忍,可劉備身後的士兵們又有多少人能忍。禍不單行的事情發生在了劉備身上,劉備的謀士徐庶不得不離劉備而去,劉備身邊頓時無一謀士可用,這對於謀於大業的劉備更是一損。正是為了能夠重新奮起和求得人才,劉備便有了拜訪孔明的決定,然而第一次及第二次的拜訪並不順利,劉備沒有見到傳聞中的孔明。老天終究沒有讓劉備失望,終於在第三次,劉備拜訪到了孔明,獲得了孔明這位謀士。
劉備三顧茅廬的原因不外有三,一是戰亂四起,自己無處安身;二是身旁無一謀士可用;三是求人才的心十分熱切。正是有了原因,才有了結果。而事實也證明,三顧茅廬為劉備日後的壯大埋下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筆。
三顧茅廬背景
在向劉禪提出北伐建議的書中,諸葛亮曾提到劉備曾三顧茅廬拜訪自己的事情。劉備身為一方的君主,能降低自己的身份以求能人相助自己,不論是誰,都會為之所動容,諸葛亮也不例外。劉備這份虛心求賢才的誠意,怕是擁有萬千軍隊的曹操所不能及的,也是孔明先生願意傾盡全力襄助劉備,甚至於在日後扶助劉禪。
三顧茅廬像
史料上對於三顧茅廬這個典故,多多少少有着些許的記載,從這些史料記載,我們不難看出三顧茅廬發生時的歷史背景。三顧茅廬發生在東漢末年之時,準確的説法應是發生在公元二零七年至公元二零八年之間,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是會跨年呢,難道是記載有誤。其實是因為劉備在最後一次拜訪孔明時是在次年的昔年後,因此才有如此記載。在三顧茅廬之前,劉備因不敵曹操麾下大軍,大敗於官渡,不得不投靠劉表。然而更令劉備喪氣的是,自己有力的謀士徐庶不得不離開自己,自己的身邊忽無一人可用。後來從他人口中,劉備悉知了孔明這一能人,為了求得孔明的相助,劉備便有了三顧茅廬這一舉措,這也是三顧茅廬發生的背景的由來。
正是因為當時的背景以及劉備的虛心,這才使得孔明助得劉備取得一席之地,終成三國之勢。現今仍有不少後人仍在繼續研究三顧茅廬發生時的背景,也是因為有環境造就人和決策這一説法。
三顧茅廬的主要內容
一聽到三顧茅廬這個詞我便耳熟能詳,但我只是瞭解一個表面的膚淺的意思,就是蜀漢黃帝劉備三次去茅草屋去邀請諸葛亮來指導他的軍事作戰策略部署。然而前兩次都被諸葛亮拒絕了,第三次才成功請到了諸葛亮。然後在仔細查閲資料後,又對這個故事有了進一步詳細的瞭解。
三顧茅廬像
三顧茅廬的主要講的就是劉備經過徐庶的暗示,告訴他在一個地方有個軍事人才,但他從來沒有出來參加過戰爭,整天過着悠然自得的生活。徐庶説如果大王可以得到這個人才,便可以幫助大王統一天下。由此可以看出這個人是有多厲害,哪個大王聽了不會動心。於是劉備第二天便出去前去諸葛亮的家中,不巧的是,諸葛亮恰好出去遊山玩水了,劉備問他的童子先生什麼時候會回來,童子説他也不知道,先生回家沒有固定的時間,這次劉備只好遺憾的回去了。過了幾日他又和手下帶着禮物前往諸葛亮的茅草屋,這次依舊沒有見到諸葛亮,諸葛亮正好被朋友約出去了,劉備甚是遺憾,他留下了一封信便走了。新年很快到了,在過完新年後,劉備又準備出去前去諸葛亮家了,這次可是冒着風雪前往,可見諸葛亮對他是多麼的重要,不惜一切。這次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諸葛亮終於在家中了,然而此時諸葛亮正在睡覺,他只好等着了,不久,諸葛亮醒來了,和劉備進行了一番交談後,同意跟隨劉備前去指導軍事策略。
三顧茅廬是真的嗎
對於很多事我們都感到懷疑,拿《三國演義》中最典型的一個例子“三顧茅廬”來説吧,很多人都覺得諸葛亮在被劉備重用之前只是一個在南陽耕種的學者而已,怎麼會受到劉備這樣的大人物的三次邀請呢?或許這只是作者在寫這篇作品時為了去美化故事中人物的形象而編造的故事而已。也有人對這件事的真實感到深信不疑,因為這個故事曾經多次被人們引用而且歷史資料中也有所提及。
三顧茅廬圖片
關於三顧茅廬最早的記載,諸葛亮在出徵之前所寫的文章“出師表”,其中詳細描述了劉備為邀請諸葛亮出山幫助其輔佐天下而三次到他所在的住處討論此事。其次就是陳壽的三國志中的“隆中對”也是對三顧茅廬這一事件持肯定態度,同樣認為此事是真的的還有著名詩人李白和杜甫,他倆均在自己的詩中提及過三顧茅廬這一事件。
但在類似《魏略》、《九州春秋》等類似的史書中又有記載説是諸葛亮是自己推薦自己的,而並非是劉備三顧他於茅廬之中,甚至次數高達三次之多,因為在中國古代漢語中三次除了單指三次之外還有多次的意思,所以可能還不止三次。關於這一説法有些人確信無疑,他們覺得魏略之類的史書態度更嚴謹,史料更豐富所以對於三顧茅廬的真假問題到現在為止都是文人學士們爭論的問題,也將是往後人們研究《三國演義》的重點所在。
三顧茅廬的道理
諸葛亮,這位劉備身邊的能人,為了國家的強大耗盡了自己畢生的精力,他的故事經常為人所傳頌。然而諸葛亮之所以願意竭盡全力為劉備出謀劃策,與劉備“三顧茅廬”有着密切的聯繫。
三顧茅廬像
三顧茅廬,三顧的意思是指三次前往拜訪,茅廬則意思是指諸葛亮當時所居住的地方,也就是説劉備三次前往諸葛亮所居住的地方拜訪諸葛亮,也正是因為這三次的誠心拜訪,使得諸葛亮感受到了劉備誠心邀請人才,有耐心,能堅持的性格,若天下真為其所得,他會是一位愛護百姓的君王,是自己可以選擇相助的君主。
三顧茅廬的故事雖小,其中卻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深得為人所深思。劉備能三次誠心前往拜訪諸葛亮,説明了劉備求才若渴,虛心求教,甚至不惜放低自己的身段而求得賢良之才。事實證明,劉備此舉的確為蜀國帶來了一位傳奇性的人物,對蜀國的安定具有一定的歷史性作用。而諸葛亮這位深居在山中的能人也因此深受感動,為了回報劉備的伯樂之情,諸葛亮將自己的一生都用在了蜀國的壯大與統一之上。
在日常中,人們常用“三顧茅廬”這個詞説明這樣一個道理,身為領導者要懂得愛惜人才,對於有才幹的人要不恥下問,不惜放低自己的身段,才能獲得人才的相助,以此來獲得更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