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學,同時有三個校長,看民國時最牛高校,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校長
西南聯大
1937年11月1日,為了躲避戰亂,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這三所中國頂級大學,在長沙組建了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後來輾轉到昆明,並改名為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是我國教育史上的奇蹟,儘管只存續了八年零八個月,卻培養出8位兩彈一星元勳、2位諾貝爾獎得主、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00多位人文大師和170多位兩院院士。不過,這都是後話。
▲西南聯大正門
國立西南聯合成立後,遇到了第一個大問題:誰當校長?
當時南開大學校長是張伯苓、清華大學校長是梅貽琦、北京大學校長是蔣夢麟,三所學校合併,校長肯定是三人之一。
三人都是享譽海內外的大教育家。論名氣,張伯苓最大,被稱為教育泰斗;論官職,蔣夢麟最高,曾作過南京第一任教育部長;論精力,梅貽琦最年輕,是難得的教育界後起之秀。
▲三位校長
國民政府也不知道應該讓誰當校長,於是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讓張伯苓、蔣夢麟和梅貽琦三人,組成常務委員會,共同管理學校。誰説了算,三位大神自己角逐。
年齡最大的張伯苓知道,如果三個人共同管理,肯定是會出問題的,於是主動退出,前往重慶,將管理職權全部交給蔣、梅二人。
▲學生下課了
在走之前,張伯苓將自己戴的一塊表給了蔣夢麟,意思是蔣夢麟全權代表他。並告訴自己的學生梅貽琦,梅最年輕,可以多出些力。
其實,張伯苓這麼安排已經很明顯,自己讓權,助蔣夢麟成為實際上的校長。
不過,蔣夢麟覺得梅貽琦年輕有為,自己也學着張伯苓,離開昆明,當起了甩手掌櫃。所以,在辦學期間,主要是梅貽琦在主持校務管理工作。
▲梅貽琦
梅貽琦沒讓另兩位前輩失望。當時正值抗戰期間,不但物資極度匱乏,而且還經常有空襲侵擾,條件之惡劣難以想象。
首先梅貽琦需要解決的就是吃住問題。他親自到各級管理部門申請撥款,搞關係,打感情牌,只要能給學校資金,怎麼都行。在當時的條件下,全校師生都能有安身之所,有教學場地,絕對是一個奇蹟。
▲聯大學生在做實驗
當時的物價飛漲,貨幣貶值,通脹嚴重。於是,梅校長建議給教師的工資以實物形式支付,還派遣專人到周邊採購大米,保證教授們的温飽。
同時,梅校長還帶領師生自主生產,增加收入。
▲梁思成設計的茅草房宿舍
梅貽琦的辦學理念非常超前,他認為大學的核心在於教授,所以西南聯大與原來他管理的清華大學一樣,實施"教授治校"制度,而且教授們的工資都非常高。
所以,當時國內學術界諸多頂級學者,紛紛投奔梅貽琦。陳寅恪、傅斯年、聞一多、朱自清、葉企孫、吳大猷、馮友蘭、金嶽霖等大家,都加入了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圖書館
後來的西南聯大,創造了我國教育界的諸多紀錄,被稱為"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峯"。
其實梅貽琦的"教授治校"理念,張伯苓、蔣夢麟兩位並不完全贊同,但也正是因為他們充分相信與放權,才能讓西南聯大,載入史冊,成為不可逾越的高峯。
冷翰
出品
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