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的兒子結局如何
劉表為荊州刺史,白手起家,空有漢室宗親之名,憑藉自己的能力掌控荊州,將荊州治理的井井有條。但為人生性懷疑,不能任用有才之人,流失了很多能人,官渡之戰中立場中立,為保全自己坐觀天下之變,目光短淺,被毛澤東評價為“虛有其表”。
劉表畫像
劉表晚年時未能妥善處理後代問題,致使子嗣之爭,劉表的一生有三個兒子,其中關於他的幼子劉修的歷史記載較少,劉修字季緒,官至東安太守。世人對劉修的評價是認為他絮絮叨叨不值得理會,且文采不及他人卻好誹謗他人之作,實為不屑。
劉表的長子為劉琦,因其貌同劉表十分相似遂甚得劉表寵愛,但因劉表寵愛繼室蔡氏,加上劉琦之弟劉琮迎娶蔡氏侄女,遂得蔡氏喜愛。故蔡氏常在劉表耳邊道劉琦壞話,使劉表疏遠劉琦。
因此劉琦深感孤苦無依十分無奈遂向諸葛亮求助,後聽從諸葛亮意見在外而居,後劉表病逝,劉琦趕赴家中卻被蔡瑁阻擋不能見,甚感悲痛。此時劉表以表明讓劉琦繼承自己位置,但被蔡瑁等人阻止。後劉琦投劉備,為荊州刺史,次年逝世。
劉表的次子為劉琮,因兄長失寵,加上繼母蔡氏的影響深受劉表喜愛,遂產生與兄奪取荊州繼位之爭。後劉表病逝,劉琮在蔡瑁等人幫助下,繼承父業。但時逢曹操南下,劉琮被勸降,投入曹操門下,劉表長達二十年的荊州統治由此完結。
三國劉表
劉表為東漢末年名士,羣雄之一,為山東人,其身長八尺,少時知名於世,善談時政評論名士,為“八俊”之一,後任北軍中候、荊州刺史,在荊州統治長達二十年,為人優柔寡斷,生性懷疑,但為自保堅守其中,目光短淺。
劉表畫像
劉表字景升,為漢室的宗親,少年時曾在當時名家王暢門下學習,且因才能出眾,而與當時同樣才能超羣的幾位才子合稱為“八俊”。因劉表身材高大英俊、儀表堂堂且有學識便被當時的掌權者何進舉薦提拔為北軍中候。
當時地方動盪不安,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遂上級便提出這個問題為了改正地方官員為非作歹,殘害百姓的行為,便選拔清廉而又威望的官員前去地方鎮守為州牧,因此劉表被任命為荊州刺史。
此時劉表空有一紙文書卻無實際之勢,加上荊州此時無首,各地豪強均爭相搶奪,遂劉表單槍匹馬入荊州,根據蒯氏兄弟的建議,打壓各地豪強,安定民生,漸平定荊州。
後逢袁術和孫堅來擊,兩軍交戰襄陽,孫堅敗,遂劉表不被袁術打擊,此時劉表又向漢獻帝進貢又和袁紹來往,氣走心腹鄧羲。
後逢曹操和袁紹交戰,劉表為保全自己,隔岸觀戰,立場中立,以觀天下之變,錯過良機致使曹操勢力大漲。公元208年,劉表因寵愛蔡氏造成子嗣奪嫡,同年病逝,次子繼位不過一個月便投降曹操。
劉表殺孫堅
劉表初入荊州,時逢荊州各郡守大亂,局勢紛亂,劉表單馬入宜城得蒯氏兄弟和蔡瑁等謀士相助,得以控制住荊州。後在各郡守之主聯手討伐董卓之時並未加入聯軍,但卻為了保衞地位暫時示好袁術。
劉表畫像
且説孫堅所佔據的領地荊州乃是割據的重要地勢,遂有袁術等人慾奪之,但是劉表廣納賢士,得以充實部隊,擴展了軍事力量,於是袁術便派遣孫堅前去攻打劉表。面對這個情況,劉表派黃祖應戰,駐守在樊城一帶。
孫堅率軍來襲,雙方首次交戰中孫堅大敗黃祖,將黃祖節節逼退,圍困劉表至襄陽城內。遂劉表暗中派遣黃祖連夜出城前去調集各路援軍,在他欲率軍欲回襄陽城時被孫堅擊敗至硯山。黃祖帥率部隊逃進硯山,孫堅緊追不捨,被黃祖事先埋伏在樹林中的部隊亂箭射死。
因此劉表射殺孫堅之事告一段落,孫堅已死也使得袁術不得再輕舉妄動,斷了袁術盤踞南陽的願望。由此間接造成了孫堅和劉表的匡亭之戰,正好不僅除去了袁術覬覦荊州的野心也正好能使曹操的軍事力量削敗袁術的軍事力量。
袁術離開荊州之地,減少了對荊州的軍事威脅,也進一步的鞏固了劉表對荊州的統治權利和地位。
劉表手下
劉表統治荊州之時,與當時以剝削百姓、殘忍治世的亂世梟雄不同,他十分推崇儒家的基本思想理念,故其治理之道以仁愛和中用為主,遂劉表的手下有一羣賢能之士,對待賢士劉表是毫不吝嗇,據記載當時投奔劉表的學士超過千人。
劉表的遊戲形象
傅巽,是為博學多才之人,且十分擅長分析形勢,在劉表佔據荊州之時依附之,傅巽不僅擅長分析形勢且擅長鑑人,在荊州之時,看出龐統的才能且能成為輔佐豪傑的影響,遂指引了龐統投靠劉備,遂而聞名。在劉表病逝後,逢曹操南下,為劉琮分析形勢而降曹。
劉先,博學之才,精通寒假典故,能言善道,不畏權勢,是在劉表手下為別駕之職,在官渡之戰中曾勸降曹操,不為劉表採納,後劉表逝,隨劉琮降曹操,官至尚書令。
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少便有才,常得權貴驚歎其才華,後依附荊州劉表,但因其貌不揚,身材瘦弱不得劉表器重。王粲不僅才華出眾,記憶力也很驚人,且博學多才,見識頗廣。
尹籍,是為才思敏捷之人,不僅能隨機應變且能言善辯,與劉表為同鄉,年輕時便跟隨他,常與劉表來往,後劉表病逝便追隨劉備。
劉表手下奇才眾多,但都不得劉表賞識和重用,其中還包括劉巴、向郎等人,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劉表推崇的中庸思想,導致他們均不得重用,因此喪失眾多人才。
劉表墓
劉表為魯恭王的後代,漢室宗親,年少時頗有文采得以聞名,後得到蔡瑁等荊州之地的名士的支持得以平定荊州,成為實力雄厚的荊州牧。在公元208年之時,逢曹操南下荊州,劉表不幸發病去世,屍骨未寒,其次子便舉州投降。接下來讓我們來對劉表墓進行更多的瞭解吧。
劉表墓平、縱剖面圖
關於劉表墓的最早記載為《水經注》,該書在其中記載了劉表墓的具體位置和劉表夫妻屍體之貌,還記載着墳冢和祠堂之狀,後在《三國志》中也曾提過劉表之墓,當時劉備率軍經過襄陽之地,曾匆忙拜謁劉表墓之事。
而在《三國演義》中將此事進行了更生動的演繹,那時劉備抵抗曹軍,劉琮已投降於曹操為其所用,而劉備為了改變其意,便在劉表墓旁哭訴,欲借劉表之魂以此爭取最後的努力。
劉表墓在1994年時被髮掘,進行檢測發掘劉表墓曾被經歷過至少4次的盜墓行為,且被完全破壞了,但得知該墓地在襄陽城外500至800的距離,全墓室長達近20米,墓地至地表深達6米,從其規格可發現這是一座高於兩千石官吏的墓葬。
劉表之墓是為夫妻合葬墓,是劉表同前妻一同下葬,其下葬後得到襄陽民軍的紀念,便倚墓址而修建了祠廟,從唐朝以來,劉表祠堂從襄陽城外“被遷移”至城內。據考察發現,襄陽城曾經歷過秤址變遷,是因為漢代修建縣城便使得襄陽城位置和規模得以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