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接手一個班級,請不要急着讓我拿出成績來,不要每個月把我拉出去“示眾”一番。
請給我一張安靜的書桌,行嗎?
我想用3年的時間來培育一個班級,我要讓孩子們自己創意班名、設計班徽、創作班歌、創辦班報、種植班樹、開設班級節日……這些活動都是需要時日的,比如創意班名和設計班徽,我想採用“海選”的方式進行,給孩子們足夠思考和行動的時間,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進來,時間跨度至少得一個月,我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認認真真去完成自己的作品,並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每一件作品,充分展示和解讀他們的作品,讓他們在活動中對新的班集體產生感情,形成一種綠色的班級文化,擁抱無限的希望!也許您會説這些對考試而言都是無用功。是的,它跟周測與月考無關,但我相信它跟3年之後的中考有關,我更堅信它跟孩子未來的幸福密切相關。
在這3年的時間裏,我想和孩子們安安靜靜地讀幾本書、看幾部電影、寫幾首小詩,請不要用各種檢查評比來困擾我們,不要催着我們填寫各類表格,不要逼着我們做一些形式主義的事情。
請給我一張安靜的書桌,行嗎?
我想讓孩子們放慢腳步,體會美好,讓他們有時間有空間有心情去發現一株嫩芽的萌發,去觀賞一片秋葉的飄落,去體悟一片雪花的浪漫……然後用小詩來表達內心微妙的感受和獨到的感悟,就像一位女生曾這樣跟我交流,她説:“潛老師,我在放學的路上看到一朵野花,心裏都會覺得很幸福,一朵花將滿心的愛意送給這個春天,而我呢,發現了這個細節——詩歌是細節的美好。”這是孩子們寫了一段時間詩歌之後,我收穫的美好和感動!有了可信賴的美麗環境,良好的種子自然就會到來,就會散落到學生的心田裏,然後生根、發芽、成長、開花,結出豐碩的果實。
“我把自己比作一隻蝸牛,把初中3年比作一條路。我一直努力爬行着,爬行着,回頭一看,只見一幫人正開着車。他們看了我一眼,對我喊道:‘哥們兒,上來吧!’我裝着沒有聽到,繼續爬行。爬了很長很長時間,我終於追上他們。這時候,我看見前面有一片海,於是,我靜靜地用一些樹葉和樹枝造了一隻小船,慢慢地穿越那片海。開車的人,現在正駕駛着高大的遊船向我衝來,他們大聲喊叫:‘哥們兒,上來吧!’我又無語。上岸後,我繼續爬行着……有一天,我終於抵達終點,他們正在無聊地打着牌玩着遊戲,我發現自己比他們多了很多故事……”
這是我曾經帶過3年的一個班級的一個孩子在臨近畢業的時候對我們班級文化的一個濃縮和昇華,我們那個班級就叫“蝸牛部落”。我們起點很低,走得很慢,但我們克服了躁動不安的情緒,漸漸地在寧靜中發現和體悟生命的真諦,最後我們和別的班級一樣抵達了終點,更重要的是我們收穫了很多很多故事,這是永遠的“蝸牛部落”——不放棄,不拋棄,努力攀登自己生命的最高峯;調整心態,放慢腳步,體會美好。
不要強迫我學習,於我而言,學習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在這個紙媒式微的年代,我每年都要自費訂閲多種報刊,每年購書的費用多達數千元,我家的書房就是一個微型的圖書館,我的學習渠道是暢通的,我還喜歡跨界學習。
請給我一張安靜的書桌,行嗎?
我看到很多老師是這樣被迫學習的:電腦和手機的學習視頻全部打開,可人不在。不學習不行啊,不學習沒有學分,那怎麼學習呢?讓空氣幫忙學習吧。其實,現在老師的學習處境跟學生還真有點相似,當學習成為一種負擔的時候,興趣就沒了,又談何創造性學習呢?又怎麼去引領學生學會學習呢?
“教育教學的智慧,大多都是在安靜的環境中慢慢地孕育出來的,教師不太可能在焦頭爛額手忙腳亂的狀態下‘靈感突現’,如班主任有餘閒廣泛地閲讀,能有充分的時間與學生交流,能在安靜的環境中深入思考問題,他很可能會有發現,有所感悟,有屬於個人的創造,教育也因此成為富有情感和智慧的工作,教師也有可能因此進入澄明之境”,這是著名雜文家、語文特級教師吳非先生的智慧言説,直抵人心。
我想擁有的也就是這樣一張安靜的書桌。
(作者為浙江省杭州市義蓬中學教師)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