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遊戲是孩子們瞭解世界的重要方式
導讀:孩子哭鬧、頂嘴頂撞、熱愛搗蛋、好鬥多動甚至厭學逃學……等很多令父母頭痛的難題,在心理專家看來這都很可能是因為孩子沒有被很好地理解,而且孩子也説不出自己怎麼回事。而兒童是如何體驗和理解世界的,這些都會通過遊戲表現出來。
通過觀察孩子的遊戲來了解他們(下):掌控生活
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孩子們的遊戲來理解他們。父母可以觀察,他們所有的無意識的願望和慾望都被投射到玩具火車、遊樂場或沙盤遊戲中。正如我在前一篇文章通過觀察孩子的遊戲來了解他們(上):願望和意圖(心理學專家告訴你為什麼兒童喜歡玩槍或玩殺壞人等攻擊型遊戲?)中提到的,孩子們玩遊戲是為了表達愉悦和被“禁止的”願望。
孩子們也試圖掌握生活中的大小事。他們必須掌握他們周圍的世界,他們的外在和內在衝突。比如,被禁止的願望就會引發孩子的內在衝突。孩子們可能充滿攻擊性,會想要傷害/毀滅/破壞,但他們不希望傷害、摧毀他們關心及關心他們的人,不想讓他們失望。他們也知道這樣做是違背常理的,也違背了父母的意願。
遊戲治療師或父母的工作是幫助孩子更輕鬆地表達他們被禁止的願望,並讓他們理解願望和行動是截然不同的。
當你能夠識別並用言語表達出被禁止的願望時,你就不會做出不恰當的行為。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會説:“我真羨慕你的新玩具/汽車/婚姻,我也想要,但我知道我不會去搶你的那些東西!” 對很多成年人來説,這些話是很難承認或很難説出口的。對一個孩子來説,培養這樣的情感力量是一個長期的目標。
(圖文無關,伊理雅通圖片6歲進進
孩子們在玩的時候還想掌握什麼?寶寶在學步期主要通過抓握、爬行、站立和行走來玩耍,他們開始嘗試掌握自己身體的功能。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開始關注自己能做什麼,比如: “我能跑多快?”我能扔多遠?我能寫出多有創意的故事?我也想像爸爸一樣做飯!”
他們也會模仿周圍的成年人和同伴,試圖處理和掌握事情的操作步驟。“爸爸把鍋放在爐子上,我也要在我的玩具爐子上放一個鍋。我會像爸爸一樣攪拌東西。”他們可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做,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那麼,為什麼他們要模仿周圍的人呢?因為這樣做,他們會覺得他們知道現在發生了什麼。
通過這樣重複的遊戲,他們將認識這個世界,並掌握它是如何運作的。最終,他們的思維會一點一點清晰——“哦,我爸爸正在給我做美味的燕麥粥!然後,“哦,我美味的燕麥片是熱的,因為他打開那神奇的火,我想火可以使它變熱,因為爸爸一直説‘熱!熱了!’”甚至過了一會兒,孩子還在想,“他需要攪拌燕麥片,這樣就不會像爸爸上次那樣燒糊了,就不會有難聞的氣味啦!”
孩子們是小小科學家,世界就是他們的實驗室。
(圖文無關,伊理雅通圖片)
他們會一遍又一遍的在遊戲中重複這些任務,就像科學家會反覆測試直到得到可靠的結果一樣。他們的遊戲是重複的,這對成年人來説可能會顯得有些無聊,因為你已經掌握了製作燕麥片!但對一個孩子來説,這是讓他們非常困惑且令人難以置信的事。
掌握周圍世界的事物是一回事,但掌握規則是另一件更復雜的事。規則會改變,而根據情境、時間、年齡等又有不同。孩子們被扔進一個非常複雜的世界。
例如,有時父母讓孩子扔東西,有時不讓。小孩就會想像:“為什麼我扔球時媽媽那麼高興,而我扔沙她卻大吼大叫?”為什麼我不能扔沙子?那個感覺非常棒,我太喜歡了!我那樣做的時候,旁邊的那個孩子做了個鬼臉,多有趣啊!為什麼當我把沙子撒到地上的時候,我媽媽會説“沙子進了男孩的眼睛”呢?
正如上面提到的,孩子們正試圖掌握周圍的社交圈和預測別人的行為,他們也在試圖掌握可怕的事情。在你孩子的遊戲中,玩具車和玩具娃娃在互相吼叫,這不就像是他們的媽媽前一天晚上對他們吼叫一樣嗎?
不管是與兄弟姐妹還是與幼兒園的小朋友,孩子的玩具都很難與人分享,不是嗎?
他們的玩具會突然發瘋把其他玩具都撞翻了,就像孩子過度疲勞時,他們會變得“狂野和魯莽”,卻不是昏昏欲睡,不是嗎?
孩子的玩具不見了,就像是媽媽不見了,再也不來回來一樣,不是嗎?
兒童是如何體驗和理解世界的,這些都會通過遊戲表現出來,他們在現實世界中經歷了多少創傷和恐懼,他們在遊戲中就會表現出多少創傷和恐懼。
孩子們的遊戲常常是混亂的、令人困惑的,因為他們同一時間會做好幾件事。他們正在研究和思考很多事情,精神分析學家稱之為多重決定。在觀察孩子的遊戲主題時,如果你發現有些困惑,要留意,也許孩子也和你有同樣的感覺!
對於自己和這個世界,他們有太多的東西想要去了解。你的工作就是和他們一起玩,把主動權交給他們!你只需要保持好奇心,問他們問題,做他們的“實驗室”助理。幫助他們在遊戲中進行體驗,如果可以,説出你的觀察結果,幫助他們理解他們在做什麼。
最後要注意的一點是,一個沉着冷靜,有條理的孩子,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完成和掌握。而對於一個有創傷和家庭壓力的孩子來説,這將需要更多的時間理解和處理。但令人驚奇的是,孩子們天生就會玩這些遊戲,並通過這些事情來學習。即使你的家庭有過創傷史,遭遇過虐待或重大壓力,孩子們也可以通過與值得依賴的成年人一起工作來處理這些問題。
謝麗爾·史崔德在她的書親愛的甜心中寫到,母親離世這件事讓她變得更加成熟,有時磨難是會對人產生這樣的影響。我能理解,在困難時期你會擔心這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併為此感到擔心或內疚,但你知道,只要你努力為他們提供幫助,這對孩子是有修復作用的。和孩子討論,幫助他們理解並告訴他們發生了什麼,這將會培養出一個更有韌性、智慧的孩子。你的孩子會説,“我正在經歷磨難,但這些會讓我變得更強大,遇到困難我能坦然面對。我也知道並相信大人們會幫助我。”
(圖文無關,伊理雅通圖片)
翻譯:瓶子、唐詩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為個人觀點,不代表本贊同或支持其觀點。本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