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劉邦,從小小的亭長成長為與霸王項羽分庭抗禮的人物,自有其過人之處。
他文不及張良蕭何,武不及樊噲韓信,卻能夠號令羣雄,這是他的過人之處;命懸一線做小人時做得小人,凱旋高歌要大度時放得下小恩小怨,最終得到了天下,這也是劉邦的過人之處。出身低微,年近50還能與24歲項羽平起平坐稱兄道弟,這更是劉邦的忍耐和智慧。
眾人都認為項羽在烏江自刎後,劉邦就坐擁天下,安心享樂了。其實不然,項羽死後,劉邦還做了一些列非常聰明的事,而這些事才是為他的江山更穩固了幾分。
垓下之圍,漢軍唱起楚歌,楚軍退也不得進也不得,十面埋伏之下只有項王一騎絕塵,殺出重圍。烏江邊的項羽百感交集。
項羽以江東區區三千子弟兵,至百萬雄兵,天下大業在手,偏偏兵敗烏江。將士們讓項羽渡江逃走,項羽卻以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為由,自刎於烏江邊上,死前留下一句“天之亡我,我何渡為!”。烏騅馬不忍離去,只在一旁低鳴長嘶,項羽英雄一世,終究是落得個身首異處。
《史記》將項羽的死寫得很悲壯,因此後人一直尊崇項羽而貶斥劉邦,然而對此《資治通鑑》卻不以為然,司馬光引用揚雄《法言》裏面的話,評價道:
“漢屈羣策,羣策屈羣力;楚憞羣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負。天曷故焉!”注:劉邦採用眾人的力量,而項羽卻憎惡採用眾人的計謀,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失敗,還抱怨是上天要亡他,實在是自我安慰!
見項羽一死,漢軍蜂擁而上,爭相肢解項羽。
原來劉邦曾下軍令,拿下項羽人頭者,封萬户侯賞千金。這些原本懼怕項羽蓋世氣概的漢軍,見項羽氣息已絕,英勇不再,便大肆爭奪項羽遺骸。漢軍之中一片狼藉,庸庸碌碌的士兵因踩踏,甚至導致數十人傷亡。
劉邦自然未想到會產生如此後果,不過見到項羽屍首已經被分成了五塊,只能信守諾言,給爭奪者封地賞賜。劉邦看見項羽遺骸,心中大為震撼,這個人就是當年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當年的霸王項羽是何等的霸氣——少年時便力能扛鼎,24歲時便率數十萬大軍抗秦。
現而今,項羽身首異處,可憐一世英雄竟為豎子所辱!劉邦一路之上悶悶不樂,他想起了自己給將士立下的軍令:得項羽首級者賜千金、封萬户。沒想到項羽居然欣然赴死,如此慷慨悲壯,令他冷汗淋漓。
在項羽生前,兩人是見即眼紅的大敵,可敵手死後,卻有為其感到無比的惋惜。
劉邦一行來到魯地,這是項羽最後的城池,也是一座由儒生守衞的城池。漢軍兵臨城下,而魯地城門緊閉,只有琅琅書生傳出。
“天下至剛莫過於柔”。
老子所言不虛,劉邦平生最看不起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儒生,他經常罵儒生為“豎儒”,可是今天他卻選擇了放下武器,應魯地儒生之願,為項羽舉辦一場盛大的葬禮,並且下令赦免所有項羽舊部。
“斬草除根,以絕後患,大王三思。”看到劉邦竟動了惻隱之心,賬下將士們都很是着急。昔者,秦始皇滅六國時就是遺留了眾多六國貴族,以至於埋下隱患。秦二世時期的暴政點開了陳勝吳廣這顆導火索,隨後各地六國遺族紛紛崛起,秦王朝就此倒塌。
斬草除根這些都是歷史上真真正正發生過的事情,漢軍將士們都懂,劉邦自然不會不懂。
可劉邦依舊不為所動。種種過往皆浮現在眼前,假也好真也罷,劉邦此時悲痛難忍。他端着項羽首級,讓魯地百姓最後一次瞻仰了項王遺容。而後,劉邦以君王之禮,為項羽下葬。面對着蓋世英雄被肢解的遺骸,劉邦不能自已,嚎啕大哭,又以兄弟之儀為項羽舉哀,其情懇切。
魯地士人見之無不動容,勝敗乃兵家常事,干戈即止,既往不咎。劉邦當下赦免所有項羽舊部,屬下都恐怕他是縱虎歸山,但是劉邦心意堅決。
至此,劉邦深得天下之心,終成漢家基業440載。劉邦的嚎啕大哭,劉邦的大赦天下,到底是真還是假,這一點很難去揣測。真也好,假也罷,歷史都不會再重演。不知當年太史公在記述這段故事時,是什麼感想?
自秦王嬴政出遊起,兩人的喃喃自語便初見端倪。“取而代之”的項羽是何等英武?而暗自羨慕的劉邦是如何畏畏縮縮?當年項羽在鴻門宴上對劉邦的仁慈,致使劉邦先走一步,攻入漢中為王。歷史就是如此巧妙,不為任何人的意志所動搖。
劉邦一介小吏,最終能夠亡秦滅楚,他的過人之處不得不讓人深思。即便他在逃亡路上拋妻棄子,即便他以父親要挾項羽共分一杯,即便他在太史公的筆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流氓。然而,天下終究是姓了劉,而不是跟隨鉅鹿破50萬秦軍的項羽姓項。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評價項羽的失敗時,稱其為“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
以力征服,這顯然是不夠的。
在項羽死後,劉邦善待其舊部以及魯地的儒生,併為項羽舉辦了盛大的葬禮,在這一點上就體現了劉邦寬大的胸襟。如若劉邦羞辱項羽的屍體,屠戮魯地的學子,殘殺項羽的舊部,那麼就會給之後埋下怨恨的種子,劉邦或者其後人必將如芒在背,惶惶不可終日。
緊要關頭,能夠顧全大局冰釋前嫌,這就是劉邦異於常人的地方。劉邦在項羽屍體旁流下的眼淚,是真情流露也好,是深謀遠慮也好,終究是制止了一場爭端。
因此,劉邦在穩操勝券之後,就必須對天下發散出一個“仁義”的信號。名聲一旦傳開,哪個有才華的人不想來投靠?
也確實如此,劉邦在埋葬過項羽之後,很快就做了一系列的行動,來打造自己的人設。
例如《資治通鑑·漢紀三》中記載:“兵不得休八年,萬民與苦甚。今天下事畢,其赦天下殊死以下。”再比如,劉邦登基之後立刻頒佈了一道很“賊”的詔書(原文篇幅比較大,下面為部分內容的大意):
原衡山王吳芮,當初力抗暴秦,率領其部族之兵,從百粵出發,橫掃贛、湘、桂一帶,威鎮江南,建有大功。然而項羽卻只將他立為藩君,並且侵奪本屬於他的封地。如今朕改封吳芮為長沙王。原粵王無諸,在粵國世代供奉自己的祖先。然而暴秦卻侵奪了他們的故土,使得粵國的子民無法祭祀祖先。後來無諸率領領閩中的軍隊,加入諸侯討伐秦朝的聯軍,在攻滅秦朝中立下大功,本該恢復故土以及祖先的祭祀,卻被項羽廢黜不予封立。如今朕封無諸為閩粵王,統轄閩中一帶,恢復祭祀。
為什麼説這封詔書“賊”呢?
就是因為劉邦在給自己建立人設的同時,一起否定了秦朝以及項羽。他不僅要自己做好人,還要連帶着將秦朝與項羽的過錯都點了出來。無非就是想表達一個含義:壞人都讓秦朝與項羽做了,而我大漢劉邦,才能夠在這亂世中給大家一個公道的明主。
如此一來,誰還會反他?誰還會反漢?以此換來了大漢440年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