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司馬遷寫的詩都有哪些 司馬遷遊歷了哪些地方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經典

司馬遷寫的詩都有哪些

司馬遷留下史學鉅著《史記》,在這其中司馬遷不是單一的記載歷史史實,也會加上自己的見解以及對人物的評價,其文字表達清新躍然靈動,對人物刻畫細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司馬遷畫像

司馬遷的詩大多在其中有所體現,不過説是司馬遷的詩不如説司馬遷的名言更確切。我們所説的詩大多為五言七言的律詩。而五言七言律詩漢末才剛剛興起,其中代表的人物有曹操父子三人,但此時距離司馬遷去世已過去好幾百年,所以司馬遷的詩大多類似於名言警句。漢朝詩詞以賦盛行,並且能配以樂器演唱,被稱為樂府詩,但司馬遷的詩皆在史記文章之中文章並不能演奏,所以司馬遷的詩連賦也不能算。雖然不能把他的名言歸為詩中,但這並不妨礙名言對後世的影響,其中最著名的的莫過於那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短短的十五個字闡述了人生在世的意義,甚至我們也該捫心自問,活着是為了什麼?

司馬遷的詩可以説最讓人受到鼓舞,遠遠不止這振聾發聵的一問。其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那一段是我們上初中時老師極為推崇的一段,不光是為了在作文中取得高分,而是再告訴我們什麼叫堅強。那一段裏有周文王有孔子也有左丘孫臏,卻唯獨沒有他自己,那一句詩三百首,大抵聖賢發憤之所作也,是他對自己最後的激勵。於是,《史記》誕生了。司馬遷的詩不是五言七律,也不是宋詞漢賦。司馬遷的詩叫《史記》。

司馬遷遊歷了哪些地方

司馬遷出生在一個小康之家,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也是一個史官,家裏的條件還不錯。後來司馬談到長安區做官,就讓司馬遷到全國各地去遊歷。古人云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所以這也是司馬遷有如此成就的原因之一吧。

司馬遷

十歲的時候,司馬遷來到了漢朝的都城,長安。當時的長安可以説是非常的繁榮,國力空前強大,經濟繁榮,百家爭鳴。這個時期,張騫奉命出使匈奴、衞青霍去病又大破匈奴,文化空前的繁盛。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司馬遷能夠有豐富的見聞,激發了司馬遷寫史的興趣。

大概是二十歲的時候,司馬遷就開始了外出遊歷,史書上記載司馬遷先是南遊江、淮,就是今天的江南、淮南地區了。之後又去了會稽(今紹興),還去到了相傳是大禹葬身的九疑山。之後要到了廣西、貴州一帶的沅水、湘水一帶。之後又北上,到了山東汶水、泗水等地,在這一帶還考察了許多戰國時期的縣市等。之後司馬遷又到了河南一帶,考察舊時的梁國、楚地等遺蹟。司馬遷還去了四川巴蜀一帶,可以説是走遍了大半個中國。

也正是因為年輕時候的遊歷經歷,司馬遷收集到了民間大量的傳説、舊聞、古事等素材,為司馬遷日後的寫作積累了大量的原始材料,當然司馬遷也是對這些傳聞進行了認真摘選,沒有將那些無稽之談的話也編入到《史記》中。

漢朝史官司馬遷生平簡介

司馬遷出生在漢景帝時期的一個小康之家,從小司馬遷就在父親司馬談的指導之下學習讀書寫字,十歲的司馬遷就能夠閲讀《尚書》、《左傳》等。年長一些,司馬遷就離開了家鄉,來到了父親為官的京城,之後父親就吩咐司馬遷去遊歷天下,蒐羅遺聞古事。司馬遷遊歷了大江南北之後回到京城,因為父親的關係,在京中做了郎中。

司馬遷塑像

公元前110年,司馬談重病,彌留之際要求司馬遷能夠秉承家族的傳統,發揚祖先的事業,要接着把編撰歷史的計劃完成。在長安任職的司馬遷,在這裏結識了天下的傑士,其中包括對司馬遷影響頗深的董仲舒和孔安國。董仲舒對司馬遷的影響,在《史記》中也都有體現。董仲舒的公羊學主張的有道伐無道的思想,是《史記》中反暴的基礎,而公羊家崇尚的讓、尚恥之義也成為了《史記》中衡量褒貶歷史人物的主要道德標準。

公元前99年的時候,李陵自請五千步兵,涉單于庭以寡擊眾。但是李陵行軍至浚稽山時,遭遇單于突襲,援兵久久未到,匈奴越聚越多,李陵最後彈盡糧絕投降匈奴。羣臣皆聲討李陵,但是司馬遷卻與眾人不同,説李陵是個愛國的人,他以五千之數殺敵一萬多,雖然戰敗投降,也有可能是想找機會回報漢朝的。但是後來李陵沒有歸漢,於是司馬遷也被定了誣罔罪,按律當斬。但是司馬遷以腐刑贖身死,在此之後,司馬遷揹負屈辱,完成了著作《史記》。


司馬遷在貨殖列傳講了什麼

《貨殖列傳》是司馬遷的《史記》中的一篇,出自列傳的第六十九卷。這一卷是專門記敍那些從事“貨殖”活動的人物的,貨殖的意思就是利用貨物來進行生產與交換,從中求得利益的活動。可以説這卷是專門記載有傑出貢獻的商人的一卷列傳。

司馬遷畫像

在司馬遷的自序中,也向人們闡述了寫這篇列傳的動機和意圖,主要是想要介紹過去那些富商們致富的方式。全文記錄了從春秋時期開始到秦漢以來的一些大商賈,比如范蠡、自貢、白圭等。通過描述這些成功的商人們的言行、事蹟等,以及當時著名的商業城市、包括生產情況、和經濟發展特點等諸多方面內容,來闡述他們的致富方式,並且表達了司馬遷自己關於經濟方面的一些思想,一邊後人能夠觀摩學習。

在《貨殖列傳》中體現了司馬遷超前的經濟學思想,司馬遷認為商業的發展和經濟都市的出現都是自然順勢之下的產物,人都有追求財富的本能,又有為了其實犧牲財富的能力,因此在這兩種本能之下構成了人類社會的自然經濟發展。

司馬遷還指出了政府不應該過多的干預民間的市場經濟的發展,要相信人民的力量,首推道家的“天道自然”。還主張整個社會農虞工商並重,並使得這些行業能夠相互依賴,相互牽制,已達到共同發展的狀態,司馬遷能夠注意到社會自然經濟並對此提出自己的觀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司馬遷的經濟意識也是十分超前的。

司馬遷屈原列傳講的是什麼

司馬遷編寫的《史記》包涵了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和七十二列傳。司馬遷屈原列傳便是其中一傳。説到司馬遷和屈原的關聯,除了司馬遷當年去過屈原投江的地方,更多的關聯是由後人為他們聯繫在一起。

屈原畫像

魯迅曾説過《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離騷作為古詩文學當中的最高成就,將史記提到如此高度,是後人對史記的完全認可。因為史記不僅是一部史詩鉅著,更是一部文學的散集。司馬遷的無數名言警句皆出自史記當中,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

司馬遷屈原列傳當中司馬遷沉痛的表達對屈原的敬佩,也許當司馬遷漫步在汨羅江畔,細細感悟當初那個直言進諫卻不被認可的無奈心情,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真不知道這是一種幸運還是不行,當屈原在江畔悲壯的慘然一笑,所有的複雜化做滾滾浪花,最終消失。一江春水不僅能帶走了憂愁,還帶走了一位偉大的詩人。

司馬遷與之相比應該是更加不幸,屈原投江去世卻最後留下傲骨氣節。若不是史記還沒有完成,司馬遷忍受宮刑後必然也會一死了之。有人説死是可怕的,但是每天經受肉體與精神雙重摺磨的活着更加可怕。司馬遷屈原列傳是歷史的巧合,也是你們偉大的必然。總之,不論史學還是文學,我們終會記住那句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學家司馬遷之死揭秘

司馬遷的死史書上沒有明確的記載,死因沒有被記載,連死年都存在很大的疑問和爭議,這其中也有許多可以討論的空間。

司馬遷介紹

班固在《漢書》中為司馬遷專門寫過一篇傳記,但是在這篇傳記中也沒有記載司馬遷的死亡原因和日期,以至於後世對司馬遷的死充滿了疑惑,也使得司馬遷之死成為了一個千古謎團。但是坊間也流傳着幾個關於司馬遷死因的説法,可以從中判斷一二。

第一種説法是司馬遷是因為在給任安的回信中,出現了埋怨的語句,被漢武帝知道之後就下令,秘密處死司馬遷了。這個説法中存在很大的漏洞,首先我們能從報任安書書中發現,司馬遷並沒有寫什麼埋怨的語句,表達的是自己沒有把話數清楚,而導致了漢武帝的發怒。而且後來漢武帝為司馬遷平反,還重用了司馬遷,讓司馬遷擔任了中書令一職。要是漢武帝下令殺了司馬遷,如此反覆無常的人,又怎麼能做皇帝呢?

還有一種説法是司馬遷因為自己的史記能夠公開,為世人所知而高興致死的,這個説話中實在有太多的漏洞,就不再贅述了。另外一種説法是司馬遷退居故里,頤養天年,最終無疾而終。這個説法在韓城市司馬遷祠內《翟邑侯重修太史廟記》碑文可以查證。

因為司馬遷的死沒有被明確的記載,而且坊間又有許多的傳聞,因此司馬遷之死到現在還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