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唐代賢相李泌,因才思敏捷辦事穩妥而聞名於世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經典

大家好,我們的吃貨新天地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李泌,字長源,長安人。唐代賢相。李泌以才思敏捷,辦事穩妥而聞名於世,肅宗李亨為忠王時兩人就是好友,但李泌卻拒不接受玄宗李隆任命的官職,堅持以乎民身份同李亨交往。李亨對李泌非常尊重,從不直呼其名,只稱“先生”。後來由於楊國忠的作梗,李泌離開京城,到穎陽隱居。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玄宗在逃往西蜀的途中將太子卞-穸留下統領大軍馬討伐安祿山。李亨遂北上靈武,建立後方基地。李泌聞立即起程趕到靈武面見李亨,李亨大喜過望,與李泌並馬而行,同榻而眠,人小事情都與李泌商議,而且是言聽計從。李亨打算任命李泌為右相,李泌説:“陛下把我當作朋友,比當宰相要高貴多了。就不必勉強了吧。”李亨見他態度堅決,也只得作罷。何並沒有死心,沒過多久,就乂任命李泌為侍謀軍國、元帥府行軍長史。李泌仍舊堅辭。李亨説道:“我不敢強迫你做我的以子,u是希望你能幫我度過難關,等到賊人平定,你愛幹什麼就幹什麼,我絕不過問。”此時李亨已正式登基成為皇帝。李泌無奈,只好同意。
李亨將軍國大政通通交給李泌掌管。李泌坐鎮中央調兵逍將,提拔重用了郭儀,李光弼等一大批才華出眾能征慣戰的文臣武將,將已成傾頹之勢的時局穩定下來,設計分散了安祿山的兵力,使唐軍將其各個擊破,乂消除了李隆基與李亨之間的嫌隙,避免了一場內部的權力之爭。757年10月16日,安慶緒率殘部逃離長安,唐軍即將取得後的勝利。李泌卻在此時再次向李亨請求歸山。在這之前,反攻大局已定的時候,李泌就曾多次提出辭職,都被李亨拒絕。如今,絕世的榮華富貴已經是唾手可得了,他卻舊話題。他説:“臣遇陛太早,陛下任臣太重,臣功太高,跡太奇此所以不可留也。”李亨見他實在堅決,只好同意,命人在衡山中修建房屋供李泌使用,並給予三品官員的俸祿李泌歸山雖然有很多原因,但他與李亨有師友之份,又深得倚欺。卻將到手的富貴、榮耀、名譽、恩寵棄如敝履,這種灑脱,已足以使所有熱衷功名的知識分子感到羞愧。
762年李亨去世,代宗李豫即位。奸相元載和宦官魚朝恩認為自己對平定安史之亂立有大功,不滿朝廷對他們的待遇,是聯絡回紇和吐蕃發起叛亂,剛剛穩定不久的局勢重又混亂起來,雖然元載和魚朝恩的叛亂被郭子儀鎮壓下去了,但李豫面對錯綜複雜而又動盪不安的政局一籌莫展。在這種情況下,他想起了李泌。想任他為相,但李泌堅辭不受,經過多次召請,李泌才於778年入京朝見。見到李泌,李豫萬分感慨,説道:“經過了八年,好不容易才殺了元、魚二娀,否則幾乎難與你相見了。”李泌説:“陛下既知道羣臣中有奸庋之徒,就該早點除掉他們,正是因為你對他們太過寬容,才使國家到如此地步。”
779年,李豫死,德宗李適即位,實行“兩税法”,改革經濟,裁減藩鎮,引起節度使大規模的武裝叛亂,加之吐蕃和南詔對唐邊境不斷侵擾,大唐又已處於內外交困,風雨飄搖之中,李適決定起用李泌來收拾殘局。李泌這次不再拒絕,而是臨危受命,出山為相,採用“結回紇、大食、南詔共圖吐蕃”的方略,瓦解了吐蕃聯盟,解除唐西南邊患。
當時奸相盧杞處處討好李適,藉機排斥異己,滿朝文武都知道他不是好人,可李適死活不信,他説:“盧杞忠清強介,人們都説他奸邪,我怎麼覺不出來?”李泌説:“人人都説盧杞奸邪而陛下單單不覺其奸,這正是盧杞奸邪的地方。陛f若是察覺,又怎麼會有建中之亂?”783年即建中四年九月,李適令涇源兵五千救襄城,部隊忍飢冒雨路過京城時,盧杞不撥給軍餉糧草接濟,引起士兵譁變,李適被迫逃往奉天李適説:“建中之亂,是術士讓我移駐奉天,這是天命,不是盧杞能辦得到的。”李泌説:“天命,別人都可以説,唯獨國君和宰相不能説。君相原本該是創造命運的人,他們若再談命,那還要禮、樂、刑、政幹什麼。”李泌崇信道教,但卻反對迷信鬼神,主張政教分開,這種真知灼見可謂別具一格。
清代史學家章學誠曾説:“李泌身仕三朝,對每一朝的皇帝都能説出別人不敢説的話,真是奇士。”而他讓人驚奇的地方還不土這些,他將絕世榮華棄如敝履,歸隱山林,一奇;國家分崩之時卻臨危受命出山輔政,一奇;身歷三代,代代倶是昏君,為政之難比諸葛亮、王猛、姚崇、宋璟等名相要難十倍,卻能力挽狂瀾,乂一奇。再加他出色的行政才能、組織才能、外交才能、軍第才能,和對宗教信而不迷的清醒態度,無不使人歎服。中唐時期,如果沒有了李泌,定會是另一種景象。789年李泌病逝。之後,大唐王朝如一匹脱繮的烈馬,疾速奔向深淵。
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及時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