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亞共榮圈這一概念,最早由日本政府在1938年的宣言中首度提起。二戰全面開始的第二年,也就是1940年,時任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在一次講話中,再次提到大東亞共榮圈這一概念。那麼,大東亞共榮圈的範圍具體包括哪些國家?包括的而是中國、印度、朝鮮半島、南海羣島、印度支那、澳大利亞、 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主要在亞洲大陸,但是真正回顧二戰時,我們不難發現,儘管日軍的鐵蹄幾乎橫掃亞洲,但是有這樣一個國家卻倖免於難。
二戰日軍橫掃亞洲,卻唯獨和此國結盟,戰後搖身一變譴責日本罪行。有人以為説的是印度,首先,其實日軍並非沒有打過印度,只不過第一關英帕爾戰役就通關失敗,損失慘重,自覺印度不適合作為目標,至少短期內不適合攻打,遂放棄。除了擔心戰線拉得太長,也因為印度當時是英國殖民地。
至於那個和日本結盟的亞洲國家,鮮少有人知道,它就是泰國,泰國在二戰時期的存在感並不強,當時的泰國在做什麼呢?原來是和日本法西斯沆瀣一氣去了。日本鼓吹的大東亞共榮圈的主張對於泰國而言充滿誘惑力,和其他被日軍征服並劃入大東亞共榮圈的國家不同,泰國是積極而主動地自願接受這樣的區域劃分的。
其實在這之前,西方早就提出希望泰國可以選擇中立,直到日本為了拉攏泰國,促成泰國和法國成功簽訂割地條約,為泰國爭取了利益,才讓泰國在1941年成為親日國家。就這樣,後來主動接受大東亞共榮圈的主張也顯得順理成章了。二戰時泰國幫了日本不少忙,包括充當日軍物資的補給站,幫着日本打中國美國等同盟國。有意思的是,作為日本的幫兇,泰國在戰後並沒有受到懲罰,反而搖身一變換了一副嘴臉,譴責起日本的侵略罪行來,還向日本索要戰爭賠償。恐怕當年的日本也是被泰國這樣牆頭草的盟友氣得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