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遠不及魏國強大, 為何諸葛偏要屢次北伐? 這才是他最聰明之處

東漢可以説是戰爭不斷諸侯並起的年代,我們都知道三國鼎立,魏蜀吳三國實力相當,長期不能統一,在三國之中我們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蜀國,因為這裏面有很多我們熟悉的人物,並且劉備還是皇室的人,在當時人稱劉皇叔,同時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後來又有諸葛亮的加入。

蜀國遠不及魏國強大, 為何諸葛偏要屢次北伐? 這才是他最聰明之處

可以説這樣的劉備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但是因為百密一疏最終劉備早早地離開人世,以後蜀國幾乎是諸葛亮一人執政,諸葛亮算得上是曠世奇才,蜀國遠遠不及魏國強大,可是為何諸葛亮卻偏偏要屢次北伐呢?

熟知三國的人都知道,在劉備去世後,雖然在蜀國還有劉備的兒子劉禪,但是劉禪年幼,幾乎不管理朝政,基本上蜀國的大小事務都是諸葛亮處理,而且諸葛亮六出祁山,開始北伐戰爭,企圖要幫助蜀國為就大業。

但是卻事願人為,在諸葛亮秋風五丈原後,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直到最後他的願望也沒有實現,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假如他不去北伐,只是守在蜀國,完全可以不費心盡力,可以安穩的度過一生,或者即使不以逸待勞也可以去攻打一些簡單的地方。不過這些都是我們看到的表面現象,這其中有更加深刻的玄機。

蜀國遠不及魏國強大, 為何諸葛偏要屢次北伐? 這才是他最聰明之處

首先諸葛亮北伐不是意氣用事,所以我們不必用懷疑的眼光看待諸葛亮,這是他自己當年對劉備許下的承諾,在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那個有名的隆中對,就談到過要匡扶天下,光復漢室。而且在劉備即將去世的時候,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把興復漢室的重任交給了諸葛亮,而且諸葛亮也是同意的。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自古以來被人們評價為一個好的臣子,他和劉備的君臣關係也是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所以諸葛亮也是在遵守自己的諾言。在劉備去世以後,諸葛亮在幾年的時間裏面快速的發展蜀國的經濟,在以後的幾年內,多次北伐而上,試圖能夠更多的攻取城池。

蜀國遠不及魏國強大, 為何諸葛偏要屢次北伐? 這才是他最聰明之處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點不單單是這個原因,還有更重要的原因,諸葛亮北伐的決定不是異想天開自取滅亡,諸葛亮五次出兵魏國,進行北伐戰爭,這並不是窮兵黷武,因為諸葛亮是不會這麼糊塗,我們可以從另一個方面考慮這件事,就會發現諸葛亮他卓越的戰略眼光,還有政治遠見。

蜀國遠不及魏國強大, 為何諸葛偏要屢次北伐? 這才是他最聰明之處

首先北伐戰爭不是自取滅亡,可以説是以攻代守,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延緩魏國的發展壯大,我們都知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魏國所在的地方可以説是在人口、地理、還有經濟都要遠遠超過蜀國,在同等的情況下,如果蜀國和魏國同樣發展,那麼最終魏國是遲早要滅掉蜀國的,與其這樣還不如乘早攻取曹操,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諸葛亮才被迫多次北伐而上討打曹操,這樣的話就可以蜀國還有一線生機。

蜀國遠不及魏國強大, 為何諸葛偏要屢次北伐? 這才是他最聰明之處

從這些方面來看,諸葛亮下如此大的決心北伐實力強大的魏國,實際上也是迫不得已,當然他是為了蜀國的大業,但是出於無奈,最終還是沒有北伐成功,在年老之際還是沒有能夠北伐成功,

當然北伐的失敗原因不是單一的,雖然很多次都沒有具備天時,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蜀國內部的問題,因為蜀國內部有兩個幫派,就是原先荊襄之地的劉表的不下自己劉備後來的這些部下不能夠和諧相處,各種原因加到一起,才導致北伐失敗,而諸葛亮也沒有完成北北伐的戰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0 字。

轉載請註明: 蜀國遠不及魏國強大, 為何諸葛偏要屢次北伐? 這才是他最聰明之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