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 明 仇英 局部
明朝是個門檻,邁過去是漢唐,邁不過去是兩宋,卡在那就是明朝。
01
明朝是不是最該被我們喜歡的我不知道,但它應該是最值得被我們研究的朝代,沒有之一。
有句話叫做,你把研究魏晉風流的那批人全部拖出去槍斃。
對未來中國幾百年的走勢,不會有任何影響;
但研究明史研究出花樣的人,多半送去了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它的光榮與夢想,成就與輝煌,值得我們學習;
它的失敗與教訓,齷齪與齟齬,值得我們反思。
02
我一向把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分為三個層次
1.漢唐
2.大一統王朝
3.亂世(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等)
漢唐就不説了,四海賓服,萬國來朝,雖然現在大家都説着這盛世如你所願,但客觀來説,我們目前確實還沒有達到歷史上漢唐的高度。
延續至今的“漢族”“漢人”稱呼,海外的華人聚居區被稱作“唐人街”,漢唐二字,已經超越了朝代的表面含意,成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符號之一。
漢唐究竟是什麼地位呢,同時代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或許沒有之一。
拿唐朝來説,國外求學求官者絡繹不絕,什麼吐蕃人、突厥人、契丹人、奚族人、南詔人、高句麗人、百濟人、日本人,紛紛來到唐朝首都長安,做起了大唐王朝的官員。
阿史那思摩,突厥首領,來到長安後被授右武衞將軍;
阿史那杜爾,突厥人,太宗時官拜左騎衞大將軍,尚衡陽長公主,授駙馬都尉。
執失思力,突厥人,左領軍將軍,後因功進封安國公。
契苾何力,鐵勒人,太宗時授鎮軍大將軍,行左衞大將軍,徙封涼國公,死後贈輔國大將軍、幷州都督,陪葬昭陵。
僕固懷恩,鐵勒人,玄宗時官拜左領軍大將軍。
哥舒翰,突厥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大唐王朝的國防事業,活躍在抗擊吐蕃第一線,官至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補充:最後守潼關被李隆基逼着出關和叛軍死戰,被捕殉國)
白孝德,安西胡人,在“安史之亂”中參與勤王,屢立奇功,官至吏部尚書,封爵昌化郡王;
阿倍仲麻呂,日本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唐玄宗做秘書,官至左散騎常侍、安南都護,自取中文名晁衡,當他晚年回國時,唐玄宗任命他為唐朝駐日本使節;
藤原清河,日本人,來到中國後樂不思歸,娶了中國女子為妻,終生未回日本,在唐朝官拜秘書監,至三品;
崔致遠,新羅人,年輕時來到長安讀書,並參加高考。於874年進士及第,先後出任溧水縣尉、幕府都統巡官等職位;
金思蘭,新羅人,即新羅王金興光之侍子,玄宗時官拜為太僕員外卿。
黑齒常之,百濟人,因對吐蕃作戰有功,高宗時官至左武衞大將軍、檢校左羽林軍。
高仙芝,高句麗人,來到中國為大唐王朝的國防事業添磚加瓦,官至右羽林大將軍,授開府儀同三司;
卑路斯,波斯王子,由於祖國遭到大食(阿拉伯)侵略,他沿着絲綢之路東逃到長安,唐高宗李治授予他右威衞將軍,“卑路斯,波斯王子,國亡來唐,高宗時官拜右武衞將軍,中宗時又拜左威衞將軍。”卑路斯父子均生活在長安,老死於長安;
李元諒,波斯人,德宗時官拜華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潼關防禦、鎮國軍節度使。
阿羅憾,波斯人,武周時官拜右屯衞將軍、上柱國、金城郡開國公。
李彥升,大食人,宣宗時一舉中第,受翰林學士。
那真是一羣為了大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奉獻了自己一生的外邦人啊!只恨自己不是生來就是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
現在大家都紛紛追求的高鼻樑深眼眶,在唐朝人眼裏,被叫做“羅剎、紅番鬼、紅毛夷”。
漢朝呢,從衞青霍去病開始,就把能橫掃歐洲,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幾乎能稱作歷史上最強的遊牧民族,匈奴(雖然可能不是同一時期),北擊三千里給捶到鳥不拉屎的極寒之地,“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班超三十六人使節團就能更迭對方的政權(滅國)。
講真,還真就是前些年美國的樣子: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顛覆別國政權易如反掌,赴美留學生被人豔羨,在美華裔官員被覺得是為國爭光,還有許多香蕉人只恨自己生來不是白皮。
我們需要達到什麼程度才類似於漢唐的地位呢?
日韓結為同盟,東南亞是我們的勢力範圍,東海艦隊改編為太平洋艦隊,美國海岸警衞隊空前強大,俄羅斯乖巧如加拿大,中亞甚至中東都是一個持續穩定的後花園,偷渡入新疆的人絡繹不絕。
那是太平洋艦隊的後勤補給基地,有什麼好爭論的麼?
除此之外,海外求學者絡繹不絕,即使學費高昂,也要不遠萬里來鍍金,中國的專科文憑就能糊弄相當一大批老外,清華北大?
那是世界最頂級學府,研究的東西都是外星文明層次的。
所以你們知道我們為什麼稱自己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麼?
還有差距啊,同志們。
04
迴歸正題,現在的我們,就差不多走到了明朝這一步,而這也就是為何,我們該好好研究明朝的原因。
無論是《明朝那些事兒》的爆火,《大明王朝1566》的口碑熱,甚至人民的名義裏都出現過的《萬曆十五年》,包括明朝的熱度,都源自於此。
明朝的齟齬處很多,能讓人扼腕長嘆。
它的上限與下限很廣,它的經驗與教訓都相當鮮明。
首先
有明一代,得國之正,莫過於此,一個勵志的,不可思議的,反抗壓迫與外族侵略的,草根逆襲的故事,建立起最後一個漢人大一統王朝,燕雲十六州,歷經四百五十五年之後重歸中原之手,然後把北元捶到不毛之地,政權也給打的支離破碎。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中國同盟會綱領》
然後
就是明成祖朱棣即位,五次北擊蒙古,置奴兒干都司,天子守國門,再收復安南,迎來永樂盛世,鄭和下西洋,煌煌一部永樂大典,緊接着萬國來朝。
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明史·成祖本紀》
再然後
就是土木堡之變,其敗的之糊塗,輸的之窩囊,窩囊到都當不起土木堡之戰這一稱呼,先是大同宣府接連失守,緊接着鷂兒嶺遇伏,京城三大營精鋭未發一槍被人砍瓜切菜般屠戮殆盡。
英國公張輔,戰死
成國公朱勇,戰死
泰寧侯陳灜,戰死
駙馬都尉井源,戰死
平鄉伯陳懷,戰死
襄城伯李珍,戰死
遂安伯陳壎,戰死
修武伯沈榮,戰死
都督梁成、王貴,戰死
護衞將軍樊忠,戰死
兵部尚書鄺埜,戰死
户部尚書王佐,戰死
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曹鼐,戰死
刑部右侍郎丁鉉,戰死
工部右侍郎主永和,戰死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鄧慄,戰死
翰林院侍讀學士張益,戰死
通政司左通政龔全安,戰死
太常寺少卿黃養正、戴慶祖、王一居,戰死
太僕寺少卿劉容,戰死
尚寶少卿凌鑄,戰死
給事中包良佐、姚銑、鮑輝,戰死
中書舍人俞拱、潘澄、錢禺,戰死
監察御史張洪、黃裳、魏貞、夏誠、申祐、尹竑、童存德、孫慶、林祥鳳,戰死
郎中齊汪、馮學明,戰死
員外郎王健、程思温、程式、逯端,戰死
主事俞鑑、張塘、鄭瑄,戰死
大理寺副馬豫,戰死
行人司正尹昌,戰死
行人羅如墉,戰死
欽天監夏官正劉信,戰死
序班李恭、石玉,戰死
明英宗朱祁鎮,被俘。
帝國五十餘位文武重臣,國之棟樑,二十萬精鋭大軍,都埋在了土木堡。
自明朝開國以來,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的大好局面,就此終結。
05
緊接着,就是於少保臨危受命,北京城死戰。
總而言之,從朱元璋開局一個碗打天下、然後朱棣的永樂盛世、到土木堡之變、於少保死守北京城,再是奪門之變、朱厚照和劉瑾、徐階和嚴嵩的死鬥、張居正改革、戚繼光平倭、萬曆三大徵、東林黨崛起、閹黨的覆滅、崇禎的無奈、南明的滅亡。
明朝歷史簡直就是論文選題的寶庫,隨便拎出哪個來,都能整合出一篇不錯的研究成果,文官、言官、結黨、改革、反侵略、軍事體制、權力制衡、土地問題、財政問題、內閣與首次輔制度,明朝的成就與問題既複雜又真實。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一個值得研究的明朝,熱度也就絕對低不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