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前,中國就遭到歐洲人的入侵,但被商朝的女戰神所擊敗
古氣候學家對生物化石的研究發現,在大約3000前年左右地球經歷了一次小冰期,全球氣温下降。這樣,原本生活在現在波羅的海沿岸的古印歐人不得不向温和的南方遷徙。
這種遷徙分成好幾路,講希臘語的部落穿過巴爾幹半島,進入現在的希臘半島,摧毀了當地原生的邁錫尼文明;向兩河流域遷徙的亞述人將美索布達尼亞的數千年的文化一掃而空。
還有一隻向東遷徙的印歐人在中亞附近分開,他們向南進入印度,征服了這裏的原住民,並制定了種姓制度。這些入侵者,被列為最高的種姓,印度的原住民卻被列為最低種姓。最終,古印度文明,就在這種野蠻的種族隔離制度下逐步衰亡。
西方歷史學家一件比較趨向於一致的是,這次民族大遷徙,給人類歷史帶來的影響,要遠遠超過羅馬帝國滅亡時那次民族遷徙,因為這次遷徙對文明的破壞影響到了整個歐亞大陸。
還有一支向東最終到達中國,這時正是中國的商朝時期,他們遇到了頑強的阻擊。他們的文明比較發達,製造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裝備,比如戰鬥力強大的車駕。
一開始商朝的軍隊攻打他們的時候,由於不熟悉他們的裝備,吃了很大虧。大量的人馬被車駕一掃而過,死傷慘重。再加上這些歐洲人人高馬大,商朝的士兵幾乎完全不是對手。戰事雖然始終處於膠着狀態,但商朝明顯處於劣勢地位。
這時,有一個婦女帶領了13000名精兵,前來迎敵,她帶領勇士們來到前線之後排好陣勢,她不只是運籌帷幄,而且身先士卒地手持一把十八斤重的青銅戰斧,衝在最前面m帶領商軍勇士跟這些入侵者進行了一場殊死的較量,經過一場驚天動地的廝殺之後,這些入侵者被徹底打敗,遠遠逃遁,從此後再也不敢邁過興都庫什山(今阿富汗境內)。
讀者要真正瞭解此戰的深遠意義,可以和外國的遭遇做一個對比。遠古的例子的是印度一仗打輸後文明遭到破壞;再近一點就是歐美人在非洲販賣黑奴和對美洲印第安人進行了屠殺。
有“中國考古學之父”之稱的李濟,在談到這場戰爭時説:
“在這一時代,中華民族在西北邊疆打了一次勇敢的、勝利的自衞戰,這一戰奠定了殷商時代200年的文化生活,為東亞及太平洋區域建立了一個偉大文明的新基礎''。
所以這是一場保衞中華文明不被外族摧殘的決戰,重要性不亞於傳説中的黃帝與蚩尤之戰。
那麼,指揮這場戰爭的首領是誰?由於年代久遠,歷史上已沒有記載。就連司馬遷的《史記》中,都沒有隻言片語的文字描述。這麼一場決定中華文明能否延續的重要戰役,連戰役情況和統帥的名字,就這樣湮滅於歷史的長河中了嗎?
的確是這樣,長期以來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一直想揭開這個謎團而不可得。
但不是有句俗話嗎,天無絕人之路!就在大家都感到失望透頂的時候,事情出現了轉機。
1976年5月17日,女考古學家鄭振香主持挖掘了河南省安陽市殷墟王室的墓葬,這是現在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隨葬品極為豐富,共出土青銅器、玉器、寶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質地的文物1928件,另外還有十多萬片甲骨文,從而搞清了歷史上發生過的這一段史實。
“辛巳卜,登婦好三千,登旅萬,呼伐羌。”(甲骨文)
根據出土的甲骨文上的記載,這次戰爭的最高統帥是一個被稱為婦好的女人,她的身份是一個王后。
隨着對甲骨碎片的整理,一段已湮滅於人類長河的歷史漸漸浮出水面。
商朝的世系年代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600年左右,共有四位偉大的雄主。
“夫湯、太甲、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晏子春秋·內篇諫上》)
上面所説的武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三任君主,一共在位五十九年,是商朝執政時間最長的君王。他在位時間,勤於政事,任用賢能,使得商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得到空前發展,史稱“殷道復興”。司馬遷對他的業績,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武丁修政行德,天下鹹歡,殷道復興。”(《史記?殷本紀》)
武丁的妻子,共有64位。但是法定的配偶只有三位,即妣辛、妣戊、妣癸,婦好則是第一位 。
婦好,雖然是大家都這麼稱呼的一個名字,但其實她並不姓婦。當年她嫁給武丁,成為王妻之後,武丁給了她相當豐厚的封土和士民,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了“好”的氏名,尊稱為“婦好”,或者“後婦好”。廟號稱呼為“辛”,商王朝的後人們尊稱她為“母辛”、“後母辛”。
某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外敵入侵,派去征討的將領久久不能解決問題,婦好便主動請纓,要求率兵前往助戰。武丁一開始還十分猶豫——她能行嗎?考慮很久之後,還是通過占卜才決定讓王后出征。
婦好臂力過人,她所用的一件兵器重達九公斤,足見她的身體強壯;而該兵器為大斧,更可見她的驍勇。婦好一到前線,調度指揮有方,而且身先士卒,很快就擊敗敵人,取得了勝利,武丁從此對她刮目相看。?
此後,他率領商朝大軍南征北戰,先後擊敗了北土方、南夷國、南巴方,以及鬼方等二十多個小國,為商王朝開疆拓土立下了不朽戰功。
對於這位能征善戰的妻子,武丁十分鐘愛。每當她單獨出征,凱旋歸來的時候,武丁總是親自出城相迎。有一次甚至迎出八十多公里。當這對夫妻帶領着各自的部屬,終於在郊外相遇的時候,久別重逢的激動使他們忘記了國王和王后的身份,他們將部屬們甩在後面,兩人一起並肩驅策,在曠野中追逐馳騁。
婦好大概活了33歲,她的一生短暫卻璀璨。至於去世原因,出土的甲骨卜辭上有這樣的記載:“婦好要分娩了,不好。三旬又一日,甲寅日分娩,一定不好。女孩。”由此,後人推斷,婦好最大的可能,是因為難產而去世。
她去世後,武丁很傷心,竭盡所能地厚葬了她。墓室內堆滿了她生前的酒器、趁手的兵器和鍾愛的飾物。陪葬品有一對後母辛大方鼎,200餘件青銅禮器,4面銅鏡,4件銅鉞以及130件青銅兵器。還有十五種共156件酒器、以及來自新疆等地的玉器佩飾755件、來自台灣、海南甚至更遠處的海貝7000多枚、各色寶石製品47件。以及各種陶器、石器、海螺等等。
除此之外,那時還有活人殉葬的習俗。為婦好殉葬的,是16名殉人、6條殉狗。
如此豐厚的陪葬品,不僅表達了武丁對這位賢妻的摯愛,更體現了婦好生前豐富多彩的生活。她不但是一位將領,能征善戰且善飲,更是一位尊貴的貴婦人,愛美而且擅於修飾,更是一位擁有獨立經濟能力的貴族領主,擁有龐大的奴隸羣。
婦好,這位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第一位女戰神,是一個偉大的王后,一個堅定的華夏文明的捍衞者。
參考資料:
《史記·殷本紀第三》、《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 》、《記憶殷墟婦好墓》等?
老衲侃春秋嚴正聲明: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