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未出閣的女人叫做“黃花閨女”,原來“黃花”是指這個部位

古人把未出閣的女人叫做“黃花閨女”,原來“黃花”是指這個部位

中國人對稱呼是非常講究的,不同的羣體、不同的性別、不同的年齡,都會有不同的稱謂。比如一國之主,自稱為朕,被稱萬歲。

古人把未出閣的女人叫做“黃花閨女”,原來“黃花”是指這個部位

古人把未出閣的女人叫做“黃花閨女”,原來“黃花”是指這個部位

再如普通男子,15歲左右稱束髮,意指束髮而就大學,是學習各種技藝的好時光。20歲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30歲稱而立,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

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40歲為不惑之年,60歲為花甲,70為古稀……對於女子,古人也有許多稱謂,其中的“黃花閨女”,是指還沒婚嫁的女孩子,從另一種意義上,也就是現在的處女。

至於未婚少女為何被稱為“黃花閨女”,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説。相傳,在南北朝時期有一公主名叫壽陽。他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

古人把未出閣的女人叫做“黃花閨女”,原來“黃花”是指這個部位

古人把未出閣的女人叫做“黃花閨女”,原來“黃花”是指這個部位

農曆正月初七這天下午,壽陽公主與宮女們在宮廷裏嬉戲。她躺卧在含章殿檐下,一陣微風吹來,將臘梅花吹得片片起舞,有幾瓣竟吹落到了壽陽公主的額頭上。留下了斑斑花痕,拂拭不去,壽陽公主反而更加嫵媚動人。

從此以後,壽陽公主便經常摘取幾片梅花,粘貼前額,以助美觀,那些宮女們見了,個個稱羨,並跟着仿效起來。這樣打扮,人們把它稱為“梅花妝”,簡稱“梅妝”。由於臘梅有季節性,不能經常保持。

於是,宮女們便想方設法採集其他黃色花粉,而後做成塗飾粉料代替臘梅,以便長期使用。大家把這種粉料稱為“花黃”。

古人把未出閣的女人叫做“黃花閨女”,原來“黃花”是指這個部位

“梅花妝”不久便流傳到了民間,很快受到女孩的喜愛,特別是那些富有大户的女孩以及歌伎舞女,更是爭相仿效。在當時,人們都認為不貼花黃,就缺少了女性特徵。

古人把未出閣的女人叫做“黃花閨女”,原來“黃花”是指這個部位

用黃顏色在額上或臉上兩頰畫成各種花紋成為少女的一種必不可少的裝飾。但少女出嫁以後,就要改變這種貼黃的裝飾,別作一番打扮。同時,“黃花”在古代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來比喻人有節操。

因此,人們在“閨女”前面加黃花,不僅説明這個女子還沒有結婚,還説明這姑娘心靈美好,品德高尚。這樣,“黃花閨女”就成了未出嫁的年輕女子的代名詞了。

古人把未出閣的女人叫做“黃花閨女”,原來“黃花”是指這個部位

由於時代的車輪不斷的滾動,這種貼花黃的妝容,不光是用的黃色,其他的顏色也在不斷的在被應用,不過黃花大閨女這個詞卻是深深的留在了民間,直到當今社會都一直流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49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人把未出閣的女人叫做“黃花閨女”,原來“黃花”是指這個部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