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文科 引領新財經 加快培養新時代財經領域卓越人才

2020央視網年度教育盛典“雲生態·話未來”12月8日下午在北京舉行。眾多嘉賓蒞臨活動現場,一起探索教育新生態,把脈未來教育發展新態勢。西南財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李永強出席本次盛典並發表題為《建設新文科 引領新財經 加快培養新時代財經領域卓越人才》的主題演講。

演講全文如下:

尊敬的天保部長,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朋友們,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參加“雲生態·話未來”高質量發展教育論壇,古人有在冬天圍爐論道的傳統,今天我們共聚北京,碰撞智慧,共謀發展,共築未來。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為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提供人才紅利,是我們面向未來必須思考的重大問題。下面我彙報三點思考。

一、建設新文科關鍵在交叉

11月3日,教育部主辦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發佈了新文科建設宣言,吹響了加快建設新文科的號角。在話語體系上,我們可以發現從西方話語體系轉向了中國話語體系,在內容上,我們從純文科轉向了文理工交叉,在功能上,從探討人文社科的規律轉向社會價值觀的塑造,為社會提供思想和價值引領,形成國家軟實力。在方法論上,運用現代技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特別是應用算法,模擬和機器學習等,彰顯新文科的科學性。

11月2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交叉科學部正式宣告成立,這是自2009年醫學科學部成立之後,時隔11年,再次成立新的科學部門,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啓德指出,學科交叉是學科發展的必然,交叉科學部成立正逢其時,是加速科學創新的重要驅動力,自然科學在學科交叉方面一直走在文科的前面。

交叉學科在文科也是大勢所趨,雖説堅守原有學科邊界仍可探究,但是文學某些研究領域自身就是學科交叉的結果。例如,行為經濟學就是交叉形成的。一些文科研究問題,雖有初步研究結論,但革命性突破仍有待藉助其他學科,才能有新的重大突破。族羣起源研究以往根據文獻取得了一些成績,採用學科交叉方法能深入推進研究,利用比較語言學和語音學方法,可以大概瞭解一個族羣的分佈範圍和遷徙路徑,更進一步,如果利用分子生物學基因測定方法,族羣起源與變遷研究會變得更加清晰可靠。

學科交叉催生新知識和新學科,再引用錢教授所舉的例子,印象中,考古學是在野外挖掘,靠一把鏟子,幾本圖書,但是考古學方法只能回答一些有限的問題,有一些問題我們仍在猜測,仍不明白。如果我們引進理工科的手段進行研究,比如同位素檢測,比如花粉測定等先進辦法,就可以得出更深入的考古成果。史學、社會學交叉融合形成社會史,與經濟融合形成經濟史等,獲得新知識,推動縱深發展。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社會行為與經濟學部在發佈的學科發展報告中指出,未來十年,學術研究特點是跨學科、強合作,問題驅動,這幾個特點都指向了學科交叉融合。跨學科,強合作幾乎就是交叉融合的同義詞。而問題驅動是倒逼交叉融合,因為沒有哪個問題是單一學科的問題,必須打破學科壁壘,綜合分析,協同施策,方能解決問題,這是我跟大家彙報的第一個方面的內容。

第二個方面的內容,引領新財經,核心是融合。

在新經濟、新科技的影響下,財經理論的方法,研究範式加速演進,引發深層次的變革,催生新財經。相對於傳統財經而言,新財經是新時代人類經濟活動所呈現出的新產業、新業態、新規律的統稱,研究範式、研究方法運用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與金融的深度融合,拓展了學科視野,促進了交叉融合。現代科技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加速滲透,深刻影響傳統財經學科的版圖,同時也彌補了傳統財經學科在解釋力、預測力等方面的短板。

聚焦新財經人才培養,我認為做好融合育人是關鍵,核心要注意智能化、融通化、集羣化三個趨勢。

1.智能化。

工業化的核心是生產出了會勞動的機器,智能化核心是創造出會學習的機器,從數據的角度看,信息化主要是產生和整合數據。大數據是智能化的初級階段,能幫助我們進行對經驗的挖掘,而智能化的核心是創造,自我學習。智能化在模擬未來,智能化技術是精準教學的基礎,在全面進入學習者學習過程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學習行為數據,洞悉學習狀態習慣,生成個性化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推進教學資源投入,精準判定學習者問題,進而對教學行為進行精準干預與優化。

教學的內容,方法和環境要體現智能化的要求,學習的內容有智能化的個性推送,學習方案和效果可以智能分析和優化,智能化管理要確保人人、處處、時時的“泛在學習”。

2.融通化。

學科交叉和跨學科整合,成為推動學科建設的重要手段,新財經呈現出鮮明的交叉融通特徵,要做到四個融通:中西融通,人文與社科融通,文理工醫融通,知行融通,紙上得來終覺淺,王陽明説知者行之始。

3.集羣化。

各校都很注重學術人才體系建設,選擇學科羣建設方案非常重要,交叉複合型人才的培養要思維複合、知識複合、能力複合,教師應該是學生思維的啓迪者,教學本質正在悄然改變,不僅有知識傳遞,能力培養,還有價值觀的培育塑造。如果不是對學生思維的認知精準干預,知識就是從書本到黑板,從黑板到筆記本的機械傳遞,繞開了師生的思考,最終將成為毫無意義的走馬觀花。

複合型人才培養中,應該是帶有智慧補足和靈魂關懷的行為,教師傳授的內容並不是機器那樣的死知識,而應該包含教師的智慧加工和情感滲透,是鮮活的,是生動的。

我彙報的第三個內容,培養時代信任,重點在創新。

創新是五大發展之首,也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丘吉爾説欲求新則求變,欲求完美求常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不斷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管理方式、學習方式,使未來的教育呈現生活化、生命化、個體化的特徵,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發展變化的步伐。探索打造“四跨”式人才培養新模式,四跨是跨學科、跨學校、跨學制、跨課堂,五育融合,通專融合,科教融合,產教融合。

1.跨學科佈局。打破學科專業壁壘,以智能+和物聯網+改變傳統專業,面對區域產業發展要求,佈局新專業。

2018年以來學校新增數據科學,大數據技術等新專業,設立金融+X,會計大數據等八個實驗班,學校經濟學專業入選國家首批經濟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2.跨學校協同。我們聯合學士學位項目共同培養金融科技高端創新人才,在全國應該還是首次嘗試。聯合四川大學、重慶大學組建通識教育聯盟,學生互換,學生互認等,力爭跨校、跨區,協同育人。

3.跨學制度貫通。提高不同學段的適應性、協調性。

4.跨課堂拓展。促進學科競賽課程化和課程實踐化,打造成都八零國際大賽(音)等賽事,勤學,勤練,有機結合。

五育融合、通專融合,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堅持立德樹人,以德鑄魂,以智增才,以體增智,育心,以美育人。

堅持價值塑造,知識傳遞,能力培養深度融合,實現全週期通識教育,所有專業課程明確通識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內容環節。

堅持科教融合,將科研項目轉化為人才培養項目,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育人成果,明確十年開展五輪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引導學生在祖國大地上成長成才。

堅持產教融合,把鮮活的產業實踐有機引入課堂,以資本、技術、師資、平台等投入,大力推動行業精英上課程,上講台,當導師,帶學生。

朋友們,未來已來,我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學科交叉促進新文科建設,以交叉融合引領新財經人才培養,以創新改革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着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謝謝大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央視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60 字。

轉載請註明: 建設新文科 引領新財經 加快培養新時代財經領域卓越人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