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北京市教委、人力社保局等單位共同舉行《北京市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措施》新聞發佈會。介紹“雙減”措施和新學期工作重點等情況。會上提到,北京市的“雙減”目標為校內校外雙向發力,穩妥推進,分步實施,其中,“嚴禁劃分重點班、實驗班”等規定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微評
重點班、實驗班,其實是以往中小學常見的一種操作。這種層次劃分,事實上是一種教育資源的再分配,人為地製造教育資源不均衡。一旦在義務教育階段就對學生區別對待,也就過早地形成競爭壓力,這也是校內作業層層加碼、校外培訓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
重點班和實驗班的存在,事實上也就意味着學生只能通過成績表現,來“爭取”更優勢的教育資源,學生和家長是疲憊的,也是無奈的。取消班級的層次區分,事實上也是“雙減”的一項基礎工作:降低教育場景的整體競爭性,從而實現學生“內卷”動力的自然消失。(新京報評論微信公號)
“自動駕駛”沒那麼簡單,車企更應審慎日前,認證名為“美一好”的個人公眾號發佈訃告稱, 8月12日下午2時,其品牌管理公司創始人林某欽(暱稱“萌劍客”),駕駛蔚來ES8汽車啓用自動駕駛功能(NOP領航狀態)後,在瀋海高速涵江段發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終年31歲。
針對上述事故,蔚來有關工作人員回應稱,蔚來汽車NOP(Navigate on Pilot)不是自動駕駛,僅為領航輔助功能,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後續會發布相關情況。疑似由“自動駕駛”引發的事故已不是第一次出現。
微評
互聯網時代,“自動駕駛”概念無疑顯得高級。很多車企在兜售時,樂意力推“自動駕駛”這一功能和概念。然而,卻有意無意地忽略“輔助駕駛”與“自動駕駛”的區別。要真正實現自動駕駛,首先是技術上必須足夠成熟。可毋庸諱言,目前大多數新能源車的智能化程度遠未達到真正的“自動”功能,甚至輔助駕駛功能的應用也還存在缺陷。
車企需要紮紮實實做好相關技術,並負有對車主進行相關教育的職責,切不可為了追求商業利益,就將輔助駕駛吹噓成“自動駕駛”作為“賣點”和噱頭,因為這將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是對車主和社會的極大不負責任。近來國內外多起自動駕駛的事故就是殷鑑。(光明網)
影視劇改編真人真事當把握好尺度近日,湖南“操場埋屍案”將被改編成電影《操場》的消息在網上不脛而走,被害人鄧世平女兒對媒體表示,《操場》團隊沒有獲得他們家屬授權,她擔心父親的遭遇會被胡亂改編。此事也引發了公眾對真實事件改編為影視作品所涉法律問題的關注。
微評
基於真人真事拍攝的影視作品,由於故事情節源於生活,富有更真實的情感,往往更能觸及公眾心靈,引發情感共鳴,通常能獲得較高的收視率和較好的票房收入。但這勢必會對相關事件進行剪裁,對人物性格進行重塑,從而使情節人物可能與真人真事不符,進而引發法律上的爭議。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我們並不認為,只要不違反法律就可以肆意改編,還是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在充分尊重原型人物及其近親屬感受、照顧其合理的情感利益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法治日報)
用公共餐具給狗餵食,社會公德何在?最近在雲南玉溪就發生了這樣的場景,一女子帶着柯基犬到餐飲店吃飯時,默許狗爬上桌舔餐盤。視頻中,這隻狗狗沒有栓繩,直接坐在了凳子上,猛舔着桌上的餐盤,疑似同桌的人還發視頻稱“活得不如狗子”。
微評
養犬需要講公德,嚴自律。作為人類的朋友,犬隻是無辜的,需要提醒和規勸的是少數缺乏社會公德的犬主人。不讓犬隻擾亂他人的生活、威脅他人的安康、影響公共環境等,應是起碼的公德。給狗用客人吃的餐盤,不光是不衞生,也不尊重他人的感受。
近些年,不少城市以不同的形式制定了養犬的規定,用法治管住“汪星人”,引導市民共同遵守“不可以養烈性犬,出門帶狗繩,隨時清理狗便”等文明養犬規則。文明守法養犬,方能善養有益,方能鄰里和諧。(東方網)
來源:人民日報數字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