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 大運河遺產小道 上圖:春節假期剛過,杭州拱宸橋南,大運河杭州段上的貨運已經開始繁忙。遺產小道邊春意萌發,花兒開始綻放。 徐 婷攝 下圖:北京通惠河上,同樣是位於城中心的慶豐閘邊,河面才剛剛脱去冰凌。 齊 欣攝
2021年3月 大運河遺產小道 上圖:3月16日,杭州進入綿延春雨季節。春色已經不只有新綠。層疊綠色中,人們在大運河遺產小道經過的香積寺碼頭遊覽。 徐 婷攝 下圖:3月18日,北京通惠河慶豐閘西側的遺產小道上,迎春花盛開、柳枝顯露新芽、桃李枝頭已是含苞待放。 齊 欣攝
在北京慶豐閘附近的“大運河主題郵局”內,記錄和展示了大運河遺產小道多年來的發展過程。這一文化遺產傳播項目,旨在將公共文化資源形成真實、完整的體驗產品。許多踏勘者都自願奉獻着一己之力。 張海磊也同樣是一位新聞記者,現在工作在成都。她特意來到北京的主題郵局,找到了她當時做公益踏勘時的記錄影像。 杭 舟攝
選一個季節,沿着大運河長距離行走和觀察,這是領略大運河遺產價值的好方法,也是深入理解世界遺產第一項標準的好方式。
京杭之間
即便是在最背陰的角落,也能感受到春回大地的氣息。通惠河擦過北京最繁華的中央商務區。慶豐閘邊吐綠的柳枝隨風起舞,帶來人們盼望已久的綠意。
2021年的春季給人們的感覺彷彿是提早到來。但3月18日前後的氣温仍然沒有超過15攝氏度。迎春花開,桃李含苞。經歷了漫長的冬季、疫情和沙塵後,人們迫不及待地捕捉久違的春天氣息,在這條著名的運河故道兩岸,鍛鍊的人們往復不息。
而在3月16日的浙江杭州,河畔的春天已經是另一番景象。拱宸橋是京杭大運河的南端終點,是中國大運河文化遺產的重要標誌點。拱宸橋以南的遺產小道沿岸正值楊柳堆煙,滿目葱翠。在運河邊慢悠悠走上一個小時,便出了一身薄汗。月初綴滿枝頭的玉蘭、紫葉李花朵,已被春雨凋謝,現今新葉取代了花朵,遮滿所有的樹枝。
一種又一種花兒還在接力盛開!杭州的四季本就不缺綠色,疊加上新綠與花簇,春天,就這樣在京杭大運河的南端肆意蔓延開來。當北方的人們還在翹首盼望時,杭城的女孩子已有春光易逝的惆悵了。
按照世界遺產公約的規定,排在第一位的第(i)項標準是“代表人類創造精神的傑作”。從2014年“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算起,中國後續申遺項目中,符合第(i)項的可不多見了。大運河幾乎完美地逐字闡釋了身為“第一”的含義:時空足夠大、記錄人與自然的相互博弈與適應,至今仍真實而活躍地存在。
大運河成為世界遺產後,基於真實、完整的價值闡釋方法和產品,一直是個持續至今的難題。東西向運河西至河南洛陽、東至浙江寧波,跨越了東經 112°25′至121°45′;南北向運河北至北京、南至浙江杭州,緯度從北緯30°12′至40°00′;也就是説,在大運河連續貫通的年代,運送漕糧的船隊需要北上跨越10個緯度。這樣宏大而激動人心的工程,應該怎麼去體驗呢?
“花兒次第綻放的線路”
在京杭之間比對花兒開放的記錄過程,從春節前就開始了。
2月初,春節臨近的喜慶顯現在人們臉上,拱宸橋以南的大運河遺產小道上,紅梅開得甚是應景。及至20日,杭州最高氣温直超20℃,運河沿岸“柳色遙看近卻無”,楊柳風吹面不寒,吹薄了人們的衣裳,吹起了輕飄飄的衣袂。
而幾乎同日的北京,仍春寒料峭。待到迎春花開,已是3月中下旬的時分了。京杭之間,當今可以循跡的河道逾1700公里。10個緯度間,北上的春天大約需要1個月的腳步。
這個可以描述春花的試驗有個特殊的要求:選擇的位置,應該是在一條可以連續行走的路線上;可以徒步或者騎行——開車就算了——應該大部分路線都是在遺產區範圍內。這其實是大運河遺產小道踏勘者一直在努力實現的一條研學旅行路線:如果,2月花兒綻放時候從杭州出發,沿着大運河兩岸一直向北到達北京時分,事實上每天都行走在春天裏。
這段逐漸成熟的研學旅行,所需時間大約要持續30至40個春日。這已經貼近當年漕運最為順暢時的節奏。於是,在踏勘者心中,這條大運河遺產小道已被描述為“花兒次第綻放的線路”。
拱宸橋與慶豐閘兩端
杭州大運河上的拱宸橋和北京通惠河上的慶豐閘,同為重要的節點。從拱宸橋出發向南向北,從慶豐閘向東向西,都有很好的觀賞性和價值體驗意義。
400多年來,拱宸橋上依舊人來人往,在原有的交通功能之外,更是成為大運河的醒目地標。拱宸橋碼頭向南至信義坊碼頭,僅三四公里的運河遺產小道上,便能經過橋西曆史街區、小河直街歷史街區、大兜路歷史街區3個文旅街區。2020年4月3日,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吉祥物正式向全球發佈,琮琮、蓮蓮、宸宸3個好夥伴,分別象徵着杭州良渚、西湖、運河三大世界遺產,其中“宸宸”便取名自京杭大運河南端的拱宸橋。
值得一提的是,大運河遺產小道(京杭段)起點,就設在拱宸橋東側。在大運河尚未申遺成功時,踏勘者就把拱宸橋東側一塊巨大的鋪橋石,定位為大運河遺產小道(京杭段)的0公里標識。
通惠河屬於大運河水系,雖然沒有被列入核心遺產河段,但是始建於1292年的慶豐閘遺址,清晰地標示了大運河的歷史走向。這一段河道已經喪失了通航功能,成為城市排水泄洪通道。從慶豐閘向東連續跨越四環和五環路,在人工渠化的河道南岸,新建的景觀道路與原有的水利工程通道可以串連在一起,完全可以一直騎行進入通州區境內。從八里橋向東,開始進入大運河遺產河段,那也是大運河北京段內非常難得的一段遺產河道。
北京大運河主題郵局,就設在距離慶豐閘不遠的地方。
值得推薦的水上交通體驗
杭州運河上依舊保留了公共交通功能。若想體驗拱宸橋至武林門碼頭這一段遺產小道,除了步行、騎行等方式外,還可選擇原汁原味的內河航運。這也是大運河遺產小道上難得推薦的行走方法:使用水上交通工具。
自拱宸橋乘船南下,僅十多分鐘便可以抵達信義坊碼頭,附近的大兜路歷史街區裏,坐落着有“運河進杭第一香”美譽的香積寺。
2004年,第一艘水上巴士從信義坊碼頭出發,杭州成為全國首個在市區運河干道開通水上交通的城市。隨後,一條又一條航線開通,搭載着市民和遊人駛進京杭運河、上塘河、東河等杭州內河河段。2021年春節期間,杭州運河水上巴士累計發送班次1074個,運送乘客27424人次,相較於2019年春節增長了20%。
成為全新的研學路線
如果能有更多的踏勘者加入,串連、比對更多的沿線節點,那“花兒次第綻放的線路”就會更加精確。大運河遺產小道的實踐已經進行了多年。但由於兩岸變化非常巨大,許多區域逐年更新,也就導致線路不斷隨之變換。在各種步道、研學旅行主題頻出的當下,堅持全線的、基於價值真實體驗的規劃就尤其重要。
2020年5月,公益踏勘者合力將北京至江蘇境內的京杭大運河遺產小道再次進行了全域比對更新,證明了全線開放性體驗環境尚可——即便許多區段都在進行景觀提升,但人們不用花錢買門票就可以長距離旅行的可能性更大了;原來難以到達的河邊工業區、碼頭,現在也更容易抵達,出現了更多的運河小鎮、運河廣場以及數不清的以“運河”命名的道路。
大運河遺產小道上的公益踏勘者,也引起了外界的注意,成為研學者的模仿對象。在大運河兩岸常年行進,逐漸形成了一些行為學特徵:基於相互尊重的世界旅行,隨時做記錄,善於規劃基於真實、完整原則的線路,愛好騎行或步行,甚至成為日常生活部分,願意助人,願意奉獻和分享……
(齊 欣 徐 婷:新聞記者 大運河遺產小道公益踏勘者)
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標準(鏈接)
中國大運河符合世界遺產列入標準第(i)(iii)(iv)(vi)項,其中——
符合標準(i):代表人類創造精神的傑作
大運河是人類歷史上超大規模水利工程的傑作。大運河以其世所罕見的時間與空間尺度,證明了人類的智慧、決心與勇氣,是在農業文明技術體系之下難以想象的人類非凡創造力的傑出例證。(齊 欣 徐 婷)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3月22日 第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