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臨死前除掉一人,讓乾隆坐穩江山六十年,卻背上千古罪名
“夫仁政,必自經界始。”——《孟子》
古代大多數的君主都遵從孟子的思想,實行仁政,認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有寬厚的對待子民,並施以恩惠,才能讓百姓們安居樂業,維護君主的政權。以清朝為例,康乾盛世正是百姓安居樂業,人人愛戴君主,才有了輝煌的朝代。
康乾盛世是清朝最為輝煌的時刻,也是近代史中最後一個鼎盛時期,不過很多人對於康乾盛世有誤解,只看到了康熙和乾隆,其實在他們之間還有一位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雖然沒有過多的政績,但是有很強的政治才能,只不過雍正因為得罪了不少文人,所以坊間傳出很多關於雍正的緋聞,雍正臨死前除掉一人,讓乾隆坐穩江山六十年,卻背上千古罪名。
康乾盛世確實是是清朝的鼎盛時期,但很多人都忽視了雍正的存在,其實雍正也在這一時期做出了突出貢獻。康熙在位時期,採取的就是仁政,他希望人民安居樂業,民眾幸福,而各位官員也都非常贊同康熙的這種政治制度。
此外,在後宮中各位皇子相互猜忌,都希望自己成為一代君主,因此不斷的內鬥,並且勾結了很多高官。在這樣的混亂狀況下,雍正最終成功上位,成為當朝新一任皇帝。
雍正在位時期兢兢業業,幾乎是全年不休的勞模,他讓自己大部分的心思放在了工作上,很好的處理朝政,也正因為雍正在位的十二年,才奠定了後來乾隆時期的輝煌,他更是在退位時將自己手中的輝煌政績交給了乾隆。但雍正卻因為殺子一事,使自己揹負了千古罵名。據説,雍正曾經殺死了自己的三兒子弘時。
弘時非常頑劣,並且憑藉母親高貴的身份,從小就放蕩不羈,清康熙曾經説過:弘時一生無知,性情放縱。當年雍正非常喜愛弘時的母親,李氏出生高貴也為弘時帶來了不少榮耀,因此年少的弘時桀驁不馴。
當父親還在位的時候,弘時就表現出有奪得皇位的心機。自古以來皇帝都非常厭惡內鬥之事,因此看到弘時展露出的野心,令雍正非常厭惡。
弘時本是嫡長子,加之母親受寵,他本應該成為太子,可他卻對自己兄弟做出了很多出格的事情,最終這些事情被雍正得知,因此雍正在1723年偷偷立弘曆為太子。此時弘曆才9歲,弘時已經成年,因此雍正不能大張旗鼓地向人告知這件事。
不過弘時非常的聰明,他從雍正的種種行為中,已經看出父親的用意。據説在康熙忌日的時候,雍正非常忙,便讓弘曆代替自己去祭拜,這件事之後,弘時就已經看出父親對自己不滿意,恐怕已經無緣太子之位。最終弘時又因為辦事出格,被雍正削宗籍,禁足在家中。
這就等於,皇帝不承認弘時是自己的兒子。弘時被趕出家門,生了一場大病,24歲的時候就鬱鬱寡歡,因為一場重病離開人世。此後有坊間傳聞,弘時並非生病去世,而是被雍正賜死。
目前我們已經無從考證弘時到底是因何而死,但弘時為人乖張,惦記皇位的做法,確實是讓雍正厭惡。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不希望自己的後代內鬥,因此往往立一些無心爭寵、為人正直的皇子為太子,可見弘時不羈的做法,確實不能勝任皇子之位。
除此之外,幾位皇帝擔心雍正皇帝生平的做法,會給自己帶來負面影響,所以也派人修改了清朝的史籍,後來,很少有關於弘時的記載。人們對於弘時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以及如何去世的,也説法不一。
歷史就像一幅畫,可以任由人們去想象,各種史書對於同一件事的記錄也不盡相同,我們很難去考究此事的真相。如今,我們只能根據自己對雍正的看法以及相關的史記,來推測這件事兒,無法給這件事一個正確的答案。
參考資料:
《孟子》
《孟子·公孫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