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踏入學校的那一刻起,家長和孩子似乎都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習題,試卷,排名,清晨到深夜,日復一日
獨木橋上千軍萬馬,孩子們都在朝着同一個方向奮力拼搏
但與此同時,他們的內心或許正在迷茫:
這就是我的青春嗎?
我到底獲得了什麼?
我真的沒有別的選擇了嗎?
今天,來到《對話》欄目的校長們卻不走尋常路,堅持素質教育,將青春的選擇權交給了孩子,讓他們探索真正屬於自己的未來:
第一位:
“我們學校的學生從來都是嚴格的保證每天能夠足夠的睡眠,保證8小時。”
第二位:
“孩子們就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課,有人選我就保證每個人的需求。我覺得走出學校其實是更好的教育。”
第三位:
“決定孩子未來是否幸福,不是記憶的知識總量和考試的分數,是這個孩子的性格和責任感。”
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重不重?
“減負”這個詞熱度始終不減,作為校長,又是怎麼看待學生的壓力情況呢?
對此,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表示:“雖然對個體而言,學業負擔都會有差異,但如果我們從羣體的狀況來看,就目前中小學生負擔的整體水平來判斷的話,我的答案肯定是A。我説我們學校的學生從來都是嚴格的保證每天能夠足夠的睡眠,保證8小時的,就好多家長就覺得你説這個可能嗎?現實嗎?這個質疑從另一個方面來説明了,其實學生的負擔整體上還是比較重的,這種重已經導致了,連我們最基本的底線睡眠, 小學生滿10小時,初中生滿9小時,高中生滿8小時,都成了一個奢望了。”
誰想減負?誰需要減負?順着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先解答另一個問題:學生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
作為高中校長
學生要達到的最重要的目標是?
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應試壓力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一直如影隨形;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是否處在絕對的對立面?高分和素質,如何二選一?
幾位校長給出了出人意料的答案。
山東省昌樂二中校長趙豐平表示:“高分是我們真正素質教育伴隨着的副產品,它不是我們素質教育追求的目標。”
清華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説:“我們可以要求每一個孩子的素質都很全面,但是並不見得每個孩子都考一樣的分,這説明什麼?説明素質好壞,能力強弱,它本身是因人而異的。”
從校長們的發言看出,素質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成績好壞只是外在表現,考試排名取決於環境,發展素質教育和應試並不衝突,而是砍柴前的磨刀,發芽前的沃土,單純的應試無法滿足一個孩子真正的成長需求。
正如趙豐平校長所説:“(應試)這一種學習方式會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當我們的孩子走向社會全部就扼殺掉了。”
高考的壓力下時間緊迫
孩子們需要到校外參加綜合實踐活動嗎?
大家對於學校課程的認識可能都是老幾樣:語數英,物化生,史地政,再加上體育課上跑跑步、打打球,還能有什麼花樣呢?
唐江澎校長自豪地介紹了學校在體育方面的課程設置:“(體育課)有23種,我們是用一流的場館設施去換取課校外的專業的團隊來給我們提供課程支持和我們的教練,就像我們的擊劍的課程是德國國家隊的教練來在這兒來教的。擊劍的老師就有五六個;體育游泳,光救生員旁邊就有四個。”
王殿軍校長不落其後:“除了體育之外,更重要的是科技,因為清華附中和清華大學一樣,它對科學人才的培養特別重視。我們科學課程還有創客,我們更牛的是高研實驗室,我們六個高研實驗室。”
除了多樣的課程設置,這些學校的課外活動更是讓人意想不到。
王殿軍校長介紹説:“我們有一個課程就是,北極考察課程,兩週時間,有那麼幾天手機連信號都沒有。你説現在兩週時間就幹這事兒?但是你想孩子們印象最深的,一生最深的就是這個。而且我們的高考成績也沒耽誤,證明了綜合的發展,把孩子調動起來的時候,他給你可以創造奇蹟。”
功夫在詩外,這樣的活動看似和應試無關,卻又在一點一點為孩子們積累着驚人的精神財富。或許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分數不是通向幸福的唯一道路,但除了空談,學生們更需要學校的實際行動來讓他們切實地體會到:原來這個世界如此有趣,我的未來尚有無限可能。
來源:CCTV《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