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軍隊,有許多智勇雙全、文武全才之名將。但若論一生不敗,卻屈指可數,而開國上將韓先楚就是一位出類拔萃、身經百戰、從未嘗過敗績的蓋世名將。他善於學習,精於捕捉戰機,有着天生的戰場直覺,其指揮之精妙,甚至連高傲的西方軍事家也不得不低下其頭顱。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對氣焰囂張、不可一世的頭號軍事強國—美國的威脅,韓先楚硬是指揮着裝備簡陋、缺衣少食的志願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勝利,延續了他不敗的神話。在《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韓先楚”詞條中,有一句評價非常特別:“在第一次至第五次戰役中,均在前線指揮作戰。”可以説,韓先楚是運動戰階段,唯一全程在前線披堅執鋭、靠前指揮的志願軍總部領導,是志願軍不可不扣地“急先鋒”。
韓先楚上將指揮戰鬥,一向疾如狂風。在內戰中,韓先楚曾擔任四野3縱司令員,從冰天雪地的東北一直打到炎熱的海南,因而被敵人恐懼地稱為“旋風將軍”。在朝鮮,韓先楚同樣颳起了屬於自己的旋風。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式進入朝鮮。中共中央決定,將韓先楚任命為第13兵團副司令員。而抗美援朝戰爭的首次戰鬥,正是由韓先楚的舊部——40軍打響的。在戰前,韓先楚就對繼任軍長温玉成説:
“第40軍要打好,打出個樣子來!不然,我這個老軍長的面子不好看啊!”
到了10月25日,40軍118師果然不負期望,在兩水洞大破南韓第6師第2團,取得了抗美援朝首戰之勝利。
其後,在韓先楚的密切關注下,39軍發揮志願軍長於運動戰的優勢,部署部隊連續突擊,重創美軍王牌騎兵一師,殲敵1840人。
進入第二次戰役,彭德懷將第一次戰役立下大功的韓先楚委以重任,負責指揮西線的38軍和42軍。眾所周知,在第一次戰役中,38軍行動遲緩,導致敵人逃脱,沒有完成穿插任務。在事後的作戰會議上,梁興初遭到了彭德懷的嚴厲批評。由於對38軍還是放心不下,因此彭德懷將韓先楚任命為38軍的直屬領導。
戰鬥開始後,38軍果然一改第一次戰役中的拖延和遲疑,其穿插和迂迴簡直猶如閃電一般。首先。38軍在德川大破南韓第7師,在“聯合國軍”的陣線上打開一個巨大的缺口,割斷了敵軍東西兩線的聯繫。
隨後38軍沿着清川江東岸迅速前插,控制了敵軍退守的必經之路——三所裏、順川以及肅川,形成堵住敵人的三塊“鐵砧”。
為了完成這一戰略構想,38軍113師在14小時內狂奔140華里,以雙腿勝過了敵人的車輪,率先搶佔三所裏。其後,韓先楚發現龍源裏這個彭德懷看漏的戰略要點。一旦敵人攻佔龍源裏,我軍對於敵軍圍堵畢竟功虧一簣。
於是韓先楚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命令以一個團的兵力攻佔龍源裏,將敵人南撤之路徹底堵死。於是38軍主力與42軍合力進擊被圍的美軍,將美國第2師殲滅大半。根據美軍戰史記載,美第2師共有18000餘人,最終逃歸大本營的,不過8000餘人,這是一次輝煌的勝利。
可以説,如果沒有韓先楚的督軍,38軍很難取得“萬歲軍”的威名。此戰中,我軍共殲滅敵人2.3萬餘人,繳獲與繳獲各種火炮500多門、坦克100餘輛、汽車2000餘輛,繳獲各種裝備堆積如山,車輛一眼望不到邊。截至12月24日,志願軍東、西兩線部隊基本收復了“三八線”以北所有失地,從根本上扭轉了朝鮮戰局。
雖然屢戰屢勝,但是韓先楚並未因此而自滿。相反,韓先楚不斷加強學習,針對敵人攻擊特點以及各部隊一些行之有效的打法,不斷提出行之有效的新打法。要知道,韓先楚一向有着“好戰分子”的綽號。雖然他文化程度不高,但精於總結和學習,特別善於研究新戰術。
在他倡導下,志願軍開始選擇山地兩側凹凸部和溪谷修建隱蔽工事,步兵們開始挖掘單兵洞穴式掩體,等等。這些新戰術,不僅在敵人猛烈的炮火下保存了實力,同時還還利於我軍反擊,痛殲敵人。
1950年12月31日,我軍發動了第三次戰役。此戰中,韓先楚負擔重責,指揮38軍、39軍、40軍、50軍以及炮兵六個團。
這一次戰役,我軍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聯合國軍”新任司令李奇微在漢城周圍,佈置了ABCDE五道防線。但我軍僅用3天時間,便將其全線突破,敵人“潰不成軍、慌忙敗退”。
對此,韓先楚覺得十分不對勁,他立即命令自己所部官兵,要迅速殲滅被圍之敵,同時還要不顧一切地追擊“逃敵”。同時,韓先楚還一反常態,要求戰士們敢於在白天和敵人扭在一起。要知道,白天是美軍的天下,在敵人的空中優勢下,我軍總要面臨慘重的傷亡。
然而這一次,韓先楚卻希望能儘量攆上敵軍,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因為不這麼做,我軍僅僅只能奪取漢城這座空城。因此,韓先楚將目光投注向漢江大橋,那裏是“聯合國軍”總退卻的必經之地。十幾萬美軍和數十萬難民擁擠在這座橋上,那是怎樣一種情景,又是何等的殲敵良機啊!
事實上,這是全殲美國主力第八集團軍,提前結束朝鮮戰爭的最佳時機。李奇微最擔心的,也是這一點。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我軍的裝備實在太差。明明知道敵人正擁擠在漢江大橋附近,我軍卻連一門炮也沒有。哪怕有一門炮,無處可躲的敵人也必將遭到慘重損失。然而可惜的是,敵人空中優勢太明顯,怎容你把炮拖到前線呢?
更可悲的是,韓先楚注意到我軍的補給已然到達極限。敵人士兵乘着汽車狂奔,我軍很多士兵卻連雙鞋也沒有。而戰士們隨身攜帶的米袋,也變得空空如也。在第三次戰役中,後勤只能滿足西線部隊四分之一的糧食。
原本,韓先楚曾提議將40軍也拉到西線,與42軍一同在外層迂迴。但因糧食供應不上,一着確保重點方向的好棋卻無法實施。如果糧食補給稍微像樣一點,42軍必然包抄到位,全殲第8集團軍主力,並非沒有可能。
韓先楚這才意識到,第一次、第二次戰役的勝利,從宏觀來講,是抓住敵人不知虛實、輕敵冒進的弱點。而敵人開始審慎地研究我們實力時,我們卻犯了他們之前的毛病——輕敵。
韓先楚認為,必須給這種現象降降温。1月4日,志願軍第39軍、50軍先後殺入漢城。然而韓先楚卻並沒有讓自己的老部隊——40軍一同入城,分享攻克敵國首都的榮耀。有40軍老戰士説:
“這説明老軍長胸中有數,沒有大量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奪取空城何樂之有?”
漢城克復後,世界輿論譁然,《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對佔領漢城表示祝賀,同時還鼓勵志願軍“打到大田,打到釜山,將美國侵略者趕下海。”
在漢城前指,韓先楚卻非常冷靜。雖然他並非政治家,卻敏鋭地意識到,第三次戰役是一場政治仗,表明“三八線”敵能過,我亦能過。
當時鑑於李奇微“潰不成軍”,彭德懷本來電指示韓先楚指揮的右縱隊即刻渡過北漢江,追殲逃敵。然而韓先楚卻急電志司:
“千萬不可再追,如果恃勇輕進,恐中敵人誘我南下之計。”
因此韓先楚大膽建議:“右縱隊大部集結於漢江北岸休整,待機而動。”
彭德懷不愧為一代戰神,很快便體會到韓先楚的用意,於是欣然採納。而事實上,李奇微果然是佯裝敗逃,並在前方設置了陷阱,就等着我軍往裏鑽。可以説,韓先楚敏鋭地判斷,拯救了許多志願軍戰士的性命。
第三次戰役中,韓先楚立下奇功,彭德懷讓對其信任百倍,因此在對韓先楚的指示電中,常有“具體由韓部署之”的話語。
在前三次戰役中,充分體現了韓先楚的進攻才能。而在第四次戰役中,韓先楚又展示了他擅守的一面。
第四次戰役,是運動戰階段,唯一一次由“聯合國軍”主動挑起的戰爭。1951年1月中旬,“聯合國軍”集中25萬人,以所謂“相互靠攏、齊頭並進。穩紮穩打”的戰法,配合以“磁性戰術”“火海戰術”,企圖在我軍沒有得到及時休整的情況下,殲滅我軍有生力量,將我軍趕到38線以北。
為了防止敵軍進攻,志司採取了“西頂東放”的打法,從而開啓了第四次戰役。東面的進攻,由鄧華負責;西方的防守,由韓先楚負責。在韓先楚手中,只有38軍、50軍以及朝鮮人民軍第一軍團,而所面對的,卻是敵人20多萬進攻部隊。
從地形來看,對我軍也十分不樂觀。我軍主力主要處於漢江南岸,江水隨時可能化凍。如果稍有不慎,後方江水融化,我軍就將面臨背水一戰的窘境。可以説,漢江南岸阻擊戰,兇險萬分。
敵人進攻開始後,韓先楚指揮所屬部隊依託一般野戰工事進行頑強阻擊,與美軍逐山逐水反覆爭奪,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血戰14個晝夜,敵人才僅僅只前進了18公里。對於韓先楚的指揮,敵人也只好無可奈何地評價:
“甚為兇悍”。
隨着漢江的解凍,韓先楚果斷命令50軍與朝鮮人民第一軍團各留一部兵力堅守漢江南岸橋頭陣地,主力全部撤到北岸組織防禦。而38軍則以主力部隊留守南岸,繼續掩護鄧華部向橫城方向集結,保障部隊反擊時的側翼安全。
自2月8日起,敵人輪番攻38軍陣地。而萬歲軍的將士們秉承“人在陣地在”的原則,在敵人鋪天蓋地的炮火下勇猛防守,將敵人整整阻擋了9天,有力地保障了橫城反擊戰的勝利。
在23天的時間裏,韓先楚指揮部隊殲敵1萬多人,粉碎敵人迅速“收復”漢城的企圖,有力配合了鄧華的反擊,完成了艱鉅的戰略任務。要知道在以前的戰鬥中,我軍很少進行陣地戰。而這一次阻擊戰的成功,也讓我軍總結了不少陣地戰的經驗。例如兵力配置前輕後重、火力配備前重後輕的戰術原則,在我軍未來的阻擊戰中,都發揮了奇效。
在運動戰最後的第五次戰役中,韓先楚受命指導40軍,負責“從金化至加平劈開戰役缺口”,敵人東西割裂,使之不能互相增援。戰役打響後,40軍不負期望,迅速突入敵人縱深30公里,完成戰役割裂的任務。
運動戰階段結束後,韓先楚擔任西海岸指揮所司令員,統一指揮38軍、39軍、40軍、50軍,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第4軍團,防止敵人從海上登陸。
在韓先楚的部署下,各部隊在沿海第一線和第二線地區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和坑道。按照韓先楚指揮,各部隊均在各自防區修築防禦工事,在便於美軍坦克突入和空降的地區,前線加強了反坦克兵器和高射火器,形成了滴水不漏的防禦。
在做好防禦的同時,韓先楚還主導了對朝鮮沿海的“拔釘行動”。當時美韓軍憑藉其海空優勢,在大和島、小和島等數十座島嶼盤踞了數千兵力,建立情報站和雷達站,日夜監聽我軍行動。
因此,韓先楚指揮50軍,以“由近而遠,逐島作戰”為方針,在志願軍空軍的支援下,連續進行4次兩棲作戰,攻佔了14座島嶼,將敵人的情報站一一拔除。
1952年7月11日,韓先楚調任19兵團司令員,指揮63軍、65軍、40軍和39軍在西線擔當正面防禦任務。
1953年初,韓先楚因積勞成疾,被迫回到國內治療。其後,雖然韓先楚一再要求回到朝鮮戰場,但終究沒有如願。
在朝鮮戰場,韓先楚戰績彪炳。在所有敵對國家的情報部門裏,為中國將軍所建立的檔案中,韓先楚的那一本是所有上將中最厚的,原因就在於韓先楚仗打得多,也打得奇,因而值得立檔的內容就最多。
回顧韓先楚在朝鮮的三年,他指揮部隊打了一個個惡仗、苦仗、硬仗,卻硬是從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口中,扣出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勝利。他不但具有超乎常人的機智和勇猛,同時還擁有其他戰將所不具備的政治眼光,完全可以獨當一面。其在1955年被授予上將之軍銜,是實至名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