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但凡是成大事者都必然會有着自己團隊。
在這樣的一個團隊中,團隊的領袖需要確定好一個共同的目標,然後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才能,調動起所有人的積極性,而團隊的成員要做的則是各司其職、各盡其事,進而產生合力,形成“1 1≥2”的效果。只有這樣整個團隊才能達成最終的目標,甚至是讓最後的結果超過此前的預期。
然而,組建自己的這樣一個優秀的團隊絕非易事,他既考量着團隊領袖的人格魅力以及吸引、駕馭優秀人才的能力,同時也十分看重團隊領袖對於目標的認知與團隊人員結構和配置的設計、規劃。
在《雍正王朝》中的雍正想要真正加入到“九子奪嫡”的進程中,首先要面對的便是團隊組建的問題。
最開始的時候,雍正便面臨着勢單力孤、團隊單薄的困境。朝堂上大部分的宗室與官員,基本都被其他皇子招募完畢,而他也因為自己的“鐵石心腸”讓眾人敬而遠之。與此同時,康熙也展現出了希望皇子成為“孤臣”,不要過分的結黨營私、相互傾軋的態度。
在這樣的情況下,江南籌款賑災之行對於雍正來説,不僅僅是要完成朝廷的差事,挽救國家的危局,從而讓康熙對其能夠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他還要藉助這次南下的機會,另闢蹊徑,組建屬於自己的奪嫡“創業團隊”,從而真正有實力和能力參與到皇位爭奪戰之中。
於是乎,當江南籌款的差事辦完後,雍正最大的收穫並不是康熙冊封的雍郡王的爵位,而恰恰是得到了這樣一支在日後奪嫡過程中,給予雍正充分支持與幫助的團隊。
稱職的團隊“二把手”——十三阿哥有胤祥。
雍正與十三阿哥胤祥的“死黨”關係,可謂是從小便結成了。
胤祥生母早亡,遭到其他眾位兄弟的欺凌,只有雍正對其施以照顧,於是兩人就此便形成了十分緊密的關係。
對於雍正來説,胤祥除了有着出眾的能力外,他那“俠肝義膽”的性格,才是雍正最需要的。
在這個團隊中,總要有人唱“白臉”,同時也需要有人來唱“紅臉”。而雍正無疑憑藉着其“鐵石心腸冷麪王”的形象,一直以來都是以“白臉”示人,給人的感覺是不懂人情世故從而難以接近,從而讓其他兄弟與朝臣產生了深深忌憚之感。
而在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讓人感覺親切而又平和的人陪伴左右,充當一個“中間人”的角色,以緩和各方的矛盾,而十三阿哥胤祥無疑是最佳人選。胤祥憑藉着其豪爽、仗義的個性,得到了眾人極高的評價與讚譽,相比於雍正,他也更容易為人所親近和接受,再加上其皇子的特殊身份,使得他能夠成為代替雍正進行內外部關係的處理。
當然,雍正與胤祥的組合的形成也算是在奪嫡之路上打造的“雙保險”,如果雍正不能如願繼承皇位,而是由胤祥來繼位的話,憑藉兩人的關係與胤祥本人的性格,雍正不僅能夠充分保全自身,其也依舊能夠掌握朝堂上的權勢和地位。
於是,雍正前往江南籌款賑災,一定要將胤祥拉上,除了給自己多一個幫手外,也是想借此機會,讓胤祥積攢功績,從而掌控更為有利的奪嫡態勢。
優秀並且有着野心的團隊“執行者”——年羹堯。
年羹堯與雍正的關係極為特殊,他是雍正府上的“包衣奴才”,與雍正有着一份“主僕”之誼,因而他對於雍正是忠心耿耿,並且經過多年的相處,對於雍正的性格與辦事風格是非常的熟悉,就連雍正都評價説這是: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也正是因為這層主僕關係,使得年羹堯是雍正“天然”的團隊成員,再加上他本身就是進士出身,又常年混跡於行伍之間,可謂是文武兼修,雍正自然不會將他放下,同時還會給予非常重要的職責。
而年羹堯能為雍正所重用,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年羹堯有着很強的“向上爬”的野心。
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前往江南籌款賑災的時候,年羹堯猜到了雍正會從陸路即進入揚州地面,所以提前便在其必經之路上等待,目的便是為了跟隨雍正辦差,從而可以以此作為回北京任職的“敲門磚”。當然,雍正也看出了年羹堯的心思,隨即安排其跟隨自己,因為他非常清楚,年羹堯要的是功勞,必然會為此全力以赴,並且會對雍正百依百順。
所以,正是因為年羹堯的野心,讓他有了辦事的動力,而充分利用好這一點,雍正便可以將年羹堯的價值最大化,以使其能夠真正的幫助自己。
團隊的“衝鋒陷陣”型的角色——田文鏡。
雍正之所以選擇田文鏡,便是看中了田文鏡身上的三個“特質”。
其一,田文鏡斷案是“有錢的輸給沒錢的,錢多的輸給錢少的”,説明他除了堅持原則,不為金錢利益所引誘外,甚至還有一點“仇富”。
其二,他與自己上司車銘關係緊張,以至於車銘對其進行了彈劾仍不肯妥協,這展現了田文鏡的“仇官”,以及敢於同自己的上司有不同意見。
其三,田文鏡是監生出身,並不是走的科舉路線,卻也能把事情做的井井有條,有所成績,説明他不墨守成規,有着自己的方式方法,儘管不能為主流的官場思想與輿論所接受,但是確實有着其卓著的效果。
當然,這樣的性格特質也是雍正所需要的。
田文鏡嫉惡如仇,甚至還有一些尖酸刻薄,但卻有膽有識、無所畏懼,這樣的人可以幫助雍正直面困難與阻力,包括雍正的反對陣營,從而成為雍正重要的“攻擊型武器”。而如果有朝一日雍正得以繼承大統,田文鏡也將成為雍正手中的另一把“利劍”,去針砭時弊、貫徹改革,再次成為推動新政的“先鋒”。
這樣的人不管是為了現在的奪位,還是為了以後的施政,都是必須要延攬的重要的“人才”。
而為了招募田文鏡進入自己的團隊,雍正可謂是做足了“功課”。
雍正將車銘的官府“借”給田文鏡,讓其代為署理揚州事務,無疑就是一場實操的“面試”,一方面是要考量田文鏡的辦事能力,另一方面也要看看田文鏡對於自己的忠誠度。
最終,田文鏡的表現也沒有讓雍正失望,就此加入到了雍正的團隊之中。
團隊中的“另類人才”——李衞、高福。
李衞和高福,可以説純粹是雍正“撿”來的,説他們加入雍正的團隊是偶然,是因為他們與雍正等人的結識充滿了戲劇性,而説他們加入其中是必然,是因為即便是李衞、高福不被雍正招攬入麾下,也會有其他人來代替他們,成為雍正團隊中的“另類人才”。
之所以説他們是“另類人才”,是因為兩人的出身實在是卑賤,都是揚州城裏面遭了災的小叫花子,隨時都處在朝不保夕的狀態,可他們也有着自己的能夠發揮的價值,這便是可以幫助雍正做一些其他人無法做到的事情。
就拿這次江南籌款賑災來説,李衞和高福在被雍正招募之後,首先成為了“情報員”,幫助雍正四處打探消息;隨後,他們又重操看家本領,化妝成乞丐,帶領着災民們進城鬧事,算是從側面幫助了田文鏡和雍正。
與此同時,李衞、高福出身社會底層,更瞭解民間的一些事情,掌握着民間的門路與“潛規則”,而這些恰恰是官場之人所無法知曉的。
由此可見,雍正等人實施的“陽謀”,行的是光明正大的事情,但是一旦有“陰謀”,需要暗中進行的話,那麼李衞、高福便會體現出來他們的價值,而這也是雍正將這兩個小叫花子招募到自己團隊的原因所在。
團隊的智囊——鄔思道。
一個團隊中,除了方方面面的開拓者與執行者外,還需要一位智囊型的人物。比如劉備團隊中的諸葛亮,劉邦團隊中的張良,以及朱元璋團隊中的李善長、劉伯温,他們都是智囊型人物,為團隊出謀劃策。鄔思道便是雍正所選擇的團隊智囊。
雍正之所以會選擇鄔思道,也是出於三個方面的考量。
一來,鄔思道並不是入仕之人,不會受到朝廷官場的約束,從而可以做到一心一意的輔佐雍正,同時他的寂寂無名也使得他不會像太子師傅、當世之大儒王掞那樣,成為關注的焦點而讓人產生戒備。
二來,鄔思道身患殘疾,並且又是刑餘之人,生計都成問題,所以雍正將其帶回府中,不僅可以讓鄔思道安心的幫助自己,也可以對鄔思道實施更為緊密的控制。
三來,雍正是以為自己兒子們請老師的名義將鄔思道請到府中,雖然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為了掩人耳目,但雍正並不是沒有這樣的想法和安排,所以讓鄔思道進入自己的團隊,即做自己的幕僚,有做兒子們的師傅,就此可以做到一舉兩得。
當然,在江南籌款期間,鄔思道已經被安頓在了雍正的王府之中,等到雍正辦差完成回到京城後,鄔思道這才算是正式加入到雍正的團隊之中。
至此,雍正的奪嫡“創業團隊”算是正式組建完成。
十三阿哥胤祥,作為團隊的“二把手”,與雍正齊心協力,同心同德,共同面對“九子奪嫡”中其他政敵的進攻與挑戰;年羹堯,雍正的“藩邸故人”和團隊的重要執行者,除了要幫助雍正奪位,還在為了自己的遠大前途而奮鬥;田文鏡,則憑藉其與雍正一樣的“孤臣”性格,成為團隊的“先鋒”;李衞、高福,出身市井,則是在做着其他人所不能做的事情;至於鄔思道,是團隊的智囊與軍師,幫助雍正分析局勢,出謀劃策。
雍正也正是依靠着這樣的一套團隊班底,投入到了“九子奪嫡”之中,而這些團隊成員,也各盡其職,發揮了其應有的價值,最終幫助雍正成功登上了皇位。
其實對照雍正的奪嫡“創業團隊”,我們不難發現,雍正與他的這些團隊成員所分別承擔的職責與職能,也恰恰是一個合格團隊所不可或缺的,團隊需要擁有一名稱職、合格的團隊領袖,以及與之肝膽相照、相輔相成的管理層隊伍和足智多謀、有預見性思維的智囊人物,加上敢於執行、勇於衝鋒、有上進心、有忠誠度的團隊成員,當然也必須要有那些“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各方面的專業人才,這樣的團隊才能在通往目標的道路上,團結協作、砥礪前行。
而這也無疑是《雍正王朝》給我們的又現實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