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時長,薪資低,待遇差,83萬人轉行,幼師缺口怎麼彌補?
教育話題頻頻被擺出枱面討論,但是幼教問題似乎只有負面新聞出現後,人們才會對其加以正視。近年,全國各地頻發幼兒園安全事件,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之一是幼師地位不高、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幼師本該是世界上最神聖和美好的職業之一,年輕健康有活力的老師帶領孩子們認識世界、認識自我。但現實並非如此,在全世界範圍內,幼師普遍淪為一個吃力不討好的職業。在我國這種現象尤為嚴重,幼師用工荒、招聘難,流動性強,優秀人才缺乏。
幼師用工荒,真的只是家長難伺候、小孩子難管教、工資低這麼簡單的原因嗎?
為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國家放開了"全面二孩"政策,預計因二孩政策出生的孩子將在2019~2021年間達到入學高潮,並在2021年達到頂峯,年齡處於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數量將增加1500萬人。2021年,我國在園幼兒數也將達到最大值,預計為5750.82萬人,同比增長5.53%。
根據國務院去年發佈的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報告來看,2019年我國幼兒園專任教師數量只有258萬人,按照國家每個幼兒班"兩教一保"的標準,還缺58萬人。隨着2021年入園幼兒數量的猛增,專任教師和保育員的缺口將超過300萬人,其中教師需要補充198萬,保育員需要補充136萬。
而符合標準的幼兒園缺少11萬所。政府已經連年增加學前教育的公共財政預算,但還是趕不上需求的大幅增加。預計2021年我國學前教育預算需求將高達3679億元,比5年前增加了89%。
只有教育經費充足,才能支撐政府部門施行幼兒園教師資格准入制度,完善幼師培訓體系,提高幼師平均工資水平。
同樣是教書育人,哪怕跟小學老師比,幼師的社會地位也低了一大截。在很多人眼中,幼師不能算作正式的老師,更甚者認為幼師是陪孩子玩耍的"保姆"。
在我國,幼師培養機制尚不完善,待遇保障比不上其它職業,導致幼教人員不足,而市場上的幼兒園雨後春筍般湧出,為滿足人員需求,民辦早教機構只能放低門檻僱傭素質一般的人員,在很多民辦園無證也可當老師,難得有一兩位受過專業幼師教育的老師,導致幼師這一職業的整體形象受到影響。
教育資本化以後,資本進入幼教、早教市場,其本質是為了快速盈利。裝修豪華的幼兒園,硬件設施優良,甚至配以外教全天跟班,號稱海外背景,即便在這裏,幼師的薪酬也顯得寒磣。
例如一年學費15萬的國際幼兒園,老師的工資卻只有3500元。多數民營幼兒園通過降低幼師和保育員的資質,保持低成本運營,獲取利潤。
現階段,教育資本化導致這樣一種怪象:畢業的師範生找不到對口的收入相對高的好工作,家長找不到價格適中師資優良的幼兒園。天價幼兒園,用高額的壟斷價格榨乾中國家長,而幼師們依然在食物鏈的最低端掙扎。
前幾年,幼兒園虐童事件頻頻見諸報端,刑法也因此對虐待罪做出修改,甚至規定單位和主管責任人也要承擔相應處罰。即便如此,幼兒園虐童的事件也未能完全斷絕,可見我國幼教領域缺乏統籌監管。
面向3歲以下幼兒的早教機構,有的是教育部門主管,有的在工商註冊,還有的在婦聯註冊,監管機制尤為混亂。混亂局面下,素質參差不齊的幼師摻雜其中,當某一事件爆發後,人們又會給幼師羣體貼上素質低下的標籤。
幼師缺口大最大的原因還是收入太低,與其它職業相比根本沒有吸引力。天天面對二三十個孩子,工作量可想而知。對每一個孩子都要高度負責任,不能有一點掉以輕心。
許多幼師表示,每天最起碼要工作9個小時。早上7點過進班為孩子們打掃衞生,整理日常用品,等待孩子們入園,然後開始一天各個時間段的教學工作,還有加餐、吃午飯、午休、體育活動等多個環節。
一天走完整個流程之後,要在家長羣裏發佈孩子們當天的照片,跟家長們溝通孩子的情況。除此之外,還有各種文字資料類、佈置環境類、應對檢查類的工作。可以説一天到晚一刻不停的工作,還不能有片刻閃失。
幼師們面對的壓力甚大,但所得酬勞無法體現他們的工作價值。特別是公辦幼兒園沒有編制的崗位、私營幼兒園的教職工和農村地區、貧困地區的幼師羣體,收入和回報不成正比的情況更加突出。
在一線大城市北上廣深、江浙地區,城市經濟發達,幼師的工資大概可達到5000元以上,有編制的收入相對更高、福利待遇更好。而普通城市的幼師薪資平均水平只有2000-3000元左右,不同地區、不同規模的幼兒園薪資水平差異較大。
但幼師薪資水平普遍較低,是不爭的事實。在各類大學專業中,幼兒教育專業也是收入最低的專業之一。幼兒老師的五險一金,也基本是購買的最低標準,保教員甚至沒有五險一金。
其實在我國月薪過萬的幼師不是沒有,少數專業程度高素質過硬的老師,有可能通過繁忙無休止的工作,換來上萬的薪資,跟其他職業相比,雖然不是做不到但也不輕鬆。在國內,甚至只有家裏不差錢的年輕人才會選擇幼教專業,長期從事幼師崗位。
這種情況下,來自社會和家長的壓力與日俱增,確實讓人想問"高壓低薪,圖啥?"
幼師崗位不光是缺口大,還在不斷流失。從事這一崗位的人員並不穩定,2014~2019五年間,大約有83萬幼師選擇離開這一崗位,大多數是民辦園的老師和沒有編制的老師。離職的原因普遍為:薪資低,福利待遇不好,沒有編制,不能解決户口問題,結婚生子沒有時間等。
私立幼兒園的幼師,大部分工作兩三年之後,有了一些經驗,便跳槽到待遇更好的幼兒園。一些外來人員從事門檻低的幼教工作作為短時過渡,到了一定年齡便會離開。不少民辦幼兒園甚至不給幼教和保教員簽訂正式合同,導致他們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而在公辦幼兒園,幼師離職多半因為編制原因。在編教師和沒有編制的老師,薪資差別能達到一倍之多,大家做着同樣的工作,獲得的待遇和社會認同度差異卻相當不同,很多優秀的非編老師因為這種不平衡而離職。"合同制教師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但福利待遇方面的差別,令我們心灰意冷!"
其實,大學學位和幼師資格證並不能真實反應老師教育和照顧孩子的能力,只有和孩子們一起學習成長,幼師在此過程中不斷積累技能、經驗和知識,並引導孩童構建學習體驗,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優秀的幼師。
目前的社會導向以有沒有編制、有沒有資格證來評價幼師的能力,決定幼師的薪酬,有失偏頗,也讓他們對自己的職業沒有自我認同感,更不利於幼師團隊穩定和幼師素養的提升。
如果只按照資格來決定薪酬和地位,優質教師短缺特別是鄉村地區幼師短缺的局面將繼續惡化。
即便是在國際大都市深圳,幼師流動率高的現象也非常嚴重,深圳人大代表的問卷調查數據顯示,深圳從教10年以上的幼師連10%都達不到,30歲以下缺乏經驗的從業人員佔到87%,60%的幼教只有中專以下學歷,這種局面勢必影響學前教育質量,着實讓人擔憂。
去年以來,教育部一再發文強調重視學前教育工作,加強學前教育財政投入,擴增幼兒教育機構數量。
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用於學前教育的資金比去年增加了11.8%。同年5月,教育部召開學前教育重點工作視頻會,強調幼兒教育"普及"、"普惠",要求同工同酬保障幼師薪資待遇,公辦園要按照標準配齊老師名額。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9月在講話中指出,要努力提高幼師與保育員的待遇,尊重他們的勞動!讓他們安心工作。政府還將繼續完善相關政策,引導地方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提高幼師薪資待遇,加快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幼師普遍待遇將有所提高、公辦園幼師編制名額增加、行業准入門檻也將有所提升。學前教育目前仍是中國教育的短板,希望改善幼師待遇能成為提升學前教育水平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