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考進哈佛,女兒考進哥大,這位父親被譽為華人的家庭教育典範

女兒叫劉倚帆,從小同樣品學兼優,從小學到初中學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4歲便以優異的成績榮獲美國“總統獎”,高中畢業時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美國常青藤名校——哥倫比亞大學,年年獲得獎學金,再之後入讀世界頂尖的沃頓商學院。

他們的父親,叫劉墉。不是清朝那個和紀曉嵐、和珅打得不可開交的“劉羅鍋”,而是同名同姓的著名美籍華人,國際知名畫家、作家、教育家、演講家——劉墉先生。他被譽為華人的家庭教育典範

他養育的兩個子女如此優秀,有何秘籍?在一次採訪中,他直言不諱,不要總想着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他不是在開玩笑,也不是藏着掖着不告訴我們他的育兒秘籍,更不是為了吸引眼球。因為,這就是他教育子女的方式。


他沒有像很多的“虎媽虎爸”那樣,被孩子氣得暴跳如雷,把孩子打罵一頓;也沒有像傳統的“嚴父”那樣,用能殺死人的眼神盯着孩子,然後下道死命令:“從現在開始,哪裏也不準去,給我好好學習。下次再考不及格,看我怎麼收拾你!”這些家長應該有的正常反應,他都沒有。他只是在邊上,淡淡的説了一句:

作為一個智慧的父親,劉墉敢讓孩子考0分,是因為他不是很重視成績。因為他知道成績不代表一切。同時,他也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只要肯努力,就不止考出眼前的這點成績。只是因為水土不服罷了。於是他用了一招“以退為進”。但他也不輕視成績,當孩子真的考出0分,他知道孩子已經有能力考A時,他很替孩子高興,於是親手做了一頓大餐獎勵孩子。父母的信任和欣賞,是給孩子最大的財富。面對孩子一時的叛逆與落後,傳統的、嚴苛的中國教育方法——“給孩子壓力、逼迫孩子上進、命令孩子勤奮”等,固然有用,但不能總用,因為很多時候,並不是最合適的方法。如果經常逼迫孩子,説明家長的內心,是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對於父母而言,教育下一代是一件要調動各方面智慧的事情,墨守成規、一味的追求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並不總是可取的,適時的逆向教育與反面引導,很多時候會更管用。


劉墉9歲喪父,13歲遭遇大火,家被燒到只剩下幾根柱子,一度流落街頭,境況悽苦。16歲那年又不幸患上肺病,差點錯過考大學的機會。就是這樣一個家境貧苦、資質平庸的窮苦人家孩子,憑着母親的欣賞和信任,始終堅持求學,最後以高分考入台灣四大學府之一——台灣師範大學的美術系,之後更一路勤學苦練,終於修得正果。劉墉説:“如果母親沒有給我足夠的自由和空間,讓我自己搞自己的,也不會有今天的我。人各有長,不必死心眼地朝一個地方鑽。父母只要瞭解孩子的長處,個個孩子都可以是天才;每個孩子朝着自己的長處去努力,個個都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老天很公平,當你小孩在這一部分特別傑出,可能另一部分會比較弱。反過來想,也別認為你小孩不會讀書,天生駑鈍,其實只要你細心發掘,很可能發現他有奇才。每個孩子都跟別人不一樣,無論家長老師,都不能把孩子硬往幾個模子裏塞。”這是劉墉的原話,他是這麼説的, 也是這麼做的,也因此培養出一雙優秀的子女。

他還是一個暢銷書作家。據台灣最大連鎖書店“金石堂”統計,劉墉為十六年來台灣暢銷書作家之冠。他的作品在中國大陸銷售超過千萬冊。其中,《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是他將自身獨特而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方式編寫而成。

這套書共4冊,一經上市,就銷售一空,媒體評論:“劉墉,不愧是千萬父母眼中的青少年成長的心靈捕手......家長想要培養優秀孩子,劉墉的這本《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是必讀之作。”

這本書,是給家長最好的家庭教育指導書。劉墉先生,將養育一雙精英兒女過程中的成功案例,以及針對兒子和女兒給出不同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如何提升孩子智商、情商和逆商,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成長、處世和溝通等方面,都在書中無私分享給家長們。摘錄幾段金句,給家長們品鑑下:愛很重要,但愛的方式錯了,反而會害了孩子。家長要學會用一些小技巧讓孩子在愛育中成長。父母不僅要強化孩子良好的思考與行事的習慣,更要懂得讓孩子“樂讀”。因為教育是“愛到開心”啊!




劉墉先生的這些育兒觀念,你贊同嗎?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每一個問題學生的背後,都有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成長,家庭教育作用遠大於學校教育;孩子的未來,取決於家長如何引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4 字。

轉載請註明: 兒子考進哈佛,女兒考進哥大,這位父親被譽為華人的家庭教育典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