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還頒佈了專門管理交通事務的文書《儀制令》,其中規定了禮讓順序“凡行路街巷,賤避貴,少避老,輕避重,去避來”。宋太宗年間,大理寺正上書要求將這一禮讓規定在兩京諸州要道處刻榜,作為“四避訣”公佈給眾人。
考駕照是現代人的噩夢之一,當拿到駕駛證的那一刻,甚至有超過了考上大學的喜悦。古人駕駛的“車”是牲力驅動的車,但是駕駛在任何時代都是一項事關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大事,古代的司機是怎麼上崗的呢?他們在交通中又需要遵守哪些規則呢?
上圖_ 商代戰車的結構圖
上圖_ 商代戰車的平鋪結構圖
一、車的起源
車的起源很早,在傳説中的黃帝時代有軒轅氏,齊思和在《古史辨》中彙總黃帝時代的發明時,因軒、轅兩字都與車有關,就將發明車子的貢獻歸於軒轅氏。不過傳説時代缺乏考古學證據,説服力有限。
在夏商周斷代工程中,發掘收穫完整的馬車實物遺蹟最早見於殷墟文化,同時甲骨文中有大量與車有關的文字,説明商周時期馬車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中相當普遍。
商周時期的馬車已經相當成熟,從側面證明在此之前一定出現過車的雛形,歷朝歷代在探討最早的造車人時有多種説法,戰國的文獻《世本·作篇》中提出“奚仲作車”,並有同時代多種典籍為旁證,普遍認同奚仲應為夏禹時人。此外還有夏禹、皇帝、伏羲造車的説法,更像是人們將功績集中於時代領袖的身上,有“聖人造物”觀的成分在。
上圖_ 古代大量與車有關的文字
西周的戰車由車轅、車廂、車輪組成,車前還有供士兵站立、瞭望敵情的車軾,即《曹劌論戰》中“登軾而望之”。
上圖_ 西周戰車復原圖
二、馬車與“御人”
上圖_ 古代馬車的鳴、鸞
上圖_ 孔子出行所乘坐的牛車
上圖_ 東漢君車出行圖
馬車退出歷史舞台後,牛車、驢車成本低且運行平穩,在民間使用更為廣泛,隋唐之後已經難見馬車。
秦朝《除吏律》中明令規定,如果御人四次駕考沒有合格,就會被失去考試資格,並且還要罰做四年徭役。唐代出現了真正意義的“駕照”,《唐律》要求駕駛員持證上崗,驢車載人、載貨量較少駕駛要求略低一些,牛車則相當於重型車了。
上圖_ 秦朝的戰車
三、古代的交通規則
上圖_ 李泌出山圖中的牛車
上圖_ 唐代的馬車擺件
四、結語
古代的駕駛考核並不容易,因為駕車的核心是駕馭牲畜、驅動車廂,牲畜具有多變性,比機器更難操控。駕駛畜力車上路也要遵守交通法規,保證自身安全的同時也要對其他車輛和行人負責,現代的一些交通法規都能在古代找到其淵源,説明古今人們都相當重視安全駕駛的問題。
無論在哪個時代,駕駛員都要謹記: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文:陳納
參考資料:
【1】《中國古代貴族體育運動“馭車”探究》 王保宏
【2】《中國古輿服論叢》 孫機
【3】《奚仲作車與中國馬車的起源》 杜勇
【4】《論中國古代馬車的淵源》 鄭若葵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