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發現鮮卑族女戰士遺骸,花木蘭再現新佐證

美國和蒙古國的考古學家,近期發現了兩名古代鮮卑女戰士的遺骨,骨骼狀況表明她們“弓馬嫺熟”,剛好也正是《木蘭詩》成文的時代,似乎印證了這部中國史詩的歷史真實性。

美國媒體報道,研究人員説,這兩位女性約存在於公元147年至552年之間,即東漢桓帝建和元年至南朝梁承聖元年年間,這段時期是東漢末年到南北朝,歷經三國亂世到五胡亂華,是中國大分裂的動盪時期。

蒙古國發現鮮卑族女戰士遺骸,花木蘭再現新佐證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考古學家克里絲蒂?李和雅哈達?岡薩雷斯已經在中國和蒙古工作了16年,她在蒙古國北部鄂爾洪省的一處考古遺址持續發掘,在一處家族墓地中發現了這兩名女戰士的遺骨。

在過去的4年間,李與她的同事們分析了該地點29座墓葬中的遺骨,其中16位男性、10位女性,另有3人無法判斷性別。發現在鮮卑族部落,男女都善長騎馬與射箭,顯然男女都要一起捍衞家園。

李補充説,許多歷史學家都認為《木蘭詩》最有可能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北方,因為詩中的用詞以及兵役制度,都傾向於北朝,比如“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這反映兩件事:第一,兵役制度是家户徵丁,這不是南朝的做法;第二,“可汗”是最高領導者,顯然是塞北遊牧部落的首領。

蒙古國發現鮮卑族女戰士遺骸,花木蘭再現新佐證

李告訴媒體,她的研究,佐證了前人對《木蘭詩》的發現。李解釋兩位女性為何是戰士的原因,她説:骨骼上有明顯的大塊肌肉附着處,這是此人很健壯的特徵,她們善於騎馬。另外拇指也有重複運動的痕跡,顯示經常挽弓射箭。

通過科學鑑定兩名女戰士的年齡,一名超過50歲,另一名年齡約為20歲,不知她們的關係為何,但很可能是上流精英階級,因為她們雖然會騎馬射,卻沒有作戰受傷的痕跡,也許是部落貴族女子,不需參與戰鬥,但她們仍然將騎射技能練習的極好。

該研究尚未發表在相關期刊上,論文原定於4月中旬在美國的人類學協會年會上發表,但是該大會因新冠病毒疫情而被取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81 字。

轉載請註明: 蒙古國發現鮮卑族女戰士遺骸,花木蘭再現新佐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