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怎麼知道李鴻章有資質的?
李鴻章最初能拜入曾國藩門下,並非完全靠他的本事,更多跟家世有關。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跟曾國藩是同年進士,兩人有科甲情誼。這層關係是李鴻章得以拜入曾國藩門下的基礎。
不過,僅靠這個,肯定是完全不夠的。對於還未成名的李鴻章而言,曾國藩無疑更看重他的資質秉性。當然,一個人的資質秉性可分多方面。即便是那些看着毫不起眼的人,也有自己特殊的本事。
清朝時,如果想踏上仕途,科舉資質很重要。這一點李鴻章天賦頗高。李鴻章18歲考中秀才,三年後被安徽廬州府保舉國子監讀書。國子監是清朝最高學府,對培養人才有極為特殊的意義。
不過,晚清的時候,國子監可花錢入學。所以,很難搞清楚李鴻章到底是靠自己本事入選,或者是靠家族買到國子監讀書。
同年,李鴻章因家書催促入北京,準備參加第二年的鄉試選拔。在路上的時候,李鴻章還留下“丈夫隻手把吳鈎,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慾封侯”的詩句。
到北京後不久,李鴻章以晚輩身份拜遏曾國藩。這是兩人真正見面的開始。這段時期內,李鴻章跟曾國藩學的更多是考科舉的本事。
李鴻章説過:“未第時,嘗以年家子從文正習制舉文。” 四年後,李鴻章以二甲進士的身份考入翰林院,中間僅有一次鄉試失敗。在過去的科舉場中,能以這個年齡獲得如此高的成績,已經極為少見。
考入翰林院後,李鴻章常到曾國藩身邊請教。這都是曾國藩可以瞭解李鴻章的過程。不過,對於李鴻章的辦事能力, 曾國藩並未有太深的瞭解,因為沒有實際的事情可供參考。事實上,在李鴻章任翰林後不久,曾跟隨父親到安徽辦團練,抵抗太平天國的軍隊。
只不過,當時都是勝少敗多。再加上年少得名,頗為氣盛,跟同僚不和。無奈之下,李鴻章想去投奔曾國藩。
李鴻章的長兄當時在曾國藩的麾下負責糧餉,他又是曾國藩的學生。可是,李鴻章到曾國藩麾下後,就被晾到一旁,沒有得到理會。
某種意義而言,這是曾國藩對李鴻章的考驗,看是否誠心留下,也是為打磨他身上的習氣。李鴻章找了曾國藩身邊的幕僚一番活動,才入了湘軍大營。
剛入營時,李鴻章仍然保持自己過往的習氣,跟湘軍大營格格不入。湘軍慣例,曾國藩每天很早就會召集幕僚,一起吃飯。李鴻章早飯時間會比較晚。所以,他以頭疼為理由,拒絕前往。
沒過多久,曾國藩又派遣差役巡捕前來,明確告訴李鴻章,要等到所有幕僚一起到以後,才一起開飯。李鴻章只好匆忙穿上衣服前往。
在吃飯的時候,曾國藩沉默不言,只在吃完以後,説了一句話:“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處所尚唯一誠字而已。”這句話説完後,曾國藩就離開了。
至此以後,李鴻章身份的驕慢習氣被打磨許多,做事也更為謹慎。不過,此時曾國藩對李鴻章只是有打磨歷練的意思,仍沒有準備讓他獨當一面。
留在軍營的李鴻章開始給曾國藩處理文書工作。對軍營來説,文書內容實際上常常包含了許多機密事件。
而且,李鴻章留在曾國藩身邊,可以很好學習曾國藩在處理公務和為人處世上的本事。曾國藩自創辦湘軍以來,在為官做事上就大有變化,頗有門道。
曾國藩對李鴻章也十分滿意。他評價道:“少荃天資於公牘最相近,所擬奏諮、函批,皆有大過人處,將來成就非凡,或竟青出於藍未可知。”
可見曾國藩在與李鴻章的共事過程中,已經感覺到這個青年人也許將來是個可造之材。李鴻章後來曾説過:“從前歷佐諸帥,茫無指歸,至此如識南針。” 但是,在李鴻章跟曾國藩的共事過程中,也並非完全一帆風順。
當時曾國藩曾打算彈劾李元度。李元度也是湘軍幕僚,因守徽州不力,導致湘軍兵敗。從另一面來講,曾國藩認為李元度又投靠浙江巡撫的傾向。所以,他向朝廷上奏,導致李元度被罷官。
實際上,在曾國藩彈劾時,李鴻章曾表示反對,曾國荃也表示反對,可曾國藩還是執意彈劾。後來李鴻章還跟左宗棠、沈保幀等人聯名,保舉李元度重新任職。
這件事讓曾國藩跟李鴻章的關係鬧掰,李鴻章獨身一人跑到江西賦閒,整整待了一年,幾乎沒做什麼事。這件事對曾國藩觸動很大。實際上,曾國藩後來也悔悟,認為李元度雖然治軍本事一般,卻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賢者。
李鴻章的勸阻,也是站在曾國藩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且,李鴻章離開曾國藩軍營後,並沒有投奔其他人。
要知道,翰林出身的李鴻章,又有軍營磨礪的經歷,到哪都是香餑餑,不愁沒有職位。李鴻章的種種實際行動,都讓曾國藩對他的品性更加了解。
所以一年後李鴻章重入曾國藩幕府,得到器重,很多重要大事,李鴻章都參與謀劃佈局。讓他到前線參戰,跟隨曾國荃上陣,後來又參與安慶戰役。
既有軍功,又有磨礪。有了這些,才有後來李鴻章成為淮軍統帥,逐漸踏上政治舞台中心的結果。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