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讀物進課堂,南池小學這做法讓語文教學更鮮活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姬生輝 通訊員 付吉慶

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語文學科教學更側重於對綜合素養的培養,這對考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結合素質教育,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成為全國各中小學亟待破解的一大課題。

自2015年起,濟寧市南池小學啓動語文閲讀教學改革,並逐步凝練形成了特色鮮明的“1+10+N”語文教學模式。在保障語文教材教學效果的前提下,將優秀課外讀物“搬進”課堂,並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讀好書、多讀書,從根本上破解了學生閲讀少、知識面窄的難題,激發了學生學語文的興趣、提升了綜合能力。

課外讀物進課堂,南池小學這做法讓語文教學更鮮活了

40分鐘一堂課

師生共同侃“跑題”

11月2日上午9點,清脆的上課鈴聲響起,濟寧市南池小學語文教師張俊甫走進五年級六班的教室。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跑題”兩個字。“同學們,今天我們這堂課的主題是研究‘跑題’,請大家拿出《給孩子的散文》這本書。”

根據前一天預習的情況,張俊甫示意學生們指出書中相關文章是否存在跑題的現象,並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老師,我認為《左撇子》這邊文章跑題了,因為正文更多交代的是主人公如何在艱難歲月中成長的內容。”學生高瑞陽第一個站起來發表意見。“老師,我認為,這片文章沒有跑題……”學生王繼贊發表了相反的觀點,並説出了自己的看法。

隨後,同學們在張俊甫的帶領下,又分析了《淡淡的月光》、《好的故事》兩篇文章。短短40分鐘的時間,有近20名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師生間的互動頻繁,整堂課也讓人感覺“活”起來了。

“文字可以穿越時空,但表達的情感是真摯的。”臨近下課,張俊甫的話讓記者恍然大悟:原來這堂看似天馬行空的語文課,是要教會學生理解什麼是散文。

11月8日張俊甫老師將在中國教育報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主辦的全國“第十二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暨名師課堂研討會(小學)”上執教“羣書閲讀研討課”,與薛法根、孫雙金、王崧舟、管建剛等著名特級教師同台展示。

課外讀物進課堂,南池小學這做法讓語文教學更鮮活了

“1+10+N”教學法

課外讀物進課堂

張俊甫老師的這堂語文課,是濟寧市南池小學“1+10+N”語文課的真實寫照。為何要如此堅定地推行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對此,從事小學教學和管理工作多年的南池小學沙軍校長深有感觸:“普通的語文課上,老師賣力講課文、知識點,但大部分學生的成績卻提升不明顯,學習興趣也不高。”對此,作為濟寧市教學能手的張俊甫也深有同感,“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陳舊,老師們教得沒激情,很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2014年9月,沙軍邀請濟寧學院中文系彭興奎教授擔任學校的語文學科導師,彭興奎教授通過聽課、與師生近距離交流等方式,尋求破解這一問題的方法。“這個問題並非只在南池小學存在,而是在全國各地中小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彭興奎教授在細緻的調研後發現,語文課堂上,老師廣泛存在唸教參問題,“無法激發學生興趣,教學效果事倍功半。”

為此,彭興奎教授提出全新的閲讀教學理念,2015年9月,南池小學啓動語文閲讀教學改革,並推行全新的“1+10+N”教學模式:1是指一本教材,10是指每學期課上閲讀10本課外書,N是學有餘力的學生在‘1+10’之外自主選讀的課外書。語文教學中,將一個學期的教材限定8周時間完成教學,餘下的時間指導學生閲讀“10+N”,變課外閲讀為課上閲讀。並經過三個學期的推行,老師和學生們的面貌發生了質的改變,語文課堂果然“活”起來了:老師教得酣暢淋漓,學生們學得津津有味。

2017年4月,學校市級課題“基於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1+10+N”語文教學研究”獲准立項。2019年9月,南池小學在全體語文教師中全面推行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一場語文教學的改革之風在學校全面鋪開。

課外讀物進課堂,南池小學這做法讓語文教學更鮮活了

科研保障引領閲讀

讓師生書山有路

為全面推行“1+10+N”語文教學模式,學校定期邀請市、區兩級教研員和語文教學名家給予課堂教學指導。同時,與高校聯合,提供課題理論支撐。彭興奎教授自2015年起,一直跟蹤指導,引領教師在課堂上多讀少講;組織語文教師開展日常“三讀三寫”(讀報紙、讀雜誌、讀書籍;寫教學實錄,寫教後記,寫下水文)。學校每年訂購兩萬餘元的各類期刊,每位老師也自主訂閲至少一份專業報刊。“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使‘閲讀從教師做起’成為學校的課改亮點,極大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沙軍説。

縮短了語文教材的教學時間,能否保障學生們的學習質量?對此,南池小學全力用好“1”冊教材,打造高效課堂。“我們大膽嘗試用兩節課完成一個單元的基本教學任務,結合年級教材特點,潛心研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訓練點,將單元內容整合,並進行拓展。”南池小學副校長陳晶説,課題組教師探索出相對高效的單元整合課模式。

課題中的“10”指的是每學期納入課堂的10本精品書。學校每個年級每學期都會圍繞“向學生推薦哪些書目”進行專門研究,確定書目後學生人手一套。作者均為活躍在當今文壇的著名作家,兩套“經典”,巧妙地構成現代文學與當代文學的呼應,為學生打下文學素養和精神成長的底子。對“N”教師則不做要求,鼓勵學生根據自己愛好選讀,同學相互推薦,使閲讀的視角更廣闊。“利用課上所學知識,閲讀N,是1+10的延讀,反過來又豐富1+10。”陳晶説。

活動繽紛多彩

在閲讀中尋找快樂

近年來,學校積極搭建小組、班級、年級、全校的閲讀平台,每週、月、學期開展比賽活動,調動學生的閲讀積極性,讓學生享受閲讀。每年的讀書節,學校都開展“誦傳統經典,做儒雅少年”大型活動並組織書香班級評比活動,每個年級評出兩個書香班級,期末進行隆重表彰。班級的同學為了能得到這個榮譽,都積極參加到書香班級建設中去,為創建書香班級而閲讀,從而讓學生體驗閲讀是一種責任。

班級是學生閲讀的主要陣地,為此學校各班級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低年級開展的背誦古詩80首,讀經典繪本;中年級的“讀童話,演童話,寫童話”,用任務驅動學生讀書;高年級的課本劇表演,閲讀交流,好書推薦,給孩子們的閲讀帶來了很多的快樂。學校還積極倡導親子閲讀活動,在閲讀中凝結親情。通過親子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創造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

“實踐證明,我們以‘語文教改’為突破口,有力促進了學科教學,全面推進了素質教育,提升了師生的核心素養。”南池小學校長沙軍坦言,近年來,學生學習語文有了濃厚的興趣,從多讀、樂讀逐步達到會讀、善讀,提升了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寫作不再畏難,內容真實,具體,無空話,套話。老師們也在讀中有所得,讀中有信心,指導學生讀書有了廣度和深度;教師教學狀態和生命狀態逐漸改變,不斷突破專業成長瓶頸。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49 字。

轉載請註明: 課外讀物進課堂,南池小學這做法讓語文教學更鮮活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