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聊我們中國人為何絕大部分沒有貴族精神,這篇文章很可能會引起一部分人的反感或者情緒的波動,但作為作者我只能如實的説,我們14億人當中擁有這一精神的就像是皇冠上上的明珠——那麼耀眼卻又那麼稀奇
什麼是貴族精神?貴族精神的對立面不是平民精神也不是平民文學。貴族精神也不只是貴族才會有的精神。他的對立面而是流氓精神、痞子文化。很多人聽到貴族精神會以為這一精神一定是貴族才會擁有的品格這是錯誤的。窮人也會有貴族精神
?貴族精神的的三大支柱就是:文化的教養、社會的擔當以及自由的靈魂。這一精神最早起源於歐洲的皇族中間,皇族子弟因為受到的教育比較優良,西方哲學以及思想的薰陶,這些皇族子弟的活動經過數百年的傳承而形成了一種精神,這就是貴族精神
舉個例子:2014年網上流傳出一篇文章
《杭州圖書館向流浪漢開放 拾荒者借閲前自覺洗手》,這位拾荒的老人原是中學的一位退休老教師,他退休後的主要工作就是拾荒。他每次去圖書館之前都需要將自己的手洗得乾乾淨淨生怕會弄髒圖書館內的書籍。他把自己退休的工資以及拾荒來的錢全部捐獻給正在讀書的寒門子弟,幾十年如一日,直到他去世之前只有一個麻袋以及一雙乾淨的白色球鞋。老師名字叫
韋思浩。這位老人雖然是拾荒者,但他的精神可被稱之為“貴族精神”
我們國家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已經得到提高,在不愁吃穿的前提下我們還有各種旅遊、取樂的時間,雖然相比發達國家有所差距,但也到了“比上不足比下綽綽有餘”的地步吧。這麼好的環境,為什麼我們民眾就不能養成貴族精神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中國上下五千年。真正形成貴族的時期,是在春秋戰國的600年期間。這一時期形成了中國最後的貴族。這些人都是周王分封天下時的諸侯以及他們傳承下來的後代。春秋戰國的文化璀璨程度是橫向(與同一時期世界各國)歷史中最輝煌也是最繁榮的一個時期,各種思想的並立,各種學説的興起。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局面。這些貴族們無論是戰爭還是日常的生活都有一整套嚴密的思維。例如開戰之前會給對方下好戰書,等我方擺好戰車陣以後,雙方鼓手一同擂鼓這才能開始,同時戰敗的一方只要後退一定的距離,得勝一方不能追擊,一旦追擊就破壞了規矩,會受到其它諸侯們共同的討伐,因為大家都是規矩的受益者,可一旦你破壞了受損害的則是大家
?進入戰國時期貴族開始極具減少,原因就是戰國時期的戰爭是以殺傷敵人以及奪土地的兼併戰爭,而早期的戰爭參戰的大都是貴族子弟。經過百年的廝殺,這些貴族子弟大量死在了荒無人煙的野外。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這些貴族全部消亡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形成了一個新興貴族階層以嬴姓家族為首的皇族子弟,這些人是封建地主階層的最高代表,不過這一時期的貴族需要打上雙引號,因為他們已經沒有了貴族精神只是表面上的貪圖富貴享樂,只是形而上學貴族而已。秦朝只存活了14年就被農民起義軍搞定,秦朝的貴族也消亡了。秦之後是漢,中國的封建王朝沒有一個能存活三百年以上,漢朝雖然表面上看有405年,但中間經歷了斷片,分為東西兩漢。嚴格來説也不能算一個王朝。王朝更迭的速度之快,導致了不可能形成一個穩定的貴族集團更不能形成貴族精神
第二
:孔子的《論語.里仁》裏有這樣一句話:
“
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富與貴是兩種概念。富指的是物資上的豐富,貴則是精神上的高貴。而我們今天對福貴的理解則是,有錢,有車有房,享受着高端生活,品味着最好的紅酒等等,這是我們時至今日對福貴的理解。在電影《長江七號》裏周星馳扮演的農民工拼了命將自己小孩送進貴族學校,在他認為只要小孩子進了貴族學校享受了比普通子弟高級的教育則他的小孩長大後則會有貴族精神。這實際上是錯的,小孩子總會有走出學校面對社會的一天,走到社會後他會發現,學校交的與他在社會看到的是截然不同兩種價值觀,這時候要麼他面臨價值觀的崩潰,要麼他向社會看齊以生存。所以我們對福貴理解的偏差也導致我們大部分人可能有貴族精神。這裏再插一句,貴族精神還有一點就是騎士尚武精神,我們現在的審美與這一點也格格不入
第三:
改g40年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過度強調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當然這樣沒錯)而忽視了精神文化的建設。“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話我們中國人耳熟能詳。有些人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而不顧他人的生命安全,各種奸商層出不窮。我聽過最違背道德的一句話就是
“別管其他的,你先掙到錢先,哪怕走擦邊球”
這一想法相信是我們很多人奉為經典的語錄,在追逐利益的同時喪失了基本的道德底線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裏,喜歡的話可以點個贊,不喜歡也可以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