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孩子入學都牽動着家長的心,尤其是幼兒園的新生寶寶們。
又到了開學季,即將入園的幼兒園新生寶寶們即將要進入新的環境,離開熟悉的環境和家人,開始集體生活。即將面對的是什麼,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寶寶能不能儘快適應並且融入呢?家長和孩子都不知道。分離焦慮隨之而來。
過度的分離焦慮會對孩子的生活和健康產生影響,家長需要做足功課,幫助孩子輕鬆度過分離焦慮期。
某幼兒園老師安慰哭泣的幼兒園新生
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形成的 過度焦慮情緒和發展性不適,主要表現為哭鬧、情緒低落、緊張、煩躁、睡眠困難等等。
幼兒的分離焦慮不僅表現在與依戀對象分離的瞬間,還會持續到一日生活的其他環節,使幼兒產生各種不適,需要及時疏解。
分離焦慮的表現
一般嬰兒時期的分離焦慮大概出現在9-18個月,就是我們常説的“認生”,那個時候孩子表達能力有限,只會通過哭鬧來“反抗”。隨着心理和生理的發展,幼兒的分離表現症狀更“豐富”一些,包括哭鬧、情緒低落、緊張、煩躁、拒絕去幼兒園等反抗表現,甚至會由心理不適引發出微微發熱、肚子痛等生理表現。
分離焦慮期一般多久
幼兒園新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期一般為一週到一個月,過了這段時間,幼兒就會慢慢適應並且融入新階段的生活。實際上,幼兒的分離焦慮是外在的環境和生活狀態的改變與幼兒內心的生理發展水平之間的博弈,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很多幼兒都會在這個過程中接受新的生活狀態,並且不斷成長。極少數的幼兒會嚴重一些,極度不平衡的狀態會持續更長時間,甚至長達兩三年,這中就超出我們常説的一般分離焦慮的範疇。
分離焦慮是正常反應
進入幼兒園,對於初次體驗集體生活的幼兒來説,無疑是一個挑戰。新的環境對幼兒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更高的生活技能要求,比如更多的集體活動規則,這些新的要求,都超出了幼兒原有的發展水平和認識範圍發生了矛盾,需要一個過度、接受和適應的過程。
育兒專家指出:分離焦慮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出於一種對自身保護的能力。
所以家長們不需要過度的緊張,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順利的度過這個艱難的時期,邁出從家庭到集體的第一步。
分離焦慮的深層原因在討論如何緩解分離焦慮之前,我們先找到分離焦慮的深層原因。
對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從家庭到幼兒園,這個突如其來的改變,孩子的幾個需求受到了影響。
從需求層次分析分離焦慮(沐小晚自繪)
1、生活發生了改變。
在入園之前,孩子的生活都是由家人幫助和引導,需求大部分能得到及時的滿足或者響應,至少是能被聽到。而幼兒園老師對於每個孩子的照顧肯定不及家長細緻而全面。尤其是生活習慣不好的孩子,從家長餵飯突然到自己獨立進餐,從家長幫忙脱褲子上廁所到自己獨立完成如廁……一切都是對原有生活狀態的改變,孩子需要適應的過程。
2、環境發生了改變。
陌生的環境導致孩子的安全感降低。突然面對幼兒園陌生的環境和不熟悉的老師、小朋友,孩子的情緒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自由舒適的環境,到陌生又受規則約束的環境以及陌生的規則,又因為家長缺席,孩子的心理上感覺失去了保護,更容易引發焦慮。
3、人物關係發生了改變。
3歲的孩子有一定的社交需求,但是他們對於陌生人是處於一種防禦狀態,在熟悉並且確認無害的情況下,才會把對方當做“好朋友”。在入園之前,他們一起在遊樂場玩的小朋友,鄰居,或者家長引見的大小朋友,對他們來説都是安全的,可以進行社交活動。而幼兒園老師和同學都是陌生的,在孩子的心裏等同於“不安全”的關係,他們的防禦心理會加強。
4、地位突然發生了改變。
地位的突然改變,會引起孩子心理上的反差。他們從剛出生開始,就一直在穩定的環境裏生活,和撫養人之間建立了相對可靠的關係。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孩子是家裏的“小太陽”,會被細緻的照顧,孩子的需求是被放在第一位的。到幼兒園,老師無法滿足每一個小朋友的需求,要以照顧集體的日常活動為主,每天分給一個孩子的單獨時間平均是五到七分鐘,不愛表達的孩子會再少一些。另外加上很多集體規則的約束,孩子的大多數需求不一定能滿足,這種心理反差,容易導致幼兒出現失落、無助等不良情緒。
孩子哭鬧牽引家長的心
如何緩解分離焦慮一、提前做好孩子心理建設和鋪墊工作
1、提前做好心理建設
在幼兒入學前就開始引導其做好心理準備,晚晚提前半年就大概知道她什麼時候要去幼兒園,每天路過幼兒園時候,她也會問我們還有多長時間可以上幼兒園。這樣至少上幼兒園這件事情不是突然發生的,她是有心理預期的,而且是充滿期待的那種。
2、提前認知幼兒園
引導孩子去認知幼兒園是幹什麼,在幼兒園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家樓下就是晚晚即將要入學的幼兒園,每天早上都會趴在陽台上看小朋友們唱歌,做運動,她甚至學會了那個幼兒園的課間舞蹈。沒有這麼近的條件也沒關係,可以通過動畫片、繪本以及和大孩子的交流,讓幼兒對於幼兒園有一個基本的認知。比如《小豬佩奇》裏有很多幼兒園的情節,《大衞不可以》系列繪本里也有幼兒園的場景,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可以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孩子知道在幼兒園會發生什麼,明白幼兒園是安全的,有趣的,心理上會少一些牴觸。
3、相關能力培養
在入園之前,引導幼兒練習相應的生活技能,比如獨立進餐、獨立如廁,自己穿鞋子分左右腳,自己收拾玩具等等,這些提前熟練了到時候不會手足無措。
再者就是要教會孩子表達需求。會在日常生活中,告訴孩子在幼兒園想喝水了怎麼辦,想上廁所了怎麼表達,飯不夠吃怎麼辦,和小朋友發生爭執如何向老師尋求幫助等等,並且可以玩角色扮演的遊戲。
4、熟悉環境
提前帶孩子去幼兒園,最好是小班的教室去參觀和體驗,去兩三次之後,孩子正常入園時候去便不再像進入完全陌生的環境一樣,不由自主的緊張。
5、提前熟悉同學
一般幼兒園的輻射範圍不會太遠,入學的一般是居住在附近的小朋友。平時玩的時候,碰到同年入學的孩子可以多和家長溝通,提前讓孩子一起玩,到時候幼兒園班裏有一兩個熟悉的小朋友,孩子會增加不少安全感。晚晚有兩個好朋友就是和她一起入園的。
二、理解並且安撫孩子的情緒,進行正面引導
不管準備工作做的再充分,真正到了入學的時候,還是會有或多或少的分離焦慮,哭鬧是最直接的表達方式,還會出現出不好睡不好的狀況。家長一定要理解並且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明白,到幼兒園是去一個有趣的地方,而不是被爸爸媽媽拋棄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幫助孩子建立心理上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放學回家,要和孩子進行交流,問孩子今天開心嗎,玩了什麼,發生了什麼有趣好玩的事情等等。杜絕問一些消極的問題,比如,老師有沒有批評你?別的小朋友有沒有打你?
三、接送孩子不遲到,不説謊話贏信任
送孩子的時候,要留足告別的時間,最好是能講明白道理和孩子商量好,然後擁抱,揮手告別,並且讓孩子知道放學時間到了,就會準時來接他回家。
認真告訴孩子即將要發生的事情,杜絕用“哄騙”的形式——“媽媽去取個東西,等一下就來接你”“你先進去,我們一直能看着寶寶”類似的謊言只會增加孩子的焦慮和不安全感。
接孩子一定不能遲到!尤其是前一個月,在這個敏感時期,遲到一分鐘都是辜負孩子的信任。
寫在最後
《科學育兒法則》裏説——
每個孩子的內心都住着一份孤獨。
進入幼兒園,對於那個小小的人來説,是開始一段一個人的冒險之旅。害怕和焦慮都是正常的,家長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關愛和鼓勵,讓他們明白,無論什麼狀況下,自己是被接納的。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在他們的羽翼足夠豐滿之前,保持足夠的耐心等他們起飛,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