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全長約2000公里,最北到達涿郡,最南連接餘杭,東到洛陽並通過黃河水道與開皇四年(584)修建的廣通渠相連,直達長安。共分為四段:通濟渠(大業元年605)、邗溝(大業元年605)、廣通渠(大業四年608)、江南河(大業六年610),總共六年多時間修成,可謂人間奇蹟。
那麼,楊廣為什麼要修建大運河呢?真的像傳説的那樣是為了方便遊玩,要去揚州看瓊花?我想以楊廣的雄心壯志與才華是不會那麼無聊的。真實的原因應該是很簡單三條:
第一,為了運輸。
因為全長約650公里的通濟渠從大業元年三月開挖,六月就全線貫通,即便是現在的科技,三個月拿出方案,弄出設計圖紙也算是很複雜的工程了,何況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呢。所以楊廣在沒有即位之前就已經做出了方案。
無論現在還是古代,船運的費用要比陸運便宜很多,拿糧食比例:《孫子兵法》説:“食敵一鍾,當吾二十。”也就是説吃敵人一鍾糧食,我方就可以少運二十鍾。因為大部分糧食都被運送糧食的人員和馬匹吃掉了。剩下的百分之五送到前線,這時的糧食真和黃金一樣貴了。
第二,為了灌溉。
這個作用自古有之,秦王嬴政開鄭國渠,魏惠王開鴻溝,西漢時期的汴渠等等除了運輸方便外,另一大作用就是灌溉農田,以促進農業發展,生產更多的糧食。當然這是所有運河的開鑿所帶來的附帶好處。
第三,為了戰爭。
三徵高句麗是隋朝滅亡的直接導火索,但中原與高句麗的戰爭不是隋煬帝楊廣挑起的,從慕容北燕、後趙石勒開始都對高句麗進行了武裝征討,包括隋文帝楊堅也發大軍三十萬征討高句麗,經過楊廣三次征討,一直到唐朝李世民還不停的打。這必然有其重要原因,當時的高句麗已經成為聯繫遊牧民族與中原對抗的紐帶,其目的就是一步步侵吞中原土地,從朝鮮半島一直蠶食到了遼東。所以,為了國家安全征討高句麗勢在必行。
而運河的開通可以節約大量人力與糧食,與陸路相比運河就是那個時代的高速公路與高鐵。方便高效。
那麼,有這麼多的好處後人卻要指責楊廣呢?
第一,濫用民力主要是工程大而完成的又太快,約2000公里的大運河不到七年的時間就全部挖通。不可否認楊堅有些操之過急,但史書只是説了楊廣濫用民力,到底死了多少人並沒有確切的記載,也沒有任何民工暴動的記錄。所以急雖然是急了點,但以他的父皇隋文帝給楊廣留下的家底是可以承受這一工程的。
第二,巡幸無度。之所以遭到後世史學家潑髒水與唾罵,主要是這一點。後世史學家、史官只承認大運河的作用與偉大,而運河的開鑿只是楊廣巡行享樂的副產品。這是由楊廣一貫的浮誇與自負決定的。
反觀後世的康熙帝,也曾下江南,但大家的評價都是為了工作,沿途相當節儉,二次南巡,扈從只有三百餘人。
其實楊廣下江南的目的沒有錯,他剛剛登基,急需穩固自己的統治,這時南下去自己守衞了十年的大本營江南,是穩定人心之舉,並且下詔免除江南人民三年賦税。證明皇帝沒有忘記江南人民,挖通了運河正是為了方便江南人民與中原的溝通,為了國家的大一統。
我們對待一個歷史事件要客觀公正的看待,不能因為楊廣做了一些錯事就對他全盤否定。功是功,過是過。京杭大運河千年來一直水光瀲灩,一直流淌不息,就足以説明楊廣這項事業的偉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