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蘇芬戰爭,蘇聯頂着惡名還得不償失斯大林幸虧打了這一仗

對於歐洲直至整個世界,1939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當年3月,德國兵不血刃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這距離德意英法四巨頭簽訂慕尼黑協定僅過了五個多月。希特勒當時曾指天發誓“對歐洲再沒有其他領土要求了”,事實一再證明,英法拙劣的綏靖政策根本滿足不了德國人日益增長的胃口。

其實,從出兵萊茵非軍事區到兼併奧地利再到吞併捷克蘇台德,希特勒在不停試探英法的忍耐度。德國人對這兩個老對手太瞭解了,不到萬不得已,一貫奉行歐陸均勢的英國不會率先與德國爆發衝突,而沒有英國“作伴”,只會嘴上叫囂的法國人根本不足為懼。

果然,對自己在20年前精心孕育的捷克斯洛伐克亡國,英法最終接受了這個事實。全世界都看得出來,德國接下來將對誰動手。此後,英法開始兵力動員,擺出一副為了“底線”不惜一戰的架勢。也是,作為另一個一戰後“復出”的國家,養育波蘭更是傾注了英法大量心血。

歐洲大陸戰雲密佈,東方的蘇聯自然也感受到戰爭的腳步越來越近。這一年斯大林60歲,這位最高領袖清楚,蘇聯的最大威脅來自德國,而這個如日中天的第三帝國正是在50歲的希特勒領導之下。雖然對手小自己十歲,老謀深算的斯大林也不敢有一絲一毫的輕敵思想。

挑起蘇芬戰爭,蘇聯頂着惡名還得不償失斯大林幸虧打了這一仗

到了8月,歐洲和遠東地區發生的兩件大事表明蘇聯的運氣還不錯。在遠東,蘇聯和日本爆發了諾門坎戰役,朱可夫不負斯大林重託,率軍以高效的空地協同和猛烈的優勢火力將日本人打得連哭帶嚎。經此一戰,試探“北進”可行性的日本人算是死了心了。

諾門坎硝煙未散,萬里之外的莫斯科傳來震驚世界的消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了。正與蘇軍死拼的日本人徹底懵了,德國人這是唱的哪一齣?就這樣,斯大林左手拿槍對日本人,右手拿橄欖枝對德國人,一直困擾蘇聯的兩線作戰危機解除了。

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拉開二戰序幕。當月17日,斯大林一聲令下,60萬蘇聯紅軍越過蘇波邊境直撲寇松線,可伶的波蘭不到一個月就被瓜分殆盡。波蘭戰役後,德國轉向西線開始籌劃法國戰役。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雖簽訂的熱烈隆重,但斯大林和希特勒都清楚,這不過是一張紙,能起到的作用最多是延緩戰爭到來。利用德國與英法在西線打“靜默戰”這一段時間,蘇聯開始緊鑼密鼓構築東方戰線。

在斯大林構想中,自北向南的東方戰線從北冰洋到黑海縱貫歐洲大陸,蘇聯西部邊界將向西推進300-400公里。擁有如此廣袤的戰略縱深,蘇聯在以後的對德戰爭中才能迴旋自如。藍圖勾畫好了,接下來就要付諸實踐,首先看蘇聯西北邊界,芬蘭很快進入最高統帥的視線。

歷史上,芬蘭一直是瑞典王國的東部領土。1700年,彼得一世通過大北方戰爭打敗瑞典,沙俄從此取代瑞典成為北歐霸主。

挑起蘇芬戰爭,蘇聯頂着惡名還得不償失斯大林幸虧打了這一仗

1809年,以首都聖彼得堡安全受到威脅為由,沙俄對瑞典再度出兵。通過一場“芬蘭戰爭”,再度獲勝的沙俄獲取大片領土賠償。戰後,沙俄在這片領土上建立“芬蘭大公國”,作為俄國和瑞典之間的緩衝國。此後一個世紀,沙俄一直對“芬蘭大公國”實施“俄羅斯化”,由此招致俄芬關係惡化和芬蘭獨立運動。

一戰後期的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趁着布爾什維克政權不穩國內一片混亂,芬蘭和其他民族地區一樣宣佈獨立。爭取獨立過程中,德國給予芬蘭一定軍事援助,試圖控制這個小國。當年底,德國戰敗投降,芬蘭相繼擺脱蘇俄和德國獲得完全獨立。

1920年2月,芬蘭與蘇俄在愛莎尼亞簽訂《塔爾圖和約》劃分兩國邊界,由於當時蘇俄正深陷蘇波戰爭,芬蘭得到非常理想的邊界:南部卡累利阿地峽距離蘇俄的聖彼得堡僅32公里,北部邊界抵達北冰洋,擁有北極圈內的不凍港——百沙摩,東部邊界也超出了大公國時期。

此後近二十年,蘇芬兩國關係一直處於敵對緊張狀態。蘇聯開動宣傳機器,指責芬蘭為“邪惡和反動的法西斯集團”,“有朝一日會再度聯合以德國為首的列強入侵蘇聯”。同時,現在的邊界離列寧格勒過近,對蘇聯安全極具威脅性。

挑起蘇芬戰爭,蘇聯頂着惡名還得不償失斯大林幸虧打了這一仗

面對蘇聯的宣傳攻勢,芬蘭也不甘示弱,一邊進行仇俄宣傳,一邊幻想獲取更多卡累利阿領土來構築“大芬蘭”。

親身經歷蘇俄國內戰爭,斯大林對這一段歷史太瞭解了。有資料表明,早在1930前後,斯大林就曾授意蘇軍制定入侵芬蘭的軍事計劃。在他看來,蘇芬邊界帶來的威脅還不止列寧格勒一處,芬蘭灣內的島嶼將成為敵人進攻蘇聯的前進基地,百沙摩的礦產將供應給極為反蘇的德國,戰略要道摩爾曼斯克鐵路也在芬蘭威脅之下。

就這樣,“芬蘭威脅論”在不同場合一再被提出,1935年,駐赫爾辛基蘇聯大使告知芬蘭總理:“如果德國與蘇聯爆發戰爭,紅軍將會秉持“前沿防禦”的原則在一週內佔領芬蘭。1936年1月,蘇軍參謀總長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發表言論:“芬蘭東部機場將可能成為德軍在反蘇戰爭中的轟炸機前線基地。

此後,斯大林多次派外交官員到芬蘭談判“駐軍”和“租借”島嶼,不知有誰撐腰,芬蘭人竟然一概拒絕了。隨着德國在歐洲的急速擴張和蘇德密約將芬蘭“划進”蘇聯勢力範圍,斯大林對芬蘭的態度越來越不能容忍了。1939年9月,斯大林向列寧格勒軍區司令梅列茨科夫下命令:“立即着手準備一個針對芬蘭人發起軍事挑釁的反擊計劃”。

挑起蘇芬戰爭,蘇聯頂着惡名還得不償失斯大林幸虧打了這一仗

1939年10月5日,蘇芬兩國在莫斯科開始就邊界問題展開談判。來蘇聯之前,芬蘭代表接到政府就此次談判定下的三大基調:任何領土讓步和駐軍要求都必須拒絕;任何讓步必須是對等的,補償也必須在外界看來是合理的;只有在極大壓力下才能就芬蘭灣的幾座島嶼讓步。

芬蘭人能想到蘇聯會開出苛刻條件,卻沒想到條件會如此的苛刻。在莫斯科,蘇聯人開門見山,就列寧格勒的安全和控制芬蘭灣入口之必要性,要求芬蘭必須接受以下條件:

一、為使列寧格勒不被芬軍重型火炮射程覆蓋,卡累利阿地峽的蘇芬邊境向西北推移40公里;

二、租借雷巴奇半島予蘇聯,蘇聯在其西部駐紮5000名士兵;

三、租借漢科半島予蘇聯30年,蘇軍在此建軍事基地,與愛沙尼亞的帕爾迪斯基基地聯合封鎖芬蘭灣出入口,蘇聯每年付800萬芬蘭馬克。

四、割讓芬蘭灣內的蘇爾薩里島、拉萬薩里島、蒂泰爾薩里島和科伊維斯托羣島予蘇聯。

五、拆除曼納海姆防線,理由為該防線“對兩國發展和平睦鄰關係不利”。

六、作為交換,蘇聯將割讓雷波拉與波拉亞維予芬蘭,兩者合計面積5529平方千米,為蘇聯對芬蘭要求的2761平方千米領土大上兩倍。

挑起蘇芬戰爭,蘇聯頂着惡名還得不償失斯大林幸虧打了這一仗

芬蘭人當然不傻,作為防禦蘇聯入侵的天然屏障,漢科半島拱手讓給對方是什麼後果?同樣為防禦蘇聯的曼納海姆防線就建在卡累利阿地峽,主動撤退自廢武功又意味着什麼?

談不攏,斯大林再沒耐心跟芬蘭人磨嘴皮子了。11月26日,就在芬蘭代表團離開莫斯科13天后,蘇芬邊界發生“曼尼拉炮擊事件”,伴隨着蘇聯義正言辭的譴責,蘇芬之間的冬季戰爭正式爆發了。

二戰中不乏實力懸殊而戰況慘烈的戰役,如果説哪一場戰役讓人瞠目結舌,那一定是這場冬季戰爭。為了對付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小國,總人口近2億的蘇聯陸續出動了一百多萬軍隊,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投入戰場,足足用了105天才得以“慘勝”。

冬季戰爭第一階段,處於劣勢的芬蘭軍隊挫敗了蘇聯紅軍優勢兵力的進攻,創造了以劣勝優的光輝戰例。迫不得已,斯大林親自重新調兵遣將並調整軍事部署,再次組織進攻才攻克芬軍防線。

挑起蘇芬戰爭,蘇聯頂着惡名還得不償失斯大林幸虧打了這一仗

戰爭過程耳熟能詳,在此不再贅述。總之,蘇軍在戰場上的拙劣表現和落後的戰術思想淋漓盡致地呈現給全世界,把這場戰爭打成了國際笑話。為此,希特勒在後來發動蘇德戰爭時就曾説:蘇聯就是一個破爛的大屋子,只要在門上踹一腳,整個屋子就轟然倒塌。

冬季戰爭期間的1939年12月14日,為懲罰蘇聯悍然侵略一個主權國家,當時的國聯將蘇聯除名,這在國聯二十多年曆史上還是破天荒的一次硬氣。可以説,為了構建“斯大林防線”,蘇聯不惜在國際社會頂着侵略惡名。

時任蘇軍總參謀部作戰部副部長的華西列夫斯基將軍後來也承認:“芬蘭戰爭是我們的一大恥辱,它敗壞了我軍在國內外的形象,許多事情都需要作出交待。”

如此説來,頂着惡名挑起這場戰爭,蘇聯真的得不償失?其實不然,雖然戰爭期間斯大林因糟糕戰況大發雷霆,但也對蘇軍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引起了高度重視並視為“寶貴教訓”。時任蘇聯外交委員莫洛托夫在後來回憶道:“多年後我才意識芬蘭戰爭的重要性,儘管從道德上來看不太乾淨,但它很可能從而拯救蘇聯免於被德國打敗的結局,使蘇軍最高統帥部和斯大林本人意識到紅軍的巨大弱點。

的確,如果沒提前在1939冬天戰爭中獲取教訓,蘇軍恐怕很難挺過1941年的冬天。應該説,幸虧有了冬季戰爭,斯大林才以非常手段彌補之前清洗帶來的“將帥不足”,一批戰術思想先進能打仗的將領迅速成長起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19 字。

轉載請註明: 挑起蘇芬戰爭,蘇聯頂着惡名還得不償失斯大林幸虧打了這一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