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杜牧號什麼
杜牧因為晚年時候居住在長安南樊川別墅內,所以後人多稱它為“杜樊川”,杜牧號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樊川,是西安城南的一片平川,在少陵園和神禾園之間。清澈見底的湧河貫穿其中,就像一條綠帶向西飄去,河岸兩旁時常是百花齊放,光鮮亮麗,絢爛奪目,有阡陌交通綠樹成行的秀麗。
樊川居士 杜牧
隨着季節的變化,兩岸的風景也讓人覺得秀色可餐,鳥語花香加上莊稼特有的成熟氣息,醉人心脾。
西邊的神禾園丘陵狀的地貌,看上去起伏如畫;東邊的少陵園,有村民在那裏安家落户,村舍相連,一派農家風光盡收眼底。兩原之間,有古色古香的寺廟坐落,寺廟裏的塔高聳入雲,直指青天,讓人們不由的產生追思之情。
樊川是西漢名將樊噲的封地,杜牧居住在此地,留下了不少傳奇的詩歌和故事,杜牧自謂“樊川翁”,還將其的著作命名為《樊川集》。樊川自古就就風景秀麗,加上唐代推廣佛學,這裏興建起許多寺廟,後來又在此處修建了杜公祠,讓原本美麗的樊川井上添花。
樊川美景四季各異,春季最美,樊川在春天的時候,楊柳剛剛吐綠,麥田的正趕上生長的時節,桃花綻放讓整個世界一片緋紅,令人迷醉,流連忘返,也難怪杜牧晚期會選擇生活在這裏,試想忙碌了一天,有這樣的景色陪伴,身邊陣陣花香,不覺讓人忘記了疲憊,忘記了憂愁。
杜牧和誰並稱小李杜
李商隱和杜牧一起被稱為“小李杜”。小李杜之於唐朝的作用我們不禁要拿來與盛唐時期的大李杜作比較,如果説李白、杜甫兩人開創了盛唐時期時期詩歌的巔峯,那麼李商隱和杜牧絕對可以算是,能在晚唐沒落的詩歌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的存在。
李商隱
李商隱生活的時代正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候,社會動盪不安,統治者不再開明,百姓也大多對唐王朝不抱希望,李商隱出生在一個小官宦世家,家中不算沒有一點背景,所以也自然踏上為官從仕的道路。
但是即便如此,李商隱小時候還是過着貧窮的日子,再加上自己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但是李商隱堅持求學,16歲的時候他的文章被白居易賞識,之後接受了一些培訓。
李商隱感情細膩他的詩歌風格穠麗,尤其在描述一些愛情生活的時候,李商隱的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的情感獨到,女子看了會想要有戀愛的想法,男子看到也能回憶起曾經琴瑟的時光。
這就讓很多讀者對李商隱的愛情生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人們紛紛要問究竟是經歷怎樣的紅塵往事,才能寫出遮掩柔情似水的情詩,其中藴含的情感沒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閲歷是表達不出的。
李商隱被稱為是唐代後期最傑出的詩人,他受李賀的影響很深,有人給出李商隱的地位僅次於李杜的評價,的確他詩歌的風格獨特,後人很少又能模仿的。但是李商隱除了詩歌意外的成就則很少被提及。李商隱作為小李杜被後人銘記是歷史的選擇,是唐代詩歌發展的必然。
金谷園 杜牧
《金谷園》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在路過金谷園的時候觸景生情,面對殘破不堪的廢棄園林,詩人想起了金谷園過去的繁華,過去的景象讓人不敢相信如今的一切。
金谷園 杜牧
繁華的過去如今卻成為一片荒蕪,連一點生的跡象都沒有,想到過去的鑼鼓喧天,門庭若市,人們富足的生活在這一片土地上,但是時局的變動,王朝的更替,讓這裏的繁華遭到毀滅,過去的美好如今香消玉損,留給我們的只有無限美好的過去,但我們卻看不到嶄新的未來。
再看這廢園中的情景吧,我們不得不感嘆時代的變遷,如此的滄桑,最終只是影響到小小的人類,流水和過去一樣潺湲,春草也和過去一樣綠的惹眼。似乎原本的景物絲毫不把人類這種毀滅性的變遷放在眼裏。
正當詩人流連與春草和流水的遐想,聽到東風送來鳥的啼叫,若是滿園春色,這啼鳴無疑是對盛狀的奏曲,但是眼前的悲涼確實在讓人聯想不起,也無心聽聞。夜幕降至,加之傍晚略顯涼意的春風,在詩人耳中的鳥鳴早已失去了那一份期待,帶來的是無盡的悲涼。
就連那盛開的花瓣也因為此刻的悲情落下枝頭,原本春天特有的生氣,在這片廢墟中着實十倍掩蓋了吧,萬物的死寂也許也是息息相關的吧,百花會爭奇鬥豔是因為想要展現自己,如今落花無情,應該是對眼前的悲涼毫無感覺,生無可戀了吧。
詩人用落花比喻當時盛世的落寞、沉寂,用景物抒發自己的悲情,景中有人,景中喻情,意味深長,引人深思。
江南春 杜牧
《江南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詩,詩中描繪了江南的春光,展示了江南煙雨濛濛亭台樓閣的景色,迷人的江南在作者筆下更加讓人心旌搖盪了,短短四句詩有意象有景象,有動有靜,江南的美被很好的展現出來。
江南春 杜牧
詩的一開頭,作者就向我們展示了江南景色的秀美,幅員遼闊的江南,黃鶯在歡快的啼叫,綠樹簇擁着紅花。依山傍水的村莊城郭,迎風招展的酒家,都給人一種江南水鄉的寧靜致遠之美。
從詩的前兩句可以看出鶯鳥鳴叫,酒旗飄舞應該是晴天,但這兩句又有寫道煙雨,原來只是因為江南的陰晴不定,作者這裏用了特殊的表現手法,很好的把握了江南山重水複的特點,詩的前兩句只是介紹了在青山綠水的相襯下,江南的美麗,但只能描繪出江南春天明朗的一面。
所以作者又加了一筆,本來就迷霧重重的寺院在作者筆下,變得更加深邃,這一層朦朧讓江南更具韻味。
關於《江南春》是不是有借古諷今的意味有很大爭議,有人説之前帝王對於佛教的崇拜程度僅限尊敬,但到了杜甫所處的年代,有些惡性氾濫,杜牧有點反佛教思想,認為杜牧倒數第二句就是在表達自己對統治者迷信佛教而措施了很多治國的好機會,用現在統治者因為沉迷佛教而大興土木修建寺廟。
也有人説,這只是對江南美不勝收的風景的讚美,變現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杜牧反對佛教,但不能説他討厭佛教建築。
旅宿 杜牧
《旅舍》是一首五言律詩,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描寫旅途艱辛和對家鄉思念之情的一篇詩歌。全詩的第一句就點明瞭全詩的意境,籠罩着濃濃的悲情,在旅店中獨自一人居住,讓詩人回憶起過往愉快的時光,滿滿的都是思想之情。
旅舍 杜牧
第二句在詩人看到周圍悲涼的景色後,愈發覺得悲切,獨自一人點一盞寒燈,茫茫夜色卻只有這一點星火與自己相伴,不過那微弱的温度是不是在安慰詩人,耳旁不時傳來孤雁的鳴叫聲,想必它是和我一樣,獨自來到這一方陌生的土地,想起往事,傷心的啼哭吧。
原本憂傷的情感加上景物的陪襯,似乎寒上加寒,第三句更是讓人覺得肝腸寸斷,本想借什麼途徑傳達自己濃濃的思鄉之情,但無奈連做夢夢到的機會都沒有,寄出的家書也不知道何時才能送到,待到家中長輩看到,怕已是物是人非,家人會不會擔心,會不會也在思念着自己。
全詩最後一句,詩人用明快的色調描繪出家鄉的一派繁榮景象,似乎是想通過記憶的殘片,從這困擾自己的悲傷中走出來,全詩情感濃厚,感人肺腑,真切動人。
《旅宿》是在杜牧被外放到江西的時候所作,我們能體會作者的情感,刺史的詩人離家已久,正想要會故鄉看看,卻被告知外放,天命不可違,詩人強忍着悲痛踏上離家越來越遠的路途,獨自居住在旅館中,連個可以説話的人都沒有,在悲涼的夜晚,想要通過回憶家鄉的過去來擺脱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