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理論告訴我們,一定及時彌補小漏洞,因為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小事總是不起眼,卻能藴藏着巨大的破壞力,最後導致巨大而又危險的事件發生,以上其實就是破窗理論的延伸。破窗理論究竟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杜絕破窗效應?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破窗理論又稱破窗效應,是犯罪學中的一個著名理論,該理論由英國學者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提出,並發表於學術週刊上。破窗效應一般是指,如果一輛汽車被完好無損地放在某處,它將會十分安全,可一旦它的窗户被砸壞,則接下來汽車將會被砸毀甚至被偷走。其本質是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就會誘使人們仿效,繼而變得更加變本加厲。
古人曾有“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説法,其實也是在變相地提到破窗理論,提高人們防微杜漸的意識。古代是否存在破窗效應的案例呢?當然有,我們現在就來看看:
一、年羹堯
年羹堯是雍正時期著名的權臣,他曾在西北戰場立下大功,手中握有軍政大權,連雍正皇帝都讓他三分。然而年羹堯卻也因此自侍功高,不將雍正皇帝放在眼裏,話裏話外透着一股狂傲。
當雍正皇帝處理年羹堯時,年甚至還想靠着手中的權力實施兵變。然而在雍正皇帝的軟硬兼施下,有一位對峙的士兵主動卸掉了甲冑,繼而導致一大批士兵紛紛跟着卸甲。年羹堯就此只能束手就擒,成為政治鬥爭的失敗者。
二、荊軻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相信是所有人耳熟能詳的故事。荊軻身為燕太子丹的幕僚,感念於對方對自己的恩德,隨即決定以死報效國家。他對刺秦計劃作出了詳細周密的安排,無論是燕國督亢地圖,還是樊於期的人頭,亦或是藏在圖中的匕首,都讓其具備了殺死秦王的條件。
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荊軻抽出匕首刺向秦王的一剎那,他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匕首長度完全不夠,只能勉強刺到秦王的衣袖。正是如此一個看似細微的弱點,最終令刺秦計劃完全失敗,荊軻也只能飲恨而死。假如荊軻能夠預先預知到這個問題,將匕首長度增加,恐怕歷史會就此改寫。
三、陳新甲
陳新甲是崇禎皇帝的心腹重臣,在李自成造反之際,崇禎皇帝無力對抗,只能秘密與清軍議和,並將此事由陳新甲甄辦。然而當陳新甲將公函置於案上後,其家童誤以為是塘報,便交給各省駐京辦事處傳抄,導致事起泄露,令朝廷羣臣一片譁然。
崇禎帝知道泄密頓時十分惱火,當即頒發一道嚴厲的聖旨批評陳新甲,並將罪責一股腦全部推到他的身上。可憐陳新甲一心為國,卻最終成為了背黑鍋的罪臣,成為政治鬥爭的冤死之鬼。小小的書童,本是一個不起眼的人,卻因為他的出現,影響了整個明王朝的命運,破窗效應實在是可怕。
四、西夏鴿子
西夏與北宋歷來是冤家對頭,兩國之間經常發生血戰。1041年,宋軍與西夏軍作戰,西夏軍在好水川周圍設下重重埋伏,並在好水川裏用泥土做成了籠子,將一大羣鴿子養在裏面。宋軍不知是計,聽到泥籠子裏面撲騰,覺得很奇怪,於是拍開泥籠子,導致鴿子紛紛飛出來。
天空上成羣的鴿子,無異於是為西夏軍提供了進攻的信號,他們隨即包圍過來,將宋軍擊敗。小小的鴿子,能夠導致宋軍數萬人慘死,它們不僅是“信號彈”,更是可怕的“催命彈”。
五、西北軍
民國時期,軍閥之中的西北軍素來以彪悍著稱,他們刀法出眾且配有快槍,是戰場中素質極高的部隊。然而在直奉戰爭中,西北軍卻遇到了可怕的對手——奉軍坦克。奉軍在法國高價購買了六輛諾FT-17輕型坦克,它們在戰場上橫衝直撞,將西北軍的血肉之軀碾成肉泥。
不過西北軍很快便發現了坦克的弱點,在鋼鐵包裹的身軀之中,諾FT-17輕型坦克有一處瞭望孔,它無疑是該坦克最脆弱的地方。為此,西北軍特意找來數支鳥槍,只一槍就能打進坦克的瞭望孔,飛濺的強殺就能將坦克駕駛員擊斃。靠着這種方法,龐大而又恐怖的坦克只能成為了活靶子,令東北軍頓時損失慘重。
小小的漏洞與疏忽,足以影響大局,古人云“未雨綢繆,防微杜漸”並無道理,世界上沒有萬無一失的計劃,只有加倍完善的態度,破窗效應不可怕,最可怕的還是“破窗心理”。
參考資料:《民國軍閥檔案》中國華僑出版社 作者楊帆
《崇禎皇帝》花文出版社 作者 姚雪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