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人的理念當中,人跟人之間是通過河流匯聚在一起,在時代並不發達古代,人們依靠的只有山路和河流,山路難走,而河流就不一樣,這種觀念點,在中國古代同樣是適用的。
隋朝隋煬帝就開鑿了大運河,唐代時期日本渡海來中國學習文化,明朝時期鄭和開創了中國的大航海時代,在這場航海時代當中,中國人走向了世界,在北婆羅洲有一條河,名為KinaBatangan,在當地古語當中直譯過來為:中國河。
這條河所屬文萊,關於文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不過在中國的記載當中,是在南北朝時期,518年,文萊國王派遣使者訪問梁朝,這是最早關於文萊來訪最早的記錄,唐貞觀年間(669年)文萊作為附屬國開始向中國進貢。
他的貢品比起其餘的附屬國都要珍貴,唐玄宗認為文萊十分富有,就賜名“婆利”此後唐宋元時期,文萊都是中國的歸屬國,文萊也在中國的幫助下逐漸強盛,直到西方開啓大航海時代。
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相繼入侵文萊,文萊政權也先後落到西方列強手上,元末明初之際,戰亂頻繁,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平定叛亂,就任命黃森屏鎮守騰衝一帶,並建造石頭城,黃森屏驍勇善戰,他在南海抗擊倭寇屢建奇功。
朱元璋就任命黃森屏出使婆羅洲,黃森屏攜帶軍隊在經過“支那巴唐岸河”發生了船難,不少的人折斷了手,“支那巴唐岸河”直譯過來就是“中國人斷手”的意思,在斷手河附近,有一個國力衰微的渤泥國,一直受到印尼和西方列強的控制。
渤泥國的國王蘇丹馬合謨沙,在瞭解黃森屏之後,渤泥國就向黃森屏請求援助,兩股力量由斷手河流域迅速發展,相繼建立了中國城、中國鎮,也就是如今的馬來西亞東部大城市哥打基納巴盧和支那魯特等城。
雖然發展了渤泥國,但黃森屏從未忘記祖國,他自己返回了明朝,他的女兒黃桂姑嫁給了第二代渤泥國國王阿合曼,阿合曼去世後,黃桂姑繼承了王位,成為了渤泥國第一位女王,但隨着明朝海禁,渤泥國也不在進貢。
等進入晚清時期,文萊先後被英國和日本佔據,直到1984年,文萊才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但文萊王室從未忘記自己是中國人的後裔,他們供奉黃森屏為始祖,更與中國建交友好。
1991年,文萊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兩國在貿易上十分頻繁,我國向文萊出口的商品主要為紡織品、建材和塑料製品等,而我國進口的商品就是原油,而且原油主要是輸出我國,要知道原油可是重要的資源,兩國對於兩國人民都給予了旅遊免籤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