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往事專題之移民篇:下南洋的腳步從未停止!

航海往事專題之移民篇:下南洋的腳步從未停止!

中國歷史上有三次較大規模移民潮,分別是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

關東指東北三省,因這三個省都位於山海關以東,因此那裏就稱為關東。東北物產豐富,土地肥沃,但清朝皇帝一直認為東北是“龍興之地”,定鼎中原後,始終禁止漢人到東北生活。許多流民為了去東北安身,往往冒險闖關,闖關東的説法也就由此而來。

西口是指河北張家口以西的長城沿線關隘,過了西口,就可以到達內蒙古草原以及河套一帶。這裏當時相對富裕,便於流民謀生。於是,有不少人走出西口,尋找自己的安身之地。

航海往事專題之移民篇:下南洋的腳步從未停止!

每當封建王朝末年,戰亂頻發時,許多普通百姓被迫移居到國外,其中相當一部分人移居到東南亞地區,這種遷徙也有一定風險,被稱為下南洋。

下南洋的流民來自全國各地,但福建、廣東人大約佔95%以上,是絕對多數。這兩個省距南洋各國較近,往返比較方便,有地理優勢,這種優勢是其他地區不能相比的。

最早的下南洋活動可追溯到漢代。西漢末年,就有一批學者、官員逃往越南。晉代以後,許多漢人“衣冠南渡”,不少中原人士移居到東南亞地區。

航海往事專題之移民篇:下南洋的腳步從未停止!

唐朝末年,黃巢襲擊廣州市,許多從事海上貿易的廣東人逃亡海外。元滅南宋時,又有一大批宋朝遺民逃到了東南亞。而在明末至清末這段時期,中國大陸戰亂頻繁,福建、廣東一帶老百姓為躲避戰亂,一批又一批到南洋去謀生,這更使下南洋成為一股潮流。

16至19世紀,是下南洋的高峯。這一時期,英國、荷蘭等歐洲殖民者開發南洋,對勞動力需求量非常大。

南洋各國為吸引華工,分別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有的給移民免費土地,提供臨時房屋,有的免費供給大米和食鹽,有的提供交通運輸工具等。

這些優惠政策對於那些流離失所、喪失土地的無業流民來説,無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航海往事專題之移民篇:下南洋的腳步從未停止!

當時,福建、廣東沿海的許多貧民結夥出海,他們公推出一名叫“客頭”的人,由他墊付船資和伙食費,到南洋後,大家再用勞動所得償還欠債。為了湊足路費,流民還有一種方法,是讓船户先把他們送到目的地,然後讓那裏的親友給錢,或有了工作後,由僱主墊付欠款。

但下南洋的人較多,這些勞工們非常艱苦。在被運出國之前,他們往往被成羣地關在一起。吃飯時,食物都裝在一個大盆裏,他們只能像豬仔一樣,圍着飯盆搶食,因此,勞工們也叫“豬仔”。

據記載,從1852到1858年,僅汕頭運出的“豬仔”就有4萬多人,大約8000人在沒開船之前,就已經在困苦和因虐待中死去,被棄屍在海灘上。

航海往事專題之移民篇:下南洋的腳步從未停止!

要下南洋的人太多了,運送“豬仔”的船隻往往嚴重超員,所以那些破舊的船隻往往只被簡單改造一下,就投入了使用。在漫長海途中,“豬仔”們每人只有一尺之地,但船艙門緊閉,空氣窒息,淡水也不足,他們經常因為渴極討水而遭到鞭打。在凌辱和折磨之下,常有一些弱者投海自殺的事情。

不過,到了東南亞,許多華人從事商業活動,代銷當地土特產,從而形成一個龐大的商業網絡,掙了不少錢。這些華人多為當地政府所倚重,當時,泰國有個王室成員就表示:“如果沒有華僑,宮廷什麼買賣也做不成。”

還有相當一部分華人從事手工業,為了謀生,無論是烤麪包師、裁縫、鞋匠,他們什麼都幹。

航海往事專題之移民篇:下南洋的腳步從未停止!

在東南亞,工礦業一直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印尼加里曼丹的金礦全是華人,礦工人數最多超過9萬。19世紀以前,馬來西亞的錫礦也全部由華僑開發。當時,維持馬來西亞諸邦經濟主要依靠錫礦税收,因此,可以説馬來半島的繁榮昌盛都是華僑帶來的,是華僑們造就了馬來半島。

在改變南洋諸國經濟狀況的同時,許多華人也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境況,出現了一大批百萬富豪和千萬富豪,政治地位上越來越高。直到現在,東南亞各國的華人依然有很大影響力。

例如,泰國前總理他信兄妹是華人,泰國議會有三分之二的議員都是華裔;新加坡大部分是華人;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的丈夫也是華裔。

航海往事專題之移民篇:下南洋的腳步從未停止!

鴉片戰爭以後,從廣東、福建兩省輸出的流民,每年都在10人萬以上。他們在南洋艱苦創業,積累了大量資本,又回國把資金投向近代工商業,從而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轉型。

特別是洋務運動以後,許多在南洋積累了大量資本的華僑回國投資。比如,中國最早的繅絲廠、最早的火柴廠都是由南洋僑商創辦。解放前,華僑僅在廣東、福建、上海投資創辦的企業數量就有2萬多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6 字。

轉載請註明: 航海往事專題之移民篇:下南洋的腳步從未停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