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彬代表:給予拔尖創新人才苗子彈性升學政策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國家人才培養的制高點,離不開高校與高中學校的密切配合、協同培養。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外國語學校國際處主任李鴻彬關注對拔尖創新人才苗子創新意識、學科興趣和潛能特長的培養問題。李鴻彬建議,應給予拔尖創新人才苗子富有彈性的升學政策,為他們設置個性化的、跨學段貫通式的有效培育路徑。

“我通過多年教學發現,小學高年級、初中或高中起始年級,有極少部分學生,對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等學科中的某一門或幾門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並擁有超常的學習悟性,他們將來很有可能成為某一方面的拔尖創新人才。”李鴻彬表示,這類拔尖人才苗子往往在課堂上“吃不飽”,非常想要跳到高一年級或高一學段去學習。

但由於受到教育部《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等升學政策的限制,這類拔尖人才苗子不能跳級、不能提前畢業,只能與同齡夥伴接受一樣的授課內容,參加統一的升學考試。李鴻彬認為,這會導致這部分學生的許多寶貴時間被消磨,對學科的興趣與熱情會減退,從而也使學校錯失了培養拔尖人才的良好時機。

李鴻彬建議,對教育部2013年頒發的《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和地方相關政策作適當修改,在“學籍變動管理”一章增設相應條款,增加關於超常學生跳級的相關內容,包括超常學生的認定方式和標準,跳級的操作程序和流動機制,“插班制”或“走班制”教學形式安排等,為拔尖人才苗子提供更適合的學習環境和“飽和教育”。

“對於拔尖人才苗子,當他們提前完成某學段的學習任務後,可以給予提前畢業、升學的彈性政策,減少或減免升學考試環節,設置個性化、跨學段貫通式的有效培育路徑。”李鴻彬説,在拔尖人才苗子較為集中的地域,在保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前提下,還可以給予招錄拔尖人才苗子的支持性政策,以便進行更有效的集中培育。他還建議,在培育條件較完善的一所學校或幾所學校,設置行政班或組,配備相應的導師進行跟蹤指導,開設適合拔尖人才苗子發展的學術性高、融合性強、實踐性優的課程體系,定製個性化的培養方案,進行較為長遠、系統、乃至跨校間的聯合培養,最終為國家培養一流科學家和戰略科技人才。(寧人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80 字。

轉載請註明: 李鴻彬代表:給予拔尖創新人才苗子彈性升學政策 - 楠木軒