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周公吐哺
周公,名曰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個兒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是西周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為武王伐紂做出貢獻。因其封地在周,封號為上公,因而又稱他為周公。
周公吐哺圖
大部分人對“周公吐哺”熟知是從曹操的《短歌行》中瞭解的,其最後一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最後兩句成為這首詩的畫龍點睛之筆,強烈的政治思想和抱負心理,體現了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希望天下賢士都可歸順於他的門下。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於《韓詩外傳》卷三,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這句話的意思是,周公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在天下我的地位已經不低了;卻還要洗一次頭三次握起頭髮,吃一次飯三次把飯吐出來,為的是起來接見賢士,生怕失去天下的賢士。周公對待賢士的態度如此之高,後被很多將相之才所效仿,成為對待賢士的最高準則。
周公擁有極高的政治理想,在周武王去世後,害怕心懷叵測的人對年幼的成王不利,一心輔佐未成年的周成王,在成王成年後自動回到自己大臣的位置上。一生對周王朝忠心耿耿,即使後來召小人誣陷,也一心一意愛戴成王,為周王朝的穩定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見周公是什麼意思
周公是西周初期的一位政治學家,他輔佐武王滅掉紂,建立了周王朝,為周朝社稷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周代禮樂制度,相傳是周公所設定的。後世稱周公為先賢。那麼,現在我們常常所聽到的見周公是什麼意思?這又是出自哪裏呢?
周公
現在眾人所説的見周公其實就是睡覺、做夢的意思,我們也可以常常對別人説見周公或者聽到別人説見周公,十分直白。那之前的先人所説的見周公又有什麼意思,這就要從孔子那會兒説起。
春秋時期的孔子極其推崇周公所制定的制度,他從小就學習那些從西周流傳下來的知識,掌握了很多周朝時期所制定的制度,而且對西周的制度也十分推崇,認為西周時期的社會才是一個美好和平的社會,而西周的周公就成為了他心中最嚮往的目標和理想,所以他常常在夢中也會見到周公。
後來孔子在魯國進行從政,他決定恢復西周時期的制度,建立一個像西周那樣的國家。可是他的理想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孔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了魯國,到各個國家進行遊説,宣傳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結果卻一直碰壁,最後只能再次回到魯國,那時候的他已經年老色衰,體弱多病,於是他哀嘆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説,自己衰老的相當快,已經很久都沒有夢見過周公了。後來,人們還用這個典故來用來緬懷自己的先祖。
周公 姜子牙
周公輔佐武王成功建立了周王朝,並且製作周朝的禮樂,成為了後人敬仰的先賢。姜子牙同樣也輔佐了西周王,被封偽“太師”。但是,周公和姜子牙的治國用人的理念卻完全相反,下面來看看周公和姜子牙分別的用人觀點。
周公畫像
周武王在周公和姜子牙等人共同輔佐下,終於脱凡了殷紂王的統治,建立了周王朝。周武王將周公封在魯國,將姜子牙封在了齊國。周公與姜子牙在治國方面進行了一番談論,從中便能看出他們對於用人有自己的觀念和看法,他們的用人觀念也同時對後世有着非常大的影響。
分封后的周公和姜子牙在一起談論自己關於封地方面的治理,周公對於治理魯國,認為要努力提拔那些有血緣關係,以及位高權重的諸侯,這樣一來就能給宗親們多了一份信任。姜子牙聽完了周公的治理方法,説:“只是靠着血緣關係來治理國家,那麼選用的人才範圍變得很小,很難找到更多的人才,魯國也很難成為強大的國家。”
周公聽完姜子牙的話後,就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方法,姜子牙説:“不考慮他的名望或者是家世,只是根據他的能力來選擇人才,這樣才能選擇更強的人來治理國家。”周公聽了之後,説:“這樣來選拔人才是可以選出強者。但是您的子孫後代未必個個都是十分出色的,但是每次選出來的人才卻都是十分出色,那要是以後齊國出了軟弱的君主,那些大臣就會進行篡國的可能。”
周公的生平
周公,姬姓,周武王的弟弟,也稱為叔旦。因為他的封地是周地,所以被稱為是周公。周公是西周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周公輔佐武王滅紂,建立周朝,在武王死後又輔佐成王,並開始攝政。出使東征,平定叛亂,建立洛邑來作為東都。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周公生平事蹟。
周公
周公生平簡介。周公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文王還在世的時候,周公對他非常孝順、十分忠厚仁慈。等到武王繼位之後,周公常常輔佐武王處理相關的政務。姜太公和周公作為武王最為信任的兩個得力助手,但是因為周公是武王的兄弟,所以無論大小事情,武王都是跟周公進行商討。在周公和太公的輔佐下,武王最終滅掉了商朝,建立周朝。
武王在滅掉商朝之後的兩年後就去世了,成王那時候還很小,於是周公代替成王處理國家政務,掌握國家大權。但是,有些諸侯對周公執政產生了質疑,管叔還在他的諸侯國中散佈謠言,説周公將對成王不利。周公告訴眾臣,他代替執政,只是為了穩定周朝的大業。管叔、蔡叔勾結武庚在東部進行作亂,周公奉了成王的命令,出使東征。三年之後,周公順利平定了叛亂,誅殺管叔和武庚,將蔡叔流放到了邊遠的地區。
周公平定叛亂之後,為了能夠使得周朝得到更好的鞏固,他建議將國都遷到洛邑,就是現在的洛陽。建成之後,周公便開始實行了封邦建國的計劃。他先後設了七十多個分封國,把武王的兄弟功臣都到各個封國去做諸侯,以此來捍衞周朝的屏藩。
周公的功績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曾經兩次輔佐周武王對紂王進行討伐,世人稱他為周公。周公是西周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周公的功績數不勝數,最大的功績應該是在治理國家以及提出國家制度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周公
周公為周朝的建立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就是周公的功績之一。周公協助周武王完成了興周滅商的使命,同時建立了周朝。等到周武王死後,周成王繼承了王位。而當時的周成王還十分年幼,完全不懂得治國之道。在周朝百廢待興的時候,周公代替周成王進行執政,處理重要的事情。但是,周公的攝政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測和質疑,主要以管叔和蔡叔為首,到處散播謠言,説周公趁着成王年幼,想要篡奪王位。被封在商地的武庚認為這是一個反叛的機會,於是就聯合管叔和蔡叔進行叛亂。在這個時候,周公選擇了東征,對叛亂進行平定,經過三年的戰爭,叛亂終於被平定。
周公東征回來之後,開始進行大分封。周公認為鎬京太偏遠,於是就決定在伊洛建立一個新的都城,經過一年的時間,在洛陽就建好了兩座城,被稱為是洛邑。這次的建城,中國出現了兩京制,周公並且在洛陽開始了製作禮樂,同時確立了周朝的統治。等到周成王成年之後,周公將政權還給了他,在歸還的時候,對周成王進行了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