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咸豐皇帝只活了31歲?只因有這三個壞習慣,到現在很多男人還有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經典

從秦始皇初稱帝,到清朝末帝溥儀告別皇帝的身份,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的皇帝近四百位。這其中長壽者不少,諸如明太祖朱元璋活了70歲,大清的乾隆皇帝活了89歲,就連唯一的女帝武則天都享年81歲。
可這四百多人中短命的也不少,漢惠帝劉盈和明熹宗朱由校只活了23年,宋哲宗趙煦和清世祖福臨只活到了24歲,而最年幼的漢殤帝劉隆去世時甚至不滿週歲。
而清世祖大概不會想到,自己二十四歲染上天花憋屈逝世就算了,兩百年後,愛新覺羅家居然出了個瘋狂"作死"把自己在三十一歲就"作"沒了的。而這位氣煞清世祖的,便是愛新覺羅·奕詝,即咸豐皇帝。
咸豐帝也曾是一個有志向的好青年。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1850年2月25日),在經歷了與情同胞弟的皇六子奕訢共爭皇位之後,四皇子奕詝被病中的道光帝正式冊立為皇太子。當天中午,剛剛安排好後事的道光皇帝就駕鶴西歸。十二天後,奕詝正式即位,以第二年為咸豐元年。

在即位之初,這位尚未加冠的年輕皇帝就想清洗軍機處。可就在他諸事親躬,裁撤軍機大臣時,洪秀全在廣西掀起金田起義,太平天國迅速崛起。因此年輕的咸豐帝不得不一面與朝臣較量,一面派兵與太平天國較量,分身乏術。
幾年過去,朝廷的軍費是大把大把地支出,天平天國卻沒被鎮壓住。而內憂未解,外患又到來。
咸豐六年(1856),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於此,咸豐皇帝不得不離開北京去往河北承德避難。

正如茅海建先生所言:"咸豐帝奕詝當了11年的皇帝,沒有過一天安生的日子……內憂外患,遍地硝煙"。從幼稚到逐漸成熟,咸豐帝都一直面對着動盪的社會。他曾有一腔意圖"平天下"的熱血,但卻沒有實力與世界抗衡。所以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情通報之中,咸豐帝任憑他的熱血漸漸變涼。

當他漸漸放下自己身上帝王的重擔的時候,咸豐帝就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到了享樂一事上。且他的嗜好,最主要的也就三樣:美酒、美色和鴉片。
這些愛好當然不會被寫進《清史稿》和其他正史。但是在野史和私家筆記之中,咸豐帝的這三大愛好早就不算是什麼秘事。"咸豐季年天下糜爛,幾於不可收拾,古文宗以醇酒婦人自戕"。"文宗嗜飲,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內侍或宮女遭殃"……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適度飲酒於身心而言都有好處。可咸豐帝煩惱太多,所以從借酒消愁發展到了酗酒。飲酒這件事一旦過度,那就容易損傷肝臟、胃部和神經系統。但咸豐帝此時根本無心關注這些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只顧着在無力感溢出的當下藉着酒精緩解自己的壓力,甚至在酒後放縱自己做出傷害別人的暴力行為。

光有美酒咸豐帝還覺得不夠,他還沉迷於美色。他寵幸的美人有很多,其中比較出名的便是"四春","傳有四春之寵,皆漢女,分居亭館,所謂杏花春、武陵春、牡丹春、海棠春也。"而後來舉世聞名的慈禧太后,在此時也被稱作"天地一家春"。
酗酒和縱慾,這兩樣加在一起就足夠慢慢拖垮一副健康的軀體。所以在逃出京城之前,咸豐帝就已經"旦旦戕伐,身體久虛,遇壇廟大祀,常常因腿軟恐登降失儀,遣恭親王代。加以軍務棘手,外患交乘,遂患吐血之症"。而即便身體已經"亮起紅燈",咸豐帝還選擇了一條離死亡更近的道路——吸食鴉片。

在逃出北京的時候,咸豐帝病弱的身軀經過長途跋涉變得更加脆弱。此時他也意識到自己沒辦法再酗酒或縱慾,所以他乾脆又給自己發展了個看戲的愛好。
沒了酒精帶來的極樂世界,咸豐帝便一邊吸着他口中的"益壽如意膏"(即鴉片),一邊在虛擬的戲劇之中尋找安慰,甚至到了"一日上午已經清唱了,而仍傳旨今日晌午還要花唱"的地步。

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十四仍傳諭'如意洲花唱照舊',十五日病又增,但仍治事如常,如意洲花唱亦照舊"。十六日,這個在酒、色、煙、戲之中幾乎忘了帝王身份的帝王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盡頭,將搖搖欲墜的大清之廈留給慈禧和一眾大臣。

咸豐帝不是什麼做帝王的奇才,沒有出眾的政治才能。但他這樣一個帝王偏生活在亂世,不得不經此折磨。而他選擇的路,酗酒、縱慾和吸"煙",每一條都能讓他活得更加痛苦,讓他的人生更加短暫。但這樣不划算的喜好,偏偏直到今天也得到不少人的青睞。
雖説咸豐帝只有一個,但這些偏好在過度後造成的危害卻還在。咸豐帝已經故去,今人又何必再去追趕他的腳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