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網友發帖吐槽自己10歲的小侄子。
小男孩成績優秀,名列前茅。英語也很不錯,奧數、圍棋、輪滑等業餘項目也出類拔萃。看起來,這個孩子就是現實版的“別人家的孩子”。
然而,這孩子出口就是:我這麼優秀,我的爸媽配不上我。
真的無法想象,這是一個10歲孩子説的話。
我想:任何一對父母,如果聽到10歲孩子這樣一番言論,內心應該都無法淡定吧。被自己的孩子瞧不起,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哀?
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薩提亞説,孩子沒有問題,如果孩子有問題,那一定是家長的問題。
深信不疑。
孩子為何變成這樣?和父母的教養方式息息相關。
如果説,父母就像土壤,孩子就像是植物,好的土壤,才能滋養成好的植物。
這個10歲孩子給我上了一課,他時刻提醒我:在日常育兒生活中,不要忽略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育兒知識就好比是劍,人文素養是手。如果手不靈活,不會使用劍,不僅會讓孩子焦慮,更會讓孩子受傷。
為了避免孩子的鄙夷和排斥,前提在於讓孩子欣賞父母。如何讓孩子欣賞父母,歸根結底,無非有以下3點。
孔子在2000多年前,教育自己的弟子曾子做人要誠實。
曾子是個十分守信的人,有一天,他的妻子去集市買東西之前,為了安慰哭鬧的孩子。告訴孩子:回家之後就殺豬做兒子最喜歡吃的豬肉。
當妻子從集市回來後,發現曾子正在磨刀準備殺豬給兒子吃。她急忙攔着曾子,家裏就養了這麼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才殺的,你怎麼能把哄孩子的話當真呢?
曾子回答妻子:父母在小孩子前面不能撒謊。
孩子年幼無知,會從父母這裏學習知識、聽取教誨。假如我們現在説謊騙他,相當於教他以後去騙別人。即使你現在一時能把孩子哄過去,但是他事後知道你撒謊,將對你不再信任。
的確,不要輕易給孩子許下諾言,而一旦承諾,請無論如何都言之必行。
人無信則不立,業無信則必衰,國無信則危。但願為人父母的我們,以身作則,告訴孩子這個簡單又深刻的道理。
曾子言出必行的作風,為孩子的一生,奠定了誠信的基石。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説,對於雙親來説,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如果家庭教育是樹根,那麼孩子則是樹上的果實。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假如根基不厚,沒有足夠的養分;卻期盼樹幹茁壯,樹果實累累。這很不現實。
言而有信,是一種高貴的品質。對孩子言出必行,才是最好的教育。
當今社會,每對父母都特別注重對孩子的教育,殊不知,孩子是父母最真的縮影。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無非就是自身不斷學習和成長。曾國藩説,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變化氣質。
父母的界限,就是孩子受教育的界限。
想起網上的一篇文章:我媽媽愛打麻將,喜歡看腦殘電視劇,不愛收拾自己,邋里邋遢,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
你能想象嗎?這樣一句話,出現在一個小學生的作文裏。不得不讓人深思。
父母的堅持學習,才是孩子教育最好的起跑線。
近日,被一則勵志新聞感動了,一位50歲的媽媽陪女兒考研雙雙被錄取。
由於女兒參加兩次考研都失敗告終,去年準備第三次考試時,媽媽感覺女兒複習狀態不理想。為了鼓勵女兒認真考試,媽媽決定用實際行動感染孩子,於是也報了研究生考試,陪着女兒一起復習。
多年母女終成校友,這神奇的緣分,是媽媽爭分奪秒爭取來的。
媽媽的本職工作是醫院兒科護士長,其實根本沒有時間學習。但是為了鼓勵女兒,她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可謂見縫插針地學習。
從準備考研到考試,備考時間只有兩個多月,這位媽媽利用碎片化時間以及週末學習。她走路聽網課,隨身攜帶英語詞典,上廁所、等紅綠燈、甚至和朋友聚會時,總之一有空閒就開始學習。
媽媽如此努力,女兒怎敢懈怠。母女倆雙雙被錄取出乎意料,又像情理之中。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要成為這樣的人。教育孩子,家長不能以督促者的身份出現,而是以一個領跑者的身份率先向前。
你催他、吼他、逼他、罵他、甚至打他,遠不如陪他奔跑。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卡耐基説,態度決定一切。
育兒任重而道遠,在教育路上,樂觀的生活態度會將事情推上正軌;而消極的態度,則能毀掉所有的努力。
想起今天刷屏的一個小朋友:四川成都一位媽媽分享自己接孩子放學的視頻。孩子興高采烈跑向媽媽,小眼睛眯成一條縫説,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你先聽哪個?説吧!
女兒嘴裏含着棒棒糖,有點不好意思又有點小得意地説,好消息是我考了倒數第二名。
我的天,倒數第二名,這什麼好消息?好消息都這樣,壞消息呢?
壞消息就是,她沒考及格。
媽媽輕輕笑出了聲,對女兒沒有任何訓斥。
網友們紛紛留言,家長和孩子心態很好,孩子的快樂最重要。
身心健康遠比分數重要得多。名次進步了,孩子高興,然而沒及格,孩子表示難過。這得有多幸福的家庭,才得有這麼陽光的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樂觀態度,是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每個為人父母者,都希望孩子擁有陽光燦爛的人生,而孩子的生活是否陽光燦爛,就得看孩子是否有樂觀積極的心態。
孩子是否具備樂觀的心態,就看父母用什麼方式影響和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的前提是讓孩子欣賞你,一旦孩子欣賞你,你的言行舉止就是教育本身。
《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是父母的遠見》一書中提到:你以為孩子最需要的是一個個興趣班嗎?最需要的是火速前行嗎?最需要的是學區房嗎?都不是,孩子最需要的是,來自父母本身。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第一所學校。很多父母要求孩子成為某種類型的人,那麼,你自己是否做過這樣的示範?
也許,你要求孩子做到對父母絕對誠實,但是,你自己是否從不欺騙和撒謊?
你希望孩子不偷懶,你自己的勤奮是否無可挑剔?
家教不是説教,而是在父母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形成。
育人先育己。養育孩子,就是在重塑自己。每個孩子在最開始都是一看潔白無瑕的璞玉,孩子能否成器在於父母如何雕塑。
策劃:有養 撰文:靜夜漫思
您可以在公眾號菜單欄【育兒工具】的問答欄目裏問問題,我和我的團隊會盡力回覆大家。
1、 微博:@鮑秀蘭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