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偏爱明朝

我,偏爱明朝

清明上河图 明 仇英 局部

明朝是个门槛,迈过去是汉唐,迈不过去是两宋,卡在那就是明朝。

01

明朝是不是最该被我们喜欢的我不知道,但它应该是最值得被我们研究的朝代,没有之一。

有句话叫做,你把研究魏晋风流的那批人全部拖出去枪毙。

对未来中国几百年的走势,不会有任何影响;

但研究明史研究出花样的人,多半送去了国家政策研究中心。

它的光荣与梦想,成就与辉煌,值得我们学习;

它的失败与教训,龌龊与龃龉,值得我们反思。

我,偏爱明朝

02

我一向把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分为三个层次

1.汉唐

2.大一统王朝

3.乱世(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等)

汉唐就不说了,四海宾服,万国来朝,虽然现在大家都说着这盛世如你所愿,但客观来说,我们目前确实还没有达到历史上汉唐的高度。

延续至今的“汉族”“汉人”称呼,海外的华人聚居区被称作“唐人街”,汉唐二字,已经超越了朝代的表面含意,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符号之一。

汉唐究竟是什么地位呢,同时代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或许没有之一。

拿唐朝来说,国外求学求官者络绎不绝,什么吐蕃人、突厥人、契丹人、奚族人、南诏人、高句丽人、百济人、日本人,纷纷来到唐朝首都长安,做起了大唐王朝的官员。

阿史那思摩,突厥首领,来到长安后被授右武卫将军;

阿史那杜尔,突厥人,太宗时官拜左骑卫大将军,尚衡阳长公主,授驸马都尉。

执失思力,突厥人,左领军将军,后因功进封安国公。

契苾何力,铁勒人,太宗时授镇军大将军,行左卫大将军,徙封凉国公,死后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

仆固怀恩,铁勒人,玄宗时官拜左领军大将军。

哥舒翰,突厥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大唐王朝的国防事业,活跃在抗击吐蕃第一线,官至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补充:最后守潼关被李隆基逼着出关和叛军死战,被捕殉国)

白孝德,安西胡人,在“安史之乱”中参与勤王,屡立奇功,官至吏部尚书,封爵昌化郡王;

阿倍仲麻吕,日本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唐玄宗做秘书,官至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自取中文名晁衡,当他晚年回国时,唐玄宗任命他为唐朝驻日本使节;

藤原清河,日本人,来到中国后乐不思归,娶了中国女子为妻,终生未回日本,在唐朝官拜秘书监,至三品;

崔致远,新罗人,年轻时来到长安读书,并参加高考。于874年进士及第,先后出任溧水县尉、幕府都统巡官等职位;

金思兰,新罗人,即新罗王金兴光之侍子,玄宗时官拜为太仆员外卿。

黑齿常之,百济人,因对吐蕃作战有功,高宗时官至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

高仙芝,高句丽人,来到中国为大唐王朝的国防事业添砖加瓦,官至右羽林大将军,授开府仪同三司;

卑路斯,波斯王子,由于祖国遭到大食(阿拉伯)侵略,他沿着丝绸之路东逃到长安,唐高宗李治授予他右威卫将军,“卑路斯,波斯王子,国亡来唐,高宗时官拜右武卫将军,中宗时又拜左威卫将军。”卑路斯父子均生活在长安,老死于长安;

李元谅,波斯人,德宗时官拜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潼关防御、镇国军节度使。

阿罗憾,波斯人,武周时官拜右屯卫将军、上柱国、金城郡开国公。

李彦升,大食人,宣宗时一举中第,受翰林学士。

那真是一群为了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外邦人啊!只恨自己不是生来就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现在大家都纷纷追求的高鼻梁深眼眶,在唐朝人眼里,被叫做“罗刹、红番鬼、红毛夷”。

我,偏爱明朝

汉朝呢,从卫青霍去病开始,就把能横扫欧洲,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几乎能称作历史上最强的游牧民族,匈奴(虽然可能不是同一时期),北击三千里给捶到鸟不拉屎的极寒之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班超三十六人使节团就能更迭对方的政权(灭国)。

讲真,还真就是前些年美国的样子: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颠覆别国政权易如反掌,赴美留学生被人艳羡,在美华裔官员被觉得是为国争光,还有许多香蕉人只恨自己生来不是白皮。

我们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类似于汉唐的地位呢?

日韩结为同盟,东南亚是我们的势力范围,东海舰队改编为太平洋舰队,美国海岸警卫队空前强大,俄罗斯乖巧如加拿大,中亚甚至中东都是一个持续稳定的后花园,偷渡入新疆的人络绎不绝。

那是太平洋舰队的后勤补给基地,有什么好争论的么?

除此之外,海外求学者络绎不绝,即使学费高昂,也要不远万里来镀金,中国的专科文凭就能糊弄相当一大批老外,清华北大?

那是世界最顶级学府,研究的东西都是外星文明层次的。

所以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称自己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么?

还有差距啊,同志们。

我,偏爱明朝

04

回归正题,现在的我们,就差不多走到了明朝这一步,而这也就是为何,我们该好好研究明朝的原因。

无论是《明朝那些事儿》的爆火,《大明王朝1566》的口碑热,甚至人民的名义里都出现过的《万历十五年》,包括明朝的热度,都源自于此。

明朝的龃龉处很多,能让人扼腕长叹。

它的上限与下限很广,它的经验与教训都相当鲜明。

首先

有明一代,得国之正,莫过于此,一个励志的,不可思议的,反抗压迫与外族侵略的,草根逆袭的故事,建立起最后一个汉人大一统王朝,燕云十六州,历经四百五十五年之后重归中原之手,然后把北元捶到不毛之地,政权也给打的支离破碎。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同盟会纲领》

然后

就是明成祖朱棣即位,五次北击蒙古,置奴儿干都司,天子守国门,再收复安南,迎来永乐盛世,郑和下西洋,煌煌一部永乐大典,紧接着万国来朝。

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明史·成祖本纪》

再然后

就是土木堡之变,其败的之糊涂,输的之窝囊,窝囊到都当不起土木堡之战这一称呼,先是大同宣府接连失守,紧接着鹞儿岭遇伏,京城三大营精锐未发一枪被人砍瓜切菜般屠戮殆尽。

英国公张辅,战死

成国公朱勇,战死

泰宁侯陈灜,战死

驸马都尉井源,战死

平乡伯陈怀,战死

襄城伯李珍,战死

遂安伯陈埙,战死

修武伯沈荣,战死

都督梁成、王贵,战死

护卫将军樊忠,战死

兵部尚书邝埜,战死

户部尚书王佐,战死

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战死

刑部右侍郎丁铉,战死

工部右侍郎主永和,战死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栗,战死

翰林院侍读学士张益,战死

通政司左通政龚全安,战死

太常寺少卿黄养正、戴庆祖、王一居,战死

太仆寺少卿刘容,战死

尚宝少卿凌铸,战死

给事中包良佐、姚铣、鲍辉,战死

中书舍人俞拱、潘澄、钱禺,战死

监察御史张洪、黄裳、魏贞、夏诚、申祐、尹竑、童存德、孙庆、林祥凤,战死

郎中齐汪、冯学明,战死

员外郎王健、程思温、程式、逯端,战死

主事俞鉴、张塘、郑瑄,战死

大理寺副马豫,战死

行人司正尹昌,战死

行人罗如墉,战死

钦天监夏官正刘信,战死

序班李恭、石玉,战死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

帝国五十余位文武重臣,国之栋梁,二十万精锐大军,都埋在了土木堡。

自明朝开国以来,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大好局面,就此终结。

我,偏爱明朝

05

紧接着,就是于少保临危受命,北京城死战。

总而言之,从朱元璋开局一个碗打天下、然后朱棣的永乐盛世、到土木堡之变、于少保死守北京城,再是夺门之变、朱厚照和刘瑾、徐阶和严嵩的死斗、张居正改革、戚继光平倭、万历三大征、东林党崛起、阉党的覆灭、崇祯的无奈、南明的灭亡。

明朝历史简直就是论文选题的宝库,随便拎出哪个来,都能整合出一篇不错的研究成果,文官、言官、结党、改革、反侵略、军事体制、权力制衡、土地问题、财政问题、内阁与首次辅制度,明朝的成就与问题既复杂又真实。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一个值得研究的明朝,热度也就绝对低不下来了。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041 字。

转载请注明: 我,偏爱明朝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